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让谁去吐蕃呢
推荐阅读:东晋北府一丘八、我的师兄太强了、魇醒、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重生都市之我是仙王、鸿蒙霸体诀、武道丹帝、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国民法医、退下,让朕来、
刚听到李世民的描述,长孙无忌等人不由得神色古怪,他们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从此刻李世民所透露出来的消息,似乎也不是那么出人意料,毕竟大唐精锐的强悍之处,他们早就知晓。
并且有震天雷这样的神器相助,杀到吐蕃王庭之外大获全胜,也不是难以置信,匪夷所思的事情吧。
那陛下为何会吃惊成这种模样?
难道……还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吗?
众人心中想不明白,但事已至此,他们显然不可能开口反驳李世民,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而李世民也没有想太多,他依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解释道:
“这一次,非但是我大唐精锐在吐蕃大获全胜,而且那松赞干布因为大军损失惨重,竟然直接投降了。
如今我大唐精锐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将整个吐蕃占为己有,难道这样的好消息还不够惊喜吗?”
听到这句话,长孙无忌三人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李世民方才如此激动。
如果只是大唐军队杀入吐蕃境内,获得一场胜利,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吃惊。
但是如果大唐精锐直接横扫吐蕃,并且打的松赞干布投降,如今吐蕃已经是大唐囊中之物。
虽然如今大唐精锐并未完全占据吐蕃领土,但是因为松赞干布投降,拿下吐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且还不会太久。
这一刻长孙无忌、房玄龄,乃至于孔颖达,他们皆有一些呼吸急促。
虽然这件事情并不是他们直接去办的,但他们身为李世民手下亲信大臣,也是大唐的重臣,这件事情和他们亦是息息相关,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势如破竹,这样的大唐必将名留青史。
而他们身为大唐的重臣,肯定也少不了一份荣誉。
哪怕这件事情不是他们直接所为,可是天下能够稳定发展,他们还是有些牵扯的。
既然知道李世民高兴的真正原因,长孙无忌三人毫不犹豫。
他们即刻跪倒在地,对李世民恭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大唐之喜,乃天下之福也,这一次我大唐军队横扫吐蕃,毕竟能够震慑四方蛮夷之敌。
让他们知道,我大唐不可欺,同时也令我大唐百姓士气振奋,上下齐心。”
李世民心满意足点了点头,当初他也是没有想到,李靖他们率领大军,竟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将吐蕃拿下。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觉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成这个成就。
但是现在,李靖给了他这样一个惊喜,想不高兴都是不可能的。
而这一次,李世民将长孙无忌三人找过来,除了分享欣喜之外,也是商量接下来的问题。
李世民目光灼灼,他让长孙无忌三人起来,而后开口说道:
“今日,朕找你们过来,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我大唐精锐横扫吐蕃的消息散布出去,让我大唐百姓知道,我大唐精锐所向披靡。
也让那些外族明白,若谁敢冒犯我大唐,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无论是高句丽还是这吐蕃,他们都是前车之鉴。
后续再有人敢来冒犯大唐,朕也不会手下留情,一样会严加惩处。
除此之外,若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吐蕃完全拿下,朕觉得也有必要考虑一下,该如何处置吐蕃了。
这吐蕃,毕竟地形有些特殊,若要让人进行耕种的话,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你们有何看法,这吐蕃要如何处置,才更加稳妥?”
听得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三人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李世民要大张旗鼓召他们到宫中来,原来是要商量这件事情。
这确实值得思索的问题,因为接下来大唐精锐完全拿下吐蕃,他们不可能熟视无睹,到那时候这些吐蕃百姓,也算是大唐的子民。
该处理的问题还是得处理,总不能啥都不管,那这吐蕃拿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必须让吐蕃融入大唐境内,才能将之固定为华夏领土,否则的话,后面肯定还会有众多麻烦,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长孙无忌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简单思索之后,房玄龄率先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吐蕃虽然是被我大唐强行打下来的,但是他们百姓生活并不幸福,也算不算得安乐。
而他们既然不是我大唐土着,也不可能有太多特殊政策,但是只要陛下轻赋税,让他们稍微宽松一些。
到时候,这吐蕃百姓必定感恩戴德。
除此之外,那些吐蕃权贵之人,绝对不能让他们留在吐蕃,没有这些人引导,整个吐蕃必定能够安定下来。”
长孙无忌的想法和房玄龄差不多,因为吐蕃的事情,现在已经尘埃落定了。
在大唐的绝对实力的碾压之下,那些吐蕃百姓纵然想要反抗,也无济于事。
毕竟连松赞干布的投降了,剩下那些人,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要知道,松赞干布在吐蕃,就相当于大唐的李世民,只可惜吐蕃实力不如人,竟然还敢来招惹大唐,便是自取灭亡,自寻死路。
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也怪不得李世民,李世民只是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愚昧的,除非像现在大唐一样,通过大唐旬报,无数消息能够传出,也让大唐百姓知道天下之事。
他们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国家都愚昧无知,只是想要自己的生活。
现在大唐百姓,还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他们会为整个国家考虑,会为大唐考虑,因为国家利益就是他们利益。
如果大唐衰亡了,他们根本无法继续现在这样的生活。
当今大唐,无疑是令普通百姓心满意足。
他们无法忘记在十多年前,那混乱的天下,因为杨广的治理,大隋从强盛无比变得分崩离析。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而现在,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他们不能说没有任何顾虑,却不需要担心太多事情。
因为如今的大唐是很安定的,哪怕是那些官吏,他们迫于李世民的威势,也不敢太过放肆,虽然不可避免的,在有些地方依旧存在贪官污吏,可是这些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人对李世民无比的支持,他们相信日后大唐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现在大唐出了问题,他们的利益自然也受到损害。
但是吐蕃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感受到吐蕃确实变得强盛起来,但是寻常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一点好处。
松赞干布他们本身就是压迫者,剥削者,上层权贵才能享受到吐蕃变得强盛的好处。
他们甚至想要侵略大唐来获取资源,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如今的大唐早就今非昔比,实力强悍到恐怖了。
当吐蕃冒犯大唐,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大唐精锐席卷吐蕃的那一刻,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的反抗微乎其微。
对此,李世民微微点头,他知道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的建议并无问题。
现在对这吐蕃,需要将他们融入大唐,却也不能表现得太过特殊。
因为他是大唐皇帝,而不是吐蕃人的皇帝,如果派遣大军好不容易才打下吐蕃,却又给出太多的优厚待遇,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李世民这皇帝位置不正吗?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会特意去针对吐蕃百姓,毕竟吐蕃侵扰大唐边境,是松赞干布做出的决定,是那些权贵所作出的决定。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也无法反抗什么,现如今,他们既然成为了大唐百姓,享受一些正常的政策,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如果,他们依旧不能认同大唐,还在肆意妄为,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李世民也不会手下留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从来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辈,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不介意大开杀戒。
想到这里,李世民已经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反正松赞干布这些人,自然是不能留在土蕃的,之前那些权贵,必须全部清理干净。
哪怕对吐蕃百姓不进行惩处,也需要用大唐官吏去治理他们,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而吐蕃身处边境,按秦怀玉的说法,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能够防范外地侵入,只要守住吐蕃,便能减少很多麻烦。
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突破吐蕃的地形,再杀到大唐境内。
如果有人胆敢反抗,觉得大唐好欺负的话,那李世民会让他们知道花为什么那样红。
等时间延续下去,也许过个几十年,整个吐蕃就会完全融入大唐。
到那时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也就不必像现在这般刻意了。
李世民目光灼灼,他看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说道:
“玄龄、辅机,你们说的没错,松赞干布等人,朕已经准备让他们先到长安城来,到时候再听发落。
至于寻常吐蕃百姓,朕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过朕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应该派何人去吐蕃?
这块地方需要一个能人来管理,如此才能尽快达到朕想要的结果。
你们有什么推荐吗?”
听了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孔颖达三人面露思索之色。
他们也认真的考虑起来,应该派谁去治理吐蕃,才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呢?
简单思索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目光相对,忽然有了答案。
随即,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萧瑀可以担此重任。”
萧瑀?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有些意外,想不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竟然会推荐此人,萧瑀本是朝堂重臣,也是颇得李渊重用。
但是在李世民手下就不一样了,因为这萧瑀和长孙无忌、房玄龄二人有冲突。
当然,就算李世民对萧瑀并不倚重,可是此人在朝堂之上,也是少有的重臣。
还这样一个人去吐蕃,真的合适吗?
很快,李世民心中就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还真别说,这件事情让萧瑀去,未必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吐蕃的情况有些特殊,这是大唐耗费大力气才打下来的疆土。
想要将吐蕃的局势稳定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就需要一个大臣前往,才能稳住一切局面,而这萧瑀在朝堂之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李世民也并不是很倚仗他,但如果让萧瑀前往吐蕃,无疑是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不可否认,萧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获得李渊的重用。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目光灼灼,认真的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这件事情让萧瑀去确实很合适,既然如此,那就传令让萧瑀过来吧,朕看看他意下如何。
这件事情,对我大唐至关重要,绝对不可等闲视之,如果他心有不甘或者不情愿的话,也就算了,毕竟这也是一个机会,朕不准备强迫。”
听得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孔颖达三人连忙拱手称是。
同时,李世民没有干等着,他看着孔颖达说道:
“冲远,这件事情相信也不必朕多说了,你现在就去将最新的大唐旬报赶出来,将消息散布出去。
让我长安城的百姓都高兴高兴。
这样的好消息,想必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听得李世民之言,孔颖达没有任何犹豫,便是拱手告辞而去。
这本来就是他的任务。
现在的孔颖达作为大唐旬报主编,还是很悠然自得的,他很喜欢这件事,感觉编撰大唐旬报,可比在官场之上有意思多了。
因为这大唐旬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名留青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看着孔颖达离去的背影,李世民悠哉悠哉。
他的心情也好极了,毕竟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而现在李靖等人将消息送来,一下就超出了李世民期待的上限。
其实李世民派人将萧瑀找来,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萧瑀此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之上,已经难有太大的作为,因为他和李世民的亲信意见相对,想要大显身手很难。
但如果去了吐蕃,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从此刻李世民所透露出来的消息,似乎也不是那么出人意料,毕竟大唐精锐的强悍之处,他们早就知晓。
并且有震天雷这样的神器相助,杀到吐蕃王庭之外大获全胜,也不是难以置信,匪夷所思的事情吧。
那陛下为何会吃惊成这种模样?
难道……还有什么出人意料之处吗?
众人心中想不明白,但事已至此,他们显然不可能开口反驳李世民,只能老老实实听着。
而李世民也没有想太多,他依旧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解释道:
“这一次,非但是我大唐精锐在吐蕃大获全胜,而且那松赞干布因为大军损失惨重,竟然直接投降了。
如今我大唐精锐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将整个吐蕃占为己有,难道这样的好消息还不够惊喜吗?”
听到这句话,长孙无忌三人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李世民方才如此激动。
如果只是大唐军队杀入吐蕃境内,获得一场胜利,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吃惊。
但是如果大唐精锐直接横扫吐蕃,并且打的松赞干布投降,如今吐蕃已经是大唐囊中之物。
虽然如今大唐精锐并未完全占据吐蕃领土,但是因为松赞干布投降,拿下吐蕃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且还不会太久。
这一刻长孙无忌、房玄龄,乃至于孔颖达,他们皆有一些呼吸急促。
虽然这件事情并不是他们直接去办的,但他们身为李世民手下亲信大臣,也是大唐的重臣,这件事情和他们亦是息息相关,
如今大唐蒸蒸日上,势如破竹,这样的大唐必将名留青史。
而他们身为大唐的重臣,肯定也少不了一份荣誉。
哪怕这件事情不是他们直接所为,可是天下能够稳定发展,他们还是有些牵扯的。
既然知道李世民高兴的真正原因,长孙无忌三人毫不犹豫。
他们即刻跪倒在地,对李世民恭喜道: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大唐之喜,乃天下之福也,这一次我大唐军队横扫吐蕃,毕竟能够震慑四方蛮夷之敌。
让他们知道,我大唐不可欺,同时也令我大唐百姓士气振奋,上下齐心。”
李世民心满意足点了点头,当初他也是没有想到,李靖他们率领大军,竟如此轻而易举就能将吐蕃拿下。
最开始的时候,他也觉得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成这个成就。
但是现在,李靖给了他这样一个惊喜,想不高兴都是不可能的。
而这一次,李世民将长孙无忌三人找过来,除了分享欣喜之外,也是商量接下来的问题。
李世民目光灼灼,他让长孙无忌三人起来,而后开口说道:
“今日,朕找你们过来,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我大唐精锐横扫吐蕃的消息散布出去,让我大唐百姓知道,我大唐精锐所向披靡。
也让那些外族明白,若谁敢冒犯我大唐,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无论是高句丽还是这吐蕃,他们都是前车之鉴。
后续再有人敢来冒犯大唐,朕也不会手下留情,一样会严加惩处。
除此之外,若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吐蕃完全拿下,朕觉得也有必要考虑一下,该如何处置吐蕃了。
这吐蕃,毕竟地形有些特殊,若要让人进行耕种的话,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
你们有何看法,这吐蕃要如何处置,才更加稳妥?”
听得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三人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李世民要大张旗鼓召他们到宫中来,原来是要商量这件事情。
这确实值得思索的问题,因为接下来大唐精锐完全拿下吐蕃,他们不可能熟视无睹,到那时候这些吐蕃百姓,也算是大唐的子民。
该处理的问题还是得处理,总不能啥都不管,那这吐蕃拿下来又有什么意义?
必须让吐蕃融入大唐境内,才能将之固定为华夏领土,否则的话,后面肯定还会有众多麻烦,这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长孙无忌三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简单思索之后,房玄龄率先开口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吐蕃虽然是被我大唐强行打下来的,但是他们百姓生活并不幸福,也算不算得安乐。
而他们既然不是我大唐土着,也不可能有太多特殊政策,但是只要陛下轻赋税,让他们稍微宽松一些。
到时候,这吐蕃百姓必定感恩戴德。
除此之外,那些吐蕃权贵之人,绝对不能让他们留在吐蕃,没有这些人引导,整个吐蕃必定能够安定下来。”
长孙无忌的想法和房玄龄差不多,因为吐蕃的事情,现在已经尘埃落定了。
在大唐的绝对实力的碾压之下,那些吐蕃百姓纵然想要反抗,也无济于事。
毕竟连松赞干布的投降了,剩下那些人,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要知道,松赞干布在吐蕃,就相当于大唐的李世民,只可惜吐蕃实力不如人,竟然还敢来招惹大唐,便是自取灭亡,自寻死路。
这一切都是他们自找的,也怪不得李世民,李世民只是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基本上都是愚昧的,除非像现在大唐一样,通过大唐旬报,无数消息能够传出,也让大唐百姓知道天下之事。
他们不会像以前一样,对国家都愚昧无知,只是想要自己的生活。
现在大唐百姓,还是很有集体荣誉感的,他们会为整个国家考虑,会为大唐考虑,因为国家利益就是他们利益。
如果大唐衰亡了,他们根本无法继续现在这样的生活。
当今大唐,无疑是令普通百姓心满意足。
他们无法忘记在十多年前,那混乱的天下,因为杨广的治理,大隋从强盛无比变得分崩离析。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而现在,所有的百姓都能够吃饱穿暖,他们不能说没有任何顾虑,却不需要担心太多事情。
因为如今的大唐是很安定的,哪怕是那些官吏,他们迫于李世民的威势,也不敢太过放肆,虽然不可避免的,在有些地方依旧存在贪官污吏,可是这些终究是少数。
大部分人对李世民无比的支持,他们相信日后大唐肯定会越来越好,如果现在大唐出了问题,他们的利益自然也受到损害。
但是吐蕃百姓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感受到吐蕃确实变得强盛起来,但是寻常百姓根本享受不到一点好处。
松赞干布他们本身就是压迫者,剥削者,上层权贵才能享受到吐蕃变得强盛的好处。
他们甚至想要侵略大唐来获取资源,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如今的大唐早就今非昔比,实力强悍到恐怖了。
当吐蕃冒犯大唐,一切就已经注定了。
大唐精锐席卷吐蕃的那一刻,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们的反抗微乎其微。
对此,李世民微微点头,他知道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的建议并无问题。
现在对这吐蕃,需要将他们融入大唐,却也不能表现得太过特殊。
因为他是大唐皇帝,而不是吐蕃人的皇帝,如果派遣大军好不容易才打下吐蕃,却又给出太多的优厚待遇,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李世民这皇帝位置不正吗?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会特意去针对吐蕃百姓,毕竟吐蕃侵扰大唐边境,是松赞干布做出的决定,是那些权贵所作出的决定。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也无法反抗什么,现如今,他们既然成为了大唐百姓,享受一些正常的政策,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如果,他们依旧不能认同大唐,还在肆意妄为,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那李世民也不会手下留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他从来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辈,如果有必要的话,他不介意大开杀戒。
想到这里,李世民已经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反正松赞干布这些人,自然是不能留在土蕃的,之前那些权贵,必须全部清理干净。
哪怕对吐蕃百姓不进行惩处,也需要用大唐官吏去治理他们,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而吐蕃身处边境,按秦怀玉的说法,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能够防范外地侵入,只要守住吐蕃,便能减少很多麻烦。
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突破吐蕃的地形,再杀到大唐境内。
如果有人胆敢反抗,觉得大唐好欺负的话,那李世民会让他们知道花为什么那样红。
等时间延续下去,也许过个几十年,整个吐蕃就会完全融入大唐。
到那时候,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也就不必像现在这般刻意了。
李世民目光灼灼,他看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说道:
“玄龄、辅机,你们说的没错,松赞干布等人,朕已经准备让他们先到长安城来,到时候再听发落。
至于寻常吐蕃百姓,朕会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过朕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应该派何人去吐蕃?
这块地方需要一个能人来管理,如此才能尽快达到朕想要的结果。
你们有什么推荐吗?”
听了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房玄龄以及孔颖达三人面露思索之色。
他们也认真的考虑起来,应该派谁去治理吐蕃,才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呢?
简单思索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目光相对,忽然有了答案。
随即,长孙无忌对李世民拱手说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萧瑀可以担此重任。”
萧瑀?
听到这个名字,李世民有些意外,想不到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竟然会推荐此人,萧瑀本是朝堂重臣,也是颇得李渊重用。
但是在李世民手下就不一样了,因为这萧瑀和长孙无忌、房玄龄二人有冲突。
当然,就算李世民对萧瑀并不倚重,可是此人在朝堂之上,也是少有的重臣。
还这样一个人去吐蕃,真的合适吗?
很快,李世民心中就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还真别说,这件事情让萧瑀去,未必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吐蕃的情况有些特殊,这是大唐耗费大力气才打下来的疆土。
想要将吐蕃的局势稳定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就需要一个大臣前往,才能稳住一切局面,而这萧瑀在朝堂之上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李世民也并不是很倚仗他,但如果让萧瑀前往吐蕃,无疑是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不可否认,萧瑀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获得李渊的重用。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目光灼灼,认真的说道:
“你们说的没错,这件事情让萧瑀去确实很合适,既然如此,那就传令让萧瑀过来吧,朕看看他意下如何。
这件事情,对我大唐至关重要,绝对不可等闲视之,如果他心有不甘或者不情愿的话,也就算了,毕竟这也是一个机会,朕不准备强迫。”
听得李世民之言,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孔颖达三人连忙拱手称是。
同时,李世民没有干等着,他看着孔颖达说道:
“冲远,这件事情相信也不必朕多说了,你现在就去将最新的大唐旬报赶出来,将消息散布出去。
让我长安城的百姓都高兴高兴。
这样的好消息,想必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了。”
听得李世民之言,孔颖达没有任何犹豫,便是拱手告辞而去。
这本来就是他的任务。
现在的孔颖达作为大唐旬报主编,还是很悠然自得的,他很喜欢这件事,感觉编撰大唐旬报,可比在官场之上有意思多了。
因为这大唐旬报,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名留青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看着孔颖达离去的背影,李世民悠哉悠哉。
他的心情也好极了,毕竟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而现在李靖等人将消息送来,一下就超出了李世民期待的上限。
其实李世民派人将萧瑀找来,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萧瑀此人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在朝堂之上,已经难有太大的作为,因为他和李世民的亲信意见相对,想要大显身手很难。
但如果去了吐蕃,情况就不一样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5/5952/43050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