第一百九十八章 丢穿越者的脸
推荐阅读:东晋北府一丘八、我的师兄太强了、魇醒、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鸿蒙霸体诀、武道丹帝、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国民法医、退下,让朕来、
第199章 丢穿越者的脸(第二更)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在一旁的太监宫女服侍下换上常服。
今日之事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他早就料到会有很多大臣反对毕自严追讨欠税,他也早就有处置的心思,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现在这样一个结果,也算比较满意了,正如前面所想,他手握军权,根本不怕江南掀起什么大浪了,以后只要一手拿大棒,一手给颗枣,扶持新的利益集团,自然会无事。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新的利益集团还没有形成前,他已经得罪了许多勋贵、江南势力的朝臣了。
这些人在没有获得利益前,对自己的不满还是会一点点积累,暗中阻挠自己,增加自己施政的难度。
这该怎么办呢,朱由校也没有金山银山让大家直接分,因此现在的办法就是作出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这样才能镇住这帮人,只有不断的胜利,不断出成绩才能压制住他们,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朱由校也很清楚,这条路很难,但凡有遇到一个挫折,那么他定会受到许多质疑,因此他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每一步都要走的小心翼翼。
那就走吧,看看到底谁厉害!朱由校子心中暗暗的发誓到。
中午的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过了午时,到了文华殿诏对的时间。
六部九卿的大臣并没有出宫休息,得亏有鸿胪寺的人提供膳食,他们就在偏殿内休息,三三两两聚集讨论今天的大事,或者商议下午诏对一事。
等朱由校到达文华殿的时候,众人已经齐整完毕,听候诏对了。
“虽然早上朕处罚了许多人,但其实就是在江南欠税的问题。朕中午回去时候就思考,区区一个江南欠税的事情就要牵扯这么多功夫,那以后如果再做涉及到欠税等事宜岂不是还会如此。
因此朕前思后想,还是觉得我们把诏对的话题由盐税改为户部财政之事,反正盐税也属于户部财政,也不算偏题吧。”
“陛下圣明,目前国家度支甚多,财税本就是朝廷第一等大事,确实该议一议,只是去年十月的文华殿诏对讨论的是加税之事,现今按照早上汪尚书确定的今年朝廷收入,财政完全够用,这样一来臣斗胆询问陛下,今日诏对讨论的是户部财政什么问题。”
刘一燝对朱由校讨论财税的事宜自然没有异议,但他就怕皇帝今日还讨论加税,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已经加过一次了,现在财政也够用,如果再加怕就不合适了。
朱由校听到刘一燝的询问,心中直想笑,这刘一燝是多么怕自己乱征税。
今日肯定不是想讨论加税一事,而是他要讨论户部改革一事。
“朝廷大事之基就在于财税,财为国之命。唐代设三司使专门掌管财税,宋朝沿用三司使,使得财税于诸朝之冠,我朝立国后,太祖沿用六部,让户部掌管财税,算是沿用隋唐旧制。”
“但朕一直有个疑问,宋代国力以及人口均远逊于我朝,为何其如此富庶?甚至南宋末年,年岁收入都在两千万贯以上,而我朝国土疆域乃至人口远超于宋朝,但用度年年不足,这究竟是为何呢?不知诸位臣公谁可以为朕解惑。”
见皇帝抛出这个疑问,诸臣对望了一眼,这个问题不稀奇,明朝开国以来一直都有这个疑问,只是皇帝问这个问题怕不是想加税吧。
“陛下,这其实是太祖仁政,我朝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体恤百姓疾苦,命田赋十三税一,而宋代税赋十倍于汉,五倍于唐,因此百姓常念太祖恩德。”
刘一燝率先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朱由校自是清楚,明朝的正税确实低,百姓的正税的压力也很低,但百姓的徭役跟杂役的税却很高。
“首辅此言甚是,其实我朝不仅仅是正税低,商杂税、盐税军相比宋代而言还很低,特别是宋代还对茶与酒施以重税,特别是酒水还官营,可以说揽财无所不用其极,而我朝抚恤百姓,不欲与民争利,因此财税才会远逊于宋朝。”
京畿总督邹元标这时却站出来,他其实一直支持国家鼓励工商业发展,也支持可以适当增税,而反对增加正税,因此这时他提出宋代对茶跟酒施以重税,其实也是一种建言。
“诸位臣公说的都有道理,但依臣之见,与宋代相比而言,不能只看税赋,如果只是加税于民,不管加征什么税,受苦的还是百姓,其实我朝税赋虽然低,但我朝国力、财力远胜于宋,哪怕税低,其实收上来的税也不少,但为何国家用度日益不足,其实在于制度!”
沈灌现在也是脱去了一身包袱,算是跟浙党半决裂了,现在他就是想一门心思依附于皇帝,只要紧紧抓住皇帝这根大腿,自然谁也扳不倒他。
因此刚才一听到皇帝的询问,他思前想后,想皇帝这般询问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提及三司使这个话题。他本就是聪慧之人,没过一会就想通了。
“哦,那沈爱卿,你来说说,为何原因在于制度。”
朱由校确实想改革制度,一听沈灌的发言,顿时来了兴趣。
“陛下唐宋为何财税多,就在于设三司使专门负责财税之事,从收税、仓储、运输等等,只要跟财税有关均由三司使负责,但我朝却不同,户部虽掌握财税,但其余五部、地方、乃至内库均有财源。
这样导致财税之权不能一统,户部调度起来十分麻烦,不仅损耗多,还难以计算,相互掣肘,因此哪怕我朝财税众多,但财归各处,不是都到户部用于朝廷,那也没有用啊。”
沈灌这一番话,让朱由校忍不住赞叹,心想说道自己心坎了,确实如此,这也是今日朱由校想要讨论的问题。
自穿越以来,他通过自学跟上经筵,对明代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财政制度有了很深的了解。
他发现明朝的中央财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财政管理十分分散,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小金库,都向皇帝负责。
户部虽然是明代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之掌握中央财政中的正赋,并未能管辖朝廷的所有财政。
除了户部之外明代中央部门中工部、兵部、太仆寺、内府、光禄寺等都具有财政管理功能,他们很多是负责杂税。其中,工部、兵部、太仆寺拥有独立的财源,收支自成系统,不受户部的管理干涉。
比如工部财政主要来自于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银以及竹木抽分收入;兵部收入主要为在京官员的柴薪、直堂银,收储在兵部武库司,由兵部发放给在京官员;太仆寺收入主要为各地的俵马折银而来的马价银等等
除了六部以外,皇帝的也有自己的小金库,比如内府、光禄寺的财政收入虽然由户部、工部负责,但其开支却不受户部管理制约。
这导致这些部门在财政上互不隶属,谁也管不了谁,只能由皇帝居中调度分配。
因此这就导致虽然户部看似掌管朝廷财政,但实际上并没有,许多钱在其他五部甚至是在内库,户部管不了。
这就导致每年户部上交的国家税收账册中的钱数,只是户部能收到的钱,不包括中央其他部院之独立财政部分、不包括徭役部分、不包括田赋存留部分的折银情况。
这才是朱由校今日想要讨论的财政问题的本质,不是加税,也不是盐税,而是加强户部的权限,把朝廷中央的各项财政除了内帑外,全部归户部。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把钱利用起来,统一管理,减小损耗跟贪墨。
不然各部门的小金库肯定不愿意给其他部门花,每次借支的时候都会相互推诿,甚至出现突击花钱,宁愿自己花掉,也不愿意给其他部门借的情况,极大的浪费资源。
但这种做法很不讨好,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这些部门自立国之初就要掌握这些财源,现在哪能是朱由校一句话说放就要放呢。
朱由校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原本想着慢慢来,徐徐图之,甚至今日早上诏对之时,他也只是想先讨论盐政,再适当加强户部权力。
但早上的群臣联合逼宫的事情让他彻底清醒了。
自己过分的退让,觉得要一步一步来换来的是什么?是群臣对自己的步步紧逼,觉得联合起来就可以让自己屈服。
所以与其如此,那自己便先入为主,主动出击,大刀阔斧的改革吧,反正都要改,早改晚改都一样,大明已经没时间拖了。
这时他不禁想起了世宗嘉靖皇帝,十五岁即位后,就因为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跟内阁发生冲突,最终坚持抗争,以内阁杨廷和的认输而胜利。
想到这里他真的自愧不如,自己还是个穿越者呢,更何况军权都在自己手里呢,怎么连个世宗皇帝都不如,被文官如此欺负。
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
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求评论
晚上还有一更!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在一旁的太监宫女服侍下换上常服。
今日之事既在他的意料之外,却也在意料之中。
他早就料到会有很多大臣反对毕自严追讨欠税,他也早就有处置的心思,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现在这样一个结果,也算比较满意了,正如前面所想,他手握军权,根本不怕江南掀起什么大浪了,以后只要一手拿大棒,一手给颗枣,扶持新的利益集团,自然会无事。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新的利益集团还没有形成前,他已经得罪了许多勋贵、江南势力的朝臣了。
这些人在没有获得利益前,对自己的不满还是会一点点积累,暗中阻挠自己,增加自己施政的难度。
这该怎么办呢,朱由校也没有金山银山让大家直接分,因此现在的办法就是作出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这样才能镇住这帮人,只有不断的胜利,不断出成绩才能压制住他们,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朱由校也很清楚,这条路很难,但凡有遇到一个挫折,那么他定会受到许多质疑,因此他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每一步都要走的小心翼翼。
那就走吧,看看到底谁厉害!朱由校子心中暗暗的发誓到。
中午的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过了午时,到了文华殿诏对的时间。
六部九卿的大臣并没有出宫休息,得亏有鸿胪寺的人提供膳食,他们就在偏殿内休息,三三两两聚集讨论今天的大事,或者商议下午诏对一事。
等朱由校到达文华殿的时候,众人已经齐整完毕,听候诏对了。
“虽然早上朕处罚了许多人,但其实就是在江南欠税的问题。朕中午回去时候就思考,区区一个江南欠税的事情就要牵扯这么多功夫,那以后如果再做涉及到欠税等事宜岂不是还会如此。
因此朕前思后想,还是觉得我们把诏对的话题由盐税改为户部财政之事,反正盐税也属于户部财政,也不算偏题吧。”
“陛下圣明,目前国家度支甚多,财税本就是朝廷第一等大事,确实该议一议,只是去年十月的文华殿诏对讨论的是加税之事,现今按照早上汪尚书确定的今年朝廷收入,财政完全够用,这样一来臣斗胆询问陛下,今日诏对讨论的是户部财政什么问题。”
刘一燝对朱由校讨论财税的事宜自然没有异议,但他就怕皇帝今日还讨论加税,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已经加过一次了,现在财政也够用,如果再加怕就不合适了。
朱由校听到刘一燝的询问,心中直想笑,这刘一燝是多么怕自己乱征税。
今日肯定不是想讨论加税一事,而是他要讨论户部改革一事。
“朝廷大事之基就在于财税,财为国之命。唐代设三司使专门掌管财税,宋朝沿用三司使,使得财税于诸朝之冠,我朝立国后,太祖沿用六部,让户部掌管财税,算是沿用隋唐旧制。”
“但朕一直有个疑问,宋代国力以及人口均远逊于我朝,为何其如此富庶?甚至南宋末年,年岁收入都在两千万贯以上,而我朝国土疆域乃至人口远超于宋朝,但用度年年不足,这究竟是为何呢?不知诸位臣公谁可以为朕解惑。”
见皇帝抛出这个疑问,诸臣对望了一眼,这个问题不稀奇,明朝开国以来一直都有这个疑问,只是皇帝问这个问题怕不是想加税吧。
“陛下,这其实是太祖仁政,我朝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体恤百姓疾苦,命田赋十三税一,而宋代税赋十倍于汉,五倍于唐,因此百姓常念太祖恩德。”
刘一燝率先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朱由校自是清楚,明朝的正税确实低,百姓的正税的压力也很低,但百姓的徭役跟杂役的税却很高。
“首辅此言甚是,其实我朝不仅仅是正税低,商杂税、盐税军相比宋代而言还很低,特别是宋代还对茶与酒施以重税,特别是酒水还官营,可以说揽财无所不用其极,而我朝抚恤百姓,不欲与民争利,因此财税才会远逊于宋朝。”
京畿总督邹元标这时却站出来,他其实一直支持国家鼓励工商业发展,也支持可以适当增税,而反对增加正税,因此这时他提出宋代对茶跟酒施以重税,其实也是一种建言。
“诸位臣公说的都有道理,但依臣之见,与宋代相比而言,不能只看税赋,如果只是加税于民,不管加征什么税,受苦的还是百姓,其实我朝税赋虽然低,但我朝国力、财力远胜于宋,哪怕税低,其实收上来的税也不少,但为何国家用度日益不足,其实在于制度!”
沈灌现在也是脱去了一身包袱,算是跟浙党半决裂了,现在他就是想一门心思依附于皇帝,只要紧紧抓住皇帝这根大腿,自然谁也扳不倒他。
因此刚才一听到皇帝的询问,他思前想后,想皇帝这般询问的目的是什么,为何要提及三司使这个话题。他本就是聪慧之人,没过一会就想通了。
“哦,那沈爱卿,你来说说,为何原因在于制度。”
朱由校确实想改革制度,一听沈灌的发言,顿时来了兴趣。
“陛下唐宋为何财税多,就在于设三司使专门负责财税之事,从收税、仓储、运输等等,只要跟财税有关均由三司使负责,但我朝却不同,户部虽掌握财税,但其余五部、地方、乃至内库均有财源。
这样导致财税之权不能一统,户部调度起来十分麻烦,不仅损耗多,还难以计算,相互掣肘,因此哪怕我朝财税众多,但财归各处,不是都到户部用于朝廷,那也没有用啊。”
沈灌这一番话,让朱由校忍不住赞叹,心想说道自己心坎了,确实如此,这也是今日朱由校想要讨论的问题。
自穿越以来,他通过自学跟上经筵,对明代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财政制度有了很深的了解。
他发现明朝的中央财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财政管理十分分散,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小金库,都向皇帝负责。
户部虽然是明代中央财政管理体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之掌握中央财政中的正赋,并未能管辖朝廷的所有财政。
除了户部之外明代中央部门中工部、兵部、太仆寺、内府、光禄寺等都具有财政管理功能,他们很多是负责杂税。其中,工部、兵部、太仆寺拥有独立的财源,收支自成系统,不受户部的管理干涉。
比如工部财政主要来自于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银以及竹木抽分收入;兵部收入主要为在京官员的柴薪、直堂银,收储在兵部武库司,由兵部发放给在京官员;太仆寺收入主要为各地的俵马折银而来的马价银等等
除了六部以外,皇帝的也有自己的小金库,比如内府、光禄寺的财政收入虽然由户部、工部负责,但其开支却不受户部管理制约。
这导致这些部门在财政上互不隶属,谁也管不了谁,只能由皇帝居中调度分配。
因此这就导致虽然户部看似掌管朝廷财政,但实际上并没有,许多钱在其他五部甚至是在内库,户部管不了。
这就导致每年户部上交的国家税收账册中的钱数,只是户部能收到的钱,不包括中央其他部院之独立财政部分、不包括徭役部分、不包括田赋存留部分的折银情况。
这才是朱由校今日想要讨论的财政问题的本质,不是加税,也不是盐税,而是加强户部的权限,把朝廷中央的各项财政除了内帑外,全部归户部。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把钱利用起来,统一管理,减小损耗跟贪墨。
不然各部门的小金库肯定不愿意给其他部门花,每次借支的时候都会相互推诿,甚至出现突击花钱,宁愿自己花掉,也不愿意给其他部门借的情况,极大的浪费资源。
但这种做法很不讨好,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这些部门自立国之初就要掌握这些财源,现在哪能是朱由校一句话说放就要放呢。
朱由校也想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原本想着慢慢来,徐徐图之,甚至今日早上诏对之时,他也只是想先讨论盐政,再适当加强户部权力。
但早上的群臣联合逼宫的事情让他彻底清醒了。
自己过分的退让,觉得要一步一步来换来的是什么?是群臣对自己的步步紧逼,觉得联合起来就可以让自己屈服。
所以与其如此,那自己便先入为主,主动出击,大刀阔斧的改革吧,反正都要改,早改晚改都一样,大明已经没时间拖了。
这时他不禁想起了世宗嘉靖皇帝,十五岁即位后,就因为如何尊崇其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跟内阁发生冲突,最终坚持抗争,以内阁杨廷和的认输而胜利。
想到这里他真的自愧不如,自己还是个穿越者呢,更何况军权都在自己手里呢,怎么连个世宗皇帝都不如,被文官如此欺负。
真是丢了穿越者的脸。
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求评论
晚上还有一更!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6/6059/43345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