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书城
推荐阅读: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超级修真弃少、他比我懂宝可梦、龙渊剑神、九星神龙诀、特种兵王在山村、极道剑尊、武神主宰、九天斩神诀、盖世神医、
董卓忍下了这口气,南岸的书籍装船顺利进行,也让刘襄摸清了他的底线。
一心想走,完全没有跟自己正面冲突的意思。
那么,黄河北岸可以慢慢迁民了。
刘襄没有在这个时间段攻城掠地的想法,北岸的地盘他也没打算现在就要,还不是时候。
坐船返回之后,看着最后一批书籍装车起运,洛阳的官方藏书绝大多数落入了自己的手中,前后十三天时间,装了上万辆车,一千多万卷帛书、竹简。
这次冒险,值了!
将移民之事交给张合处理,这批人会充实并州人口。
传令徐晃驻守天井关。
传令赵云继续转运书籍。
刘襄决定先回邺县。
书籍不是运回去就完事了的,还得建藏,防火防潮防蛇虫鼠蚁,讲究的地方太多了,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
而且只藏书可不行,得让它们变得有用,否则就是碎布、破木头片子。这些事情都得回去找人商议,当初来得太匆忙,根本没有妥善的安排。
得赶紧回去。
沿着来时的路径,又带着骑兵惊吓了一次王匡。这次让王匡更加心惊肉跳,本该在他管辖之下的六县之地,被张合占了,最近的地方离怀县只有六、七十里。
骑兵靠近的时候,他正在考虑是战是降的问题,可惜对面没给他机会,直接从城下而过,一点停留的意思都没有。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觉得屈辱,自己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吗?让你打都不愿意打一下的吗?
吾有两万大军呢!
你好歹犹豫一下啊,太伤自尊了。
王匡的自怨自艾,刘襄不知道,他快马奔驰,在二月初二的下午赶回了邺县。
《诸世大罗》
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便召沮授、田丰、袁涣、郑玄、管宁、邴原、刘洪等人前来署衙,商谈书籍的安置问题。
这几个人来得很快,刘襄刚在偏厅换了件干净衣服,他们便在正堂聚齐了。待他一出现,以郑玄为首的众人郑重的躬身施礼:“刘使君之德,恩泽苍生,我等感佩。”
那些书籍记载的知识还没发挥作用,就已经为刘襄挣到了天大的名望,他现在在士人中的名声,涨了一大截。
“几位不必如此,吾是读书人,怎能忍心看着这些书籍损毁?现在,洛阳的藏书快要运回邺县了,如何安置,便成了燃眉之急,一千多万卷呐,往哪放啊?”
刘襄返回的路上,倒是有了个想法,但不知道可不可行,所以,想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书院倒是建了一些藏书的地方,但数量有限,装不下这么多呀。”郑玄、管宁等人也发愁。
袁涣建议道:“城中还有些空置的宅院,可以改建一下,暂时存放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田丰、沮授也在苦恼,洛阳的藏书宫殿是百余年时间,逐渐扩建而成的,邺县可没有这么大的地方。
“主公,不如加派人手,在北城区建藏,现在先用曜卿的办法,暂时存放在南城空宅之中。”这两人都把眼光放在了正在建设的新城区。
田丰火气上涌,忍不住骂了一句:“董卓狗贼,不得好死!”
刘襄听了半天,他们也没商议出什么好主意,便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吾有意在邺县新城东方十里之地,漳水北岸之处,建一座新城,专门用来藏监管理,学院也可搬迁过来,城中再配上造纸、制墨的工坊,成为一座书城,不知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袁涣、沮授、田丰三人都在计算靡费,郑玄等人不了解实务,担心的问道:“使君,建筑城池当然是好,可是,旷日持久,得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啊?”
“征调十万苦役,一年可成,吾估算着,周长六里的城池便可。待书城建好,学院入住,吾便传信四方,想看的都可以来,不收钱,但不外借。”刘襄想专门建一座城,弄一个国家大图书馆。
以此来吸引天下的读书人到来,然后选生活窘迫的人,开启治下的蒙学计划。他想在每一个乡建起至少一座的蒙学,最好能普及到亭,每个县设立县学,这需要一大批读书人。
以现在的地盘来看,最少也得需要三千多个能教书的先生。
他现在只在不多的几个县里建了蒙学,没办法,手底下能教书的太少了,距离他需要的人数,连零头都凑不够。
这个设想很美好,刘襄沉浸在开启民智第一步的蒙学计划里,而其他人憧憬着一座专门建筑的书城,在心中勾画着每一处建筑的细节,那必然是能让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所在。
“千古以降,此为开天辟地之举也,使君,吾愿自荐,便是去挖土刨坑,吾也愿往!”邴原激动的起身请命。
“使君,吾也愿往,如此文华盛事,能参与其中,便是死在城下也无憾矣!”管宁随即起身。
“我等皆愿为书城并足砥砺,担土抬石,纵死无悔。”郑玄、刘洪等人,包括随侍的书吏皆起身施礼,自愿去筑城做苦力。
郑玄请命之余还摇头晃脑的感叹了一句:“纵死城下,骨亦香也。”
刘襄觉得这帮人热血上头,智商减退,老子用得着你们挖土搬石头吗?想留名青史也不能这么干呀。
筑城的主官,得由自己任命。
“几位不可如此,接收书籍,妥善保管方为重中之重,筑城之事,吾自有安排。”
他转头看向袁涣说道:“曜卿,筑城之事由你全权负责,自各处修路队伍调集苦役十万,告诉那帮人,让他们用心卖力,表现好的,罪囚减刑,奴隶抬籍。北新城和新建的磁州窑专门负责物料,在将作监抽调营造匠人,务必尽快建成。”
“谨遵令谕!”
袁涣兴奋莫名,这是三皇五帝以来,第一座专门用作藏的城池,必然会名留青史,自己负责营造这座城池,那他的名号,必然千古流芳,还是自家人好啊,有好事能想着自己。
沮授很羡慕,但忍着没说话。
田丰不惯这个,用人唯亲可不行。
“主公,袁曜卿随和软糯,不适合这等大事,吾不怕得罪人,定能秉公执纪,不负众望。”
一听这话,袁涣不干了:“田元皓,吾平日包容与你,不代表性子软弱,再敢诋毁,吾与你见生死!”
名留青史的机会啊,亲爹也不能让。
袁涣平日里性子随和,不争不抢,跟谁都能相处,但危难之时,胆气豪勇,是有气节,不惧死的。
刘襄出言打断了他们的争执:“两位且住,若再争执,恐要出恶语,有损德行。曜卿曾在危难之时身赴敌国,非是柔弱之人,相处长了自会了解,若元皓不放心,在一旁监督便是,此为监察御史的职责。”
他知道这些人都想在营造书城这件事上留名,他也能理解,但还是那句话,怎么安排得听自己的,人事权很重要,他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动摇的。
自己名望高了,麾下的士人会越来越多,元从大将在军方,很多政事不能参与,所以,他要趁着建筑书城的机会,把袁涣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刷高,让他来压制士人集团。
这是未雨绸缪。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城南的空宅当天就开始改建,等待书籍运到。
袁涣精神抖擞的调拨人员、物料、粮草、器械,投入了全部的心力,这不但关系着自己留名青史的机会,也是家族成为第一外戚的时机。
甄逸去世,甄家虽然仍然占据主母之位,但家中子嗣年轻,难以承担重任,正是袁氏崛起之时。
主公志向远大,跟不上脚步的,必定会被抛弃,他要从龙而起,就得把事情做得漂亮。
书城还没建立,但名字已经被他定下了,就叫书城,没必要取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称。
这座城就是藏的地方,简单明了便好。
想着以后给城池起名的时候,肯定还会有争执,毕竟是冠名权嘛,读书人有几个不好名的呢?可惜,你们要白费力气了,老子早就决定好了。刘襄挑挑眉头,恶趣味的笑了。
谈论、商议,时不时的还会争吵几句,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众人告退,刘襄也急需休息,十几天时间,两次御马疾驰,他真的很累了。
可在后宅的门口,被甄宓这个小丫头片子堵住了。
看着双手托腮,坐在门外的角落里,像个被人遗弃的小猫一般,望眼欲穿的盼着他回来的小家伙,对于她提出来的要求,刘襄实在狠不下心来拒绝,何况,这是早就答应过的事情。
五龙羹。
从十一月到转年的二月,她一口冰都没吃,所以要给她做五龙羹。
“姐夫,我知道你累了,我给你捶捶背好不好?你说过的,只有这一天才能做出龙肉,我想试试神龙的肉,能不能让父亲回来,母亲和姐姐都说不行,可我想试试。父亲睡在冰屋子里,那里好冷,父亲肯定不舒服的。”
甄宓的泪光在眼眶里打转,但小丫头强忍着,始终没有哭出来。
她知道姐姐不让她打扰姐夫,所以就在内宅的大门外面等着,即便冻得直打哆嗦,即便从白天等到了晚上。
可今天还没过去呢。
她要等。
她知道不能去前衙里面寻找。
所以,她只能等。
一心想走,完全没有跟自己正面冲突的意思。
那么,黄河北岸可以慢慢迁民了。
刘襄没有在这个时间段攻城掠地的想法,北岸的地盘他也没打算现在就要,还不是时候。
坐船返回之后,看着最后一批书籍装车起运,洛阳的官方藏书绝大多数落入了自己的手中,前后十三天时间,装了上万辆车,一千多万卷帛书、竹简。
这次冒险,值了!
将移民之事交给张合处理,这批人会充实并州人口。
传令徐晃驻守天井关。
传令赵云继续转运书籍。
刘襄决定先回邺县。
书籍不是运回去就完事了的,还得建藏,防火防潮防蛇虫鼠蚁,讲究的地方太多了,必须安排专门的人员管理。
而且只藏书可不行,得让它们变得有用,否则就是碎布、破木头片子。这些事情都得回去找人商议,当初来得太匆忙,根本没有妥善的安排。
得赶紧回去。
沿着来时的路径,又带着骑兵惊吓了一次王匡。这次让王匡更加心惊肉跳,本该在他管辖之下的六县之地,被张合占了,最近的地方离怀县只有六、七十里。
骑兵靠近的时候,他正在考虑是战是降的问题,可惜对面没给他机会,直接从城下而过,一点停留的意思都没有。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觉得屈辱,自己就这么没有存在感吗?让你打都不愿意打一下的吗?
吾有两万大军呢!
你好歹犹豫一下啊,太伤自尊了。
王匡的自怨自艾,刘襄不知道,他快马奔驰,在二月初二的下午赶回了邺县。
《诸世大罗》
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便召沮授、田丰、袁涣、郑玄、管宁、邴原、刘洪等人前来署衙,商谈书籍的安置问题。
这几个人来得很快,刘襄刚在偏厅换了件干净衣服,他们便在正堂聚齐了。待他一出现,以郑玄为首的众人郑重的躬身施礼:“刘使君之德,恩泽苍生,我等感佩。”
那些书籍记载的知识还没发挥作用,就已经为刘襄挣到了天大的名望,他现在在士人中的名声,涨了一大截。
“几位不必如此,吾是读书人,怎能忍心看着这些书籍损毁?现在,洛阳的藏书快要运回邺县了,如何安置,便成了燃眉之急,一千多万卷呐,往哪放啊?”
刘襄返回的路上,倒是有了个想法,但不知道可不可行,所以,想听一听别人的意见。
“书院倒是建了一些藏书的地方,但数量有限,装不下这么多呀。”郑玄、管宁等人也发愁。
袁涣建议道:“城中还有些空置的宅院,可以改建一下,暂时存放是没问题的,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田丰、沮授也在苦恼,洛阳的藏书宫殿是百余年时间,逐渐扩建而成的,邺县可没有这么大的地方。
“主公,不如加派人手,在北城区建藏,现在先用曜卿的办法,暂时存放在南城空宅之中。”这两人都把眼光放在了正在建设的新城区。
田丰火气上涌,忍不住骂了一句:“董卓狗贼,不得好死!”
刘襄听了半天,他们也没商议出什么好主意,便说了说自己的想法:“吾有意在邺县新城东方十里之地,漳水北岸之处,建一座新城,专门用来藏监管理,学院也可搬迁过来,城中再配上造纸、制墨的工坊,成为一座书城,不知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袁涣、沮授、田丰三人都在计算靡费,郑玄等人不了解实务,担心的问道:“使君,建筑城池当然是好,可是,旷日持久,得需要多少年才能成啊?”
“征调十万苦役,一年可成,吾估算着,周长六里的城池便可。待书城建好,学院入住,吾便传信四方,想看的都可以来,不收钱,但不外借。”刘襄想专门建一座城,弄一个国家大图书馆。
以此来吸引天下的读书人到来,然后选生活窘迫的人,开启治下的蒙学计划。他想在每一个乡建起至少一座的蒙学,最好能普及到亭,每个县设立县学,这需要一大批读书人。
以现在的地盘来看,最少也得需要三千多个能教书的先生。
他现在只在不多的几个县里建了蒙学,没办法,手底下能教书的太少了,距离他需要的人数,连零头都凑不够。
这个设想很美好,刘襄沉浸在开启民智第一步的蒙学计划里,而其他人憧憬着一座专门建筑的书城,在心中勾画着每一处建筑的细节,那必然是能让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所在。
“千古以降,此为开天辟地之举也,使君,吾愿自荐,便是去挖土刨坑,吾也愿往!”邴原激动的起身请命。
“使君,吾也愿往,如此文华盛事,能参与其中,便是死在城下也无憾矣!”管宁随即起身。
“我等皆愿为书城并足砥砺,担土抬石,纵死无悔。”郑玄、刘洪等人,包括随侍的书吏皆起身施礼,自愿去筑城做苦力。
郑玄请命之余还摇头晃脑的感叹了一句:“纵死城下,骨亦香也。”
刘襄觉得这帮人热血上头,智商减退,老子用得着你们挖土搬石头吗?想留名青史也不能这么干呀。
筑城的主官,得由自己任命。
“几位不可如此,接收书籍,妥善保管方为重中之重,筑城之事,吾自有安排。”
他转头看向袁涣说道:“曜卿,筑城之事由你全权负责,自各处修路队伍调集苦役十万,告诉那帮人,让他们用心卖力,表现好的,罪囚减刑,奴隶抬籍。北新城和新建的磁州窑专门负责物料,在将作监抽调营造匠人,务必尽快建成。”
“谨遵令谕!”
袁涣兴奋莫名,这是三皇五帝以来,第一座专门用作藏的城池,必然会名留青史,自己负责营造这座城池,那他的名号,必然千古流芳,还是自家人好啊,有好事能想着自己。
沮授很羡慕,但忍着没说话。
田丰不惯这个,用人唯亲可不行。
“主公,袁曜卿随和软糯,不适合这等大事,吾不怕得罪人,定能秉公执纪,不负众望。”
一听这话,袁涣不干了:“田元皓,吾平日包容与你,不代表性子软弱,再敢诋毁,吾与你见生死!”
名留青史的机会啊,亲爹也不能让。
袁涣平日里性子随和,不争不抢,跟谁都能相处,但危难之时,胆气豪勇,是有气节,不惧死的。
刘襄出言打断了他们的争执:“两位且住,若再争执,恐要出恶语,有损德行。曜卿曾在危难之时身赴敌国,非是柔弱之人,相处长了自会了解,若元皓不放心,在一旁监督便是,此为监察御史的职责。”
他知道这些人都想在营造书城这件事上留名,他也能理解,但还是那句话,怎么安排得听自己的,人事权很重要,他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动摇的。
自己名望高了,麾下的士人会越来越多,元从大将在军方,很多政事不能参与,所以,他要趁着建筑书城的机会,把袁涣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刷高,让他来压制士人集团。
这是未雨绸缪。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城南的空宅当天就开始改建,等待书籍运到。
袁涣精神抖擞的调拨人员、物料、粮草、器械,投入了全部的心力,这不但关系着自己留名青史的机会,也是家族成为第一外戚的时机。
甄逸去世,甄家虽然仍然占据主母之位,但家中子嗣年轻,难以承担重任,正是袁氏崛起之时。
主公志向远大,跟不上脚步的,必定会被抛弃,他要从龙而起,就得把事情做得漂亮。
书城还没建立,但名字已经被他定下了,就叫书城,没必要取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称。
这座城就是藏的地方,简单明了便好。
想着以后给城池起名的时候,肯定还会有争执,毕竟是冠名权嘛,读书人有几个不好名的呢?可惜,你们要白费力气了,老子早就决定好了。刘襄挑挑眉头,恶趣味的笑了。
谈论、商议,时不时的还会争吵几句,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众人告退,刘襄也急需休息,十几天时间,两次御马疾驰,他真的很累了。
可在后宅的门口,被甄宓这个小丫头片子堵住了。
看着双手托腮,坐在门外的角落里,像个被人遗弃的小猫一般,望眼欲穿的盼着他回来的小家伙,对于她提出来的要求,刘襄实在狠不下心来拒绝,何况,这是早就答应过的事情。
五龙羹。
从十一月到转年的二月,她一口冰都没吃,所以要给她做五龙羹。
“姐夫,我知道你累了,我给你捶捶背好不好?你说过的,只有这一天才能做出龙肉,我想试试神龙的肉,能不能让父亲回来,母亲和姐姐都说不行,可我想试试。父亲睡在冰屋子里,那里好冷,父亲肯定不舒服的。”
甄宓的泪光在眼眶里打转,但小丫头强忍着,始终没有哭出来。
她知道姐姐不让她打扰姐夫,所以就在内宅的大门外面等着,即便冻得直打哆嗦,即便从白天等到了晚上。
可今天还没过去呢。
她要等。
她知道不能去前衙里面寻找。
所以,她只能等。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5/5370/41832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