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密室奏对
推荐阅读: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荒古武神、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踏星、极道武学修改器、红楼琏二爷、武道丹帝、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凡骨、
朱棣踏入密室,来福立刻从座位上站起,身体微微前倾,双手合十,恭敬地行礼道:“恭喜燕王,喜获麟儿。”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敬意。
朱棣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挥了挥手,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谢谢,来福。这是我朱家的大喜事,也是我朱棣的骄傲。”
来福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个麟儿对于燕王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儿子的诞生,更是未来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是朱家江山的重要支柱。他心中也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感到高兴。
朱朱棣坐下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副严肃而深沉的神情。他开门见山地问道:“来福,听说你有姚广孝的消息了?”
来福点了点头,恭声回答道:“回王爷,我根据您的指示,确实四处打听过了。之前皇上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我原本猜想姚广孝可能会在其中,但名单中并未发现他的名字。后来我又想,或许他用的是俗名。经过仔细查探,终于发现一个叫道衍的僧人,实际上就是姚广孝。”
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他追问道:“哦?那道衍的来历如何?”
来福继续汇报:“道衍禅师来自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他十四岁剃发为僧,先后学习天台、密教,最后改宗禅门,修持临济宗,法名道衍,号独庵。他不仅在佛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了阴阳、占卜之术。此外,道衍禅师曾在嵩山寺游学,有相士袁珙观其面貌后评价道:‘怎有这么特异的僧人!眼眶三角形,体态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物!’而道衍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大喜。”
朱棣听完来福的汇报,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对姚广孝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得知姚广孝的更多信息,他对未来的布局也更加清晰了。
此时的姚文孝刚从京城返回长洲,他自恃才高八斗,觉得自己的学问与才华堪与管仲、诸葛亮相提并论。然而,未被朝廷招募的他,心中难免有些郁郁不得志。当得知有京城来的人带着信件找他时,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姚文孝怀着好奇的心情接见了带信的人。那人说道:“我家主人对您一直仰慕有加,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您。主人特地委托我带了一首诗和一句话给您。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连夜动身前往南京。”
姚文孝心中暗自好笑,觉得对方的请求实在有些荒谬。难道仅凭看了一首诗和听了一句话,就要跟他走吗?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对方主人究竟说了些什么。于是,他打开了信纸。
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诗:“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姚文孝读后顿时感到后背发凉。这首诗正是他回长洲途中所作,抒发了心中的郁闷。他敢肯定,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存在。同行的人也不可能将其传播得如此遥远。
带信的人继续说道:“我家主人说,如果您想要效仿元代的刘秉忠,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请您前往京城。”
姚文孝此刻已经深感震撼。他不再犹豫,立刻回答道:“好,我立即和你动身前往京城。”
心中的好奇与震撼驱使他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一次的相遇或许将改变他的命运。
姚广孝乔装打扮到达京城后,被妥善安排在了福记客栈。这家客栈是朱棣特意要求新开的,不仅便于收集各地的信息,还在必要时作为安排相关人员居住的据点。客栈的位置选得极为巧妙,周边的治安状况也是京城中最好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顺天府的捕头,他曾是流窜到金陵的败兵,生活困顿之际,得到了来福的慷慨相助。在来福的面摊上,他不仅得到了食物,还在朱棣的慷慨解囊下得到了一两银子。这段恩情让他铭记在心,因此对来福的请求总是必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捕头凭借在军队中学得的拳脚功夫,在衙门中得到了重用。他带领着一班衙役,成功地驱散了周边的流窜流民,并将那些偷盗之类的窝点一一捣毁。因此,他顺利地当上了捕头,并在来福的资助下成家立业。他对来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正是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来福向他宣传了炎黄社,最终使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由于捕头的支持,福记客栈的周边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捕头也在暗中护卫着这里的安全。
在姚广孝入住福记客栈后,他很快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安全。客栈的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周到细致,让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他也对朱棣的精心安排感到钦佩不已。他知道,这次来到京城将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朱棣的深谋远虑和来福的巧妙安排。
朱棣得知姚广孝已到京城,并未急于相见,而是忙于应付络绎不绝的贺客。与朱雄英出生时的盛况相比,此次来访的宾客虽不及那时众多,却也别有一番意义。其中,多数为淮西集团中与徐达交好的老一辈人物,如李善长、汤和、傅友德、李文忠等。令人瞩目的是,蓝玉等将领并未出席,而文武百官中,也只有胡惟庸及部分兵部的人前来道贺。这或许与朱棣在凤阳练兵时与他们的频繁公文往来有关。
尽管贺客众多,朱棣心中却挂念着姚广孝。他知道,这位高僧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深谙政治之道,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亲自去拜访姚广孝,共商大计。
在繁忙的应酬之余,朱棣也不忘关注朝廷的动态。他深知,随着自己的地位日益稳固,与各方势力的关系也愈发复杂。他需要谨慎行事,确保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在姚广孝抵达京城的三天后,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来福亲自上门将他领至福记钱庄的密室。姚广孝踏入密室,只见一个气度非凡的年轻人坐在书桌前,面带笑意地注视着他。来福在完成使命后,自觉地退出了密室。
姚广孝微微愣神,随即跪地行礼,称呼对方为燕王殿下。朱棣面带微笑,没有要求他起身,也没有效仿那些明主去搀扶投奔者。他轻声问道:“大师,你为何如此断定我就是燕王呢?”
姚广孝回答道:“贫僧初见王爷,便被您的气质所吸引。在京城中,能有如此气质的必定是皇子。考虑到太子的年龄已经偏大,且不太可能会亲自寻找我这样的僧人,而其他两位王爷也不太可能。因此,根据年龄和种种迹象推断,您必定是燕王殿下无疑。”
朱棣听完姚广孝的回答,心中对他的敏锐和才智赞叹不已。他微笑着扶起姚广孝,表示不敢接受这样的大礼。在朱棣看来,姚广孝的才华和智慧是值得他亲自去拜访和请教的。他没有对姚广孝的问题做出直接回应,因为他相信聪明人自然能够明白他的意图和期望。
两人落座后,朱棣坦诚地表示,他找姚广孝来并非为了解释什么,而是因为他相信姚广孝的能力,并希望姚广孝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他相信,只有像姚广孝这样有智慧和才能的人,才能帮助他实现心中的宏伟蓝图。
姚广孝对朱棣的言辞和态度深感敬佩。他明白,眼前的这位少年王爷并非等闲之辈,他的野心和抱负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姚广孝决定全力以赴,帮助朱棣实现他的梦想。
然而,姚广孝也明白,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计划。他决定先观察朱棣的言行举止,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真正意图,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言明的深沉:“我知道,你现在心中对朝廷,特别是对我父皇,充满了愤忿。你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那些与你志同道合的故友,多是张士诚的旧部,却在我父皇的刀下丧生。这些我都明白,也理解你的感受。”
姚广孝并没有直面回答这个问题:\"燕王殿下也不是一个甘于屈居别人之下的人,但是我认为至少在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您没有实力和威望与唐太宗比,在我们这位陛下心中没有办法胜过太子。玄武门之变获胜几率较小。所以我是否可以回去修行了?”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不禁哈哈大笑。他挥挥手,仿佛将姚广孝的疑虑一扫而空,然后沉声说道:“大师,你提到的实力和威望,我承认目前我或许还不足以与唐太宗相提并论。但你说着眼于二十年后呢?人生漫长,谁又能预知二十年后的风云变幻?”
他顿了一顿,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当今陛下派我与二位王兄在凤阳练兵,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潜力的认可。我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愿意去努力,去拼搏。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会站在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实现我的抱负。”
姚广孝面对朱棣的豪言壮志,依旧不为所动。他淡淡地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冷静和深沉:“燕王殿下,淮西将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的威望和经验仍在。殿下自问领兵才能是否胜过他们?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在这些将领中,您的岳父魏国公徐达,他是否会支持您犯上作乱,这更是关乎到您未来命运的关键。”
姚广孝微微一顿,目光直视着朱棣的眼睛,继续说道:“殿下,您的才干无疑是非常出众的,但要想胜过徐达这样的名将,并非易事。您需要更加谨慎地谋划和行动,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朱棣仿佛料到姚广孝会这么说:“我相信我岳父的忠心,我只回答兵法一道,我幼时曾获神秘兵法大家传授,其中几句精髓,”
这些原则包括: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姚广孝听后,一时间是再也站不住,直呼,这是哪位大家之神笔。燕王你学到其十分之一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朱棣的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挥了挥手,声音中透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谢谢,来福。这是我朱家的大喜事,也是我朱棣的骄傲。”
来福微微点头,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个麟儿对于燕王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儿子的诞生,更是未来可能的皇位继承者,是朱家江山的重要支柱。他心中也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感到高兴。
朱朱棣坐下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副严肃而深沉的神情。他开门见山地问道:“来福,听说你有姚广孝的消息了?”
来福点了点头,恭声回答道:“回王爷,我根据您的指示,确实四处打听过了。之前皇上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我原本猜想姚广孝可能会在其中,但名单中并未发现他的名字。后来我又想,或许他用的是俗名。经过仔细查探,终于发现一个叫道衍的僧人,实际上就是姚广孝。”
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芒,他追问道:“哦?那道衍的来历如何?”
来福继续汇报:“道衍禅师来自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他十四岁剃发为僧,先后学习天台、密教,最后改宗禅门,修持临济宗,法名道衍,号独庵。他不仅在佛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了阴阳、占卜之术。此外,道衍禅师曾在嵩山寺游学,有相士袁珙观其面貌后评价道:‘怎有这么特异的僧人!眼眶三角形,体态像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物!’而道衍听后不但不怒,反而大喜。”
朱棣听完来福的汇报,陷入了沉思。他心中对姚广孝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今得知姚广孝的更多信息,他对未来的布局也更加清晰了。
此时的姚文孝刚从京城返回长洲,他自恃才高八斗,觉得自己的学问与才华堪与管仲、诸葛亮相提并论。然而,未被朝廷招募的他,心中难免有些郁郁不得志。当得知有京城来的人带着信件找他时,他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姚文孝怀着好奇的心情接见了带信的人。那人说道:“我家主人对您一直仰慕有加,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您。主人特地委托我带了一首诗和一句话给您。如果您愿意,我们可以连夜动身前往南京。”
姚文孝心中暗自好笑,觉得对方的请求实在有些荒谬。难道仅凭看了一首诗和听了一句话,就要跟他走吗?不过,他还是想知道对方主人究竟说了些什么。于是,他打开了信纸。
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诗:“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姚文孝读后顿时感到后背发凉。这首诗正是他回长洲途中所作,抒发了心中的郁闷。他敢肯定,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这首诗的存在。同行的人也不可能将其传播得如此遥远。
带信的人继续说道:“我家主人说,如果您想要效仿元代的刘秉忠,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请您前往京城。”
姚文孝此刻已经深感震撼。他不再犹豫,立刻回答道:“好,我立即和你动身前往京城。”
心中的好奇与震撼驱使他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究竟是什么,但他知道,这一次的相遇或许将改变他的命运。
姚广孝乔装打扮到达京城后,被妥善安排在了福记客栈。这家客栈是朱棣特意要求新开的,不仅便于收集各地的信息,还在必要时作为安排相关人员居住的据点。客栈的位置选得极为巧妙,周边的治安状况也是京城中最好的。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顺天府的捕头,他曾是流窜到金陵的败兵,生活困顿之际,得到了来福的慷慨相助。在来福的面摊上,他不仅得到了食物,还在朱棣的慷慨解囊下得到了一两银子。这段恩情让他铭记在心,因此对来福的请求总是必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捕头凭借在军队中学得的拳脚功夫,在衙门中得到了重用。他带领着一班衙役,成功地驱散了周边的流窜流民,并将那些偷盗之类的窝点一一捣毁。因此,他顺利地当上了捕头,并在来福的资助下成家立业。他对来福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正是在这样一个恰当的时机,来福向他宣传了炎黄社,最终使他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由于捕头的支持,福记客栈的周边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捕头也在暗中护卫着这里的安全。
在姚广孝入住福记客栈后,他很快感受到了这里的宁静与安全。客栈的设施一应俱全,服务周到细致,让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他也对朱棣的精心安排感到钦佩不已。他知道,这次来到京城将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朱棣的深谋远虑和来福的巧妙安排。
朱棣得知姚广孝已到京城,并未急于相见,而是忙于应付络绎不绝的贺客。与朱雄英出生时的盛况相比,此次来访的宾客虽不及那时众多,却也别有一番意义。其中,多数为淮西集团中与徐达交好的老一辈人物,如李善长、汤和、傅友德、李文忠等。令人瞩目的是,蓝玉等将领并未出席,而文武百官中,也只有胡惟庸及部分兵部的人前来道贺。这或许与朱棣在凤阳练兵时与他们的频繁公文往来有关。
尽管贺客众多,朱棣心中却挂念着姚广孝。他知道,这位高僧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深谙政治之道,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他决定在适当的时候亲自去拜访姚广孝,共商大计。
在繁忙的应酬之余,朱棣也不忘关注朝廷的动态。他深知,随着自己的地位日益稳固,与各方势力的关系也愈发复杂。他需要谨慎行事,确保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在姚广孝抵达京城的三天后,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来福亲自上门将他领至福记钱庄的密室。姚广孝踏入密室,只见一个气度非凡的年轻人坐在书桌前,面带笑意地注视着他。来福在完成使命后,自觉地退出了密室。
姚广孝微微愣神,随即跪地行礼,称呼对方为燕王殿下。朱棣面带微笑,没有要求他起身,也没有效仿那些明主去搀扶投奔者。他轻声问道:“大师,你为何如此断定我就是燕王呢?”
姚广孝回答道:“贫僧初见王爷,便被您的气质所吸引。在京城中,能有如此气质的必定是皇子。考虑到太子的年龄已经偏大,且不太可能会亲自寻找我这样的僧人,而其他两位王爷也不太可能。因此,根据年龄和种种迹象推断,您必定是燕王殿下无疑。”
朱棣听完姚广孝的回答,心中对他的敏锐和才智赞叹不已。他微笑着扶起姚广孝,表示不敢接受这样的大礼。在朱棣看来,姚广孝的才华和智慧是值得他亲自去拜访和请教的。他没有对姚广孝的问题做出直接回应,因为他相信聪明人自然能够明白他的意图和期望。
两人落座后,朱棣坦诚地表示,他找姚广孝来并非为了解释什么,而是因为他相信姚广孝的能力,并希望姚广孝能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他相信,只有像姚广孝这样有智慧和才能的人,才能帮助他实现心中的宏伟蓝图。
姚广孝对朱棣的言辞和态度深感敬佩。他明白,眼前的这位少年王爷并非等闲之辈,他的野心和抱负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姚广孝决定全力以赴,帮助朱棣实现他的梦想。
然而,姚广孝也明白,他必须谨慎行事,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和计划。他决定先观察朱棣的言行举止,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真正意图,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朱棣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难以言明的深沉:“我知道,你现在心中对朝廷,特别是对我父皇,充满了愤忿。你的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那些与你志同道合的故友,多是张士诚的旧部,却在我父皇的刀下丧生。这些我都明白,也理解你的感受。”
姚广孝并没有直面回答这个问题:\"燕王殿下也不是一个甘于屈居别人之下的人,但是我认为至少在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您没有实力和威望与唐太宗比,在我们这位陛下心中没有办法胜过太子。玄武门之变获胜几率较小。所以我是否可以回去修行了?”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不禁哈哈大笑。他挥挥手,仿佛将姚广孝的疑虑一扫而空,然后沉声说道:“大师,你提到的实力和威望,我承认目前我或许还不足以与唐太宗相提并论。但你说着眼于二十年后呢?人生漫长,谁又能预知二十年后的风云变幻?”
他顿了一顿,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当今陛下派我与二位王兄在凤阳练兵,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潜力的认可。我知道,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我愿意去努力,去拼搏。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总有一天,我会站在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实现我的抱负。”
姚广孝面对朱棣的豪言壮志,依旧不为所动。他淡淡地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冷静和深沉:“燕王殿下,淮西将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的威望和经验仍在。殿下自问领兵才能是否胜过他们?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在这些将领中,您的岳父魏国公徐达,他是否会支持您犯上作乱,这更是关乎到您未来命运的关键。”
姚广孝微微一顿,目光直视着朱棣的眼睛,继续说道:“殿下,您的才干无疑是非常出众的,但要想胜过徐达这样的名将,并非易事。您需要更加谨慎地谋划和行动,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
朱棣仿佛料到姚广孝会这么说:“我相信我岳父的忠心,我只回答兵法一道,我幼时曾获神秘兵法大家传授,其中几句精髓,”
这些原则包括: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姚广孝听后,一时间是再也站不住,直呼,这是哪位大家之神笔。燕王你学到其十分之一就可以纵横天下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5/5000/40738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