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恩浩荡的旨意
推荐阅读:我用阵法补天地、星辰之主、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九龙归一诀、柯南里的克学调查员、旧日音乐家、屠龙之前就读过龙族的路明非、史上最强炼气期、直视古神一整年、万相之王、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深处,皇帝的每一次太庙祭祀,都如同一出庄严的仪式剧,这是他统治天下的神圣根基,每一次祭祖,都是对列祖列宗的深情致敬,每一篇祭文,都像是华丽的赞歌,颂扬着皇帝如何不负重托,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宗室子弟们的生活也如同春水般绵长。
然而,在这庄严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皇帝弘治的内心秘密。这一次,他竟破天荒地亲自下令,让英国公携带奏疏,向祖宗们忏悔自己的过失,这等于是将一颗滚烫的心,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对于弘治而言,这无疑是莫大的耻辱。
宦官领命而去,刘健等大臣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纷纷赞叹:“陛下英明。”
弘治皇帝坐回宝座,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朕哪里英明,不过是亡羊补牢,林卿提醒得是,若非他,朕险些铸成大错,林卿……”
林蒙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暗道:完美!
他立刻答道:“臣在。”
弘治皇帝目光如炬,凝视着林蒙,眼中似有星辰大海,他愈发觉得,将林蒙安排在詹事府,是他最明智的选择。其他人或许沉稳可靠,但太子性格顽劣,难以亲近,如何能影响他?而林蒙,两人同龄,性情相投,简直是天作之合。他甚至觉得,林蒙的智慧,已经超越了自身,不禁感慨:“你的父亲,真是一位杰出的父亲,他的事迹让朕深受触动,你,也不负所望,林家……果然忠烈满门,值得敬佩。”
林蒙心中一惊,不知该如何回应。
“嗯?”弘治皇帝温和地问道:“你有心事吗?若有什么,尽管直言。”
“陛下,那所谓的事迹,不过是虚构。”林蒙直言不讳。
“……”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僵住,尴尬之感油然而生。
其实,用故事来劝谏,古已有之,并不稀奇,但林蒙的直言直语,却让弘治皇帝有些哭笑不得。
他只能强颜欢笑,试图缓和气氛:“卿家真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啊。”
首次被赞为忠厚,林蒙心中一震,感动不已。他心想,今天的奏对和皇帝的评价,应当会记录在起居注中吧?哈哈,以后谁敢说本少爷狡猾,就去翰林院讨要今天的奏对文牍,让他好看!
“……”显然,弘治皇帝已经开始后悔和这个家伙闲聊了。
“你建言有功,朕自有赏赐,现在,你可以退下了。”
随着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林蒙的脸上泛起一抹轻松的笑容,皇太子的这一手,果然是手到擒来,无往不利。他行了一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臣,告退。”
目送林蒙的背影渐渐远去,弘治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相较之下,刘健的目光却变得清澈透明,那是纯粹到极致的赞赏。此次前来劝谏,勇气可嘉;一语中的,抓住了皇上的心脉,智慧非凡。
这甚至让刘健暗自 wish,自己的儿子也能像林蒙这般,哪怕只是染上个无伤大雅的小疾也好。
林蒙踏出紫禁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詹事府。日头已经西斜,正午的阳光依旧温暖,林蒙无需担心点卯的事宜,因为有那位让人敬畏的南和伯子,以及那个让人摸不透的“脑残患者”在暗中为他撑腰。前者让人心生忌惮,后者更是让人敬畏三分。
在南和伯府,权势滔天,欺负普通百姓自然不在话下,可羽林卫中的高手如云,能坐上百户之位的,背后自然也有深厚的背景。而林蒙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是个难以预料的人,谁也不知道何时他会突然发飙,撕破脸皮。
瓜苗已经悄悄探出了嫩芽,尽管天寒地冻,但在阳光的照耀和暖棚的呵护下,西瓜的长势喜人,暂时也没有虫害的侵扰。
这一切,都得益于朱厚照的精心照料。
好在朱厚照终于不再整日沉迷于暖棚,林蒙建议他施肥以改善土壤,至于肥料嘛,嘿嘿……
朱厚照对此心不在焉,他只盼着西瓜早日成熟,好让父皇刮目相看,以报那一顿痛打之仇。
林蒙见状,懒得理他,这种熊孩子,不能惯着,否则会越发肆无忌惮。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与此同时,南和伯府、礼部尚书程府,宦官如风驰电掣般飞来,府中众人纷纷跪地迎接。
宦官面无表情,神情沉痛,身为宣读圣旨的使者,他自然清楚什么样的旨意需要配合什么样的表情。
南和伯府的圣旨来得稍晚,因为宦官辗转得知徐经就在林家,所以迟了一步。
林景隆在五军都督府,林蒙则去了詹事府履职,家中主事的是杨管事和林蒙的四位门生。但宦官明确指出要徐经接旨,即便旧伤未愈,徐经也不得不前来。
林家上下数十口人,听到“诏曰”二字,心中震撼不已。若是只针对个人,那便是“敕曰”、“诰曰”之类的字眼,而“诏”却是昭告天下、人人皆知的含义,这是要向天下人宣告的意思,绝不局限于当事人。
这一变化,让杨管事感到一阵惶恐,出了什么大事,竟然惊动了如此大的阵仗?但愿老天保佑,千万不要出事啊。
皇宫深处,那宦官高声呼喊:“朕登基十二载,一心求治,对贤才如饥似渴。国运兴衰,全赖科举选拔,公理正义,尽在其中。今年会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街头巷尾,无人不谈。言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竟玩弄文场,与市井为伍,未入考场,试题已传遍九城;更有江阴举人徐经,暗中勾结程敏政,泄露试题。流言四起,朕即令锦衣卫彻查,岂料竟遭屈打成招,罗织罪名,听闻之事,令人发指。幸有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力挽狂澜,拨云见日,揭露林蒙的诬告。朕未能洞察秋毫,以致程敏政、徐经蒙受不白之冤,遭受牢狱之苦,受尽小人陷害,此乃朕之失职,一时昏庸,让忠良蒙冤受屈……羽林卫总旗林蒙,南和伯之子,今入宫觐见,直言不讳,斥责朕昏聩无道……”
杨管事差点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他岂知,圣旨之下,文字自然要添几分华丽。
林蒙在暖阁中直言不讳,只是陛下如此行,非圣君之举;然而到了起草诏书的翰林手中,却变成了“昏聩不明”。这简直是斥责皇帝为昏君!
自家少爷这是彻底豁出去了。
这样的作法,也太惊世骇俗了……杨管事惊恐万状,只觉眼前一黑,耳畔嗡嗡作响。
其他府中仆役虽未明其意,但毕竟学识有限。
欧阳志、刘文善、江臣三人,乃朴实的书生,一听之下,既担忧恩师,心中又暗自叫好,恩师……真是令人敬仰啊。居然敢于仗义执言,恩师实为我等楷模,学生们的楷模,心向往之。
在欧阳志这样的读书人眼中,仗义执言,乃至高无上之事,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亲临现场。
唐寅与徐经二人,心中惊疑不定,泪水模糊了双眼。
林蒙,竟敢如此请命。
这是何等的勇气,唐寅心中涌起一股决心,此生对恩师,再无他念,愿为门下走狗,终身追随。
徐经震撼得浑身颤抖,泪水如雨滴般洒落。
为了自己,林蒙敢于直斥天子,这是何等的仗义啊。
他几乎能想象,在那朝堂之上,林蒙气宇轩昂,义正词严,手指天子,口中慷慨陈词,犹如古代贤臣……比干、魏征亦望尘莫及。
只是……他脸色突变……
难道会有什么不测吗?
且听那宦官声声悲鸣,倾诉衷肠:“朕心惊胆战,幡然悔悟,这起错综复杂的冤案,虽有人诬陷,然实乃朕昏庸无明,视而不见。朕之罪,山高水长;万民之罪,罪在朕身!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诚惶诚恐,誓要改过自新;今赐贡生徐经重振旗鼓,其余受冤者,亦官复原职;羽林卫总旗林蒙,现居东宫,忠心耿耿,献策献谋,直言进谏,为国为民,堪称楷模;特此晓谕四海八荒,让天下皆知………”
重获功名……
徐经心头一震,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喜悦。
对于一位学子,功名犹如生命之光,十年寒窗苦读,十年风雨赶考,从县试到乡试,从乡试到会试,一路披荆斩棘,方才有望成为贡生,其艰辛可知一二。
徐经激动得面颊泛红,热血沸腾。
然而,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杨管事那震天的欢啸,他捶胸顿足,喜极而泣,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天哪,皇天在上,保佑我家少爷安然无恙,平安就好。”
然而,在这庄严的表象背后,却隐藏着皇帝弘治的内心秘密。这一次,他竟破天荒地亲自下令,让英国公携带奏疏,向祖宗们忏悔自己的过失,这等于是将一颗滚烫的心,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对于弘治而言,这无疑是莫大的耻辱。
宦官领命而去,刘健等大臣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纷纷赞叹:“陛下英明。”
弘治皇帝坐回宝座,语气中带着一丝苦涩:“朕哪里英明,不过是亡羊补牢,林卿提醒得是,若非他,朕险些铸成大错,林卿……”
林蒙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心中暗道:完美!
他立刻答道:“臣在。”
弘治皇帝目光如炬,凝视着林蒙,眼中似有星辰大海,他愈发觉得,将林蒙安排在詹事府,是他最明智的选择。其他人或许沉稳可靠,但太子性格顽劣,难以亲近,如何能影响他?而林蒙,两人同龄,性情相投,简直是天作之合。他甚至觉得,林蒙的智慧,已经超越了自身,不禁感慨:“你的父亲,真是一位杰出的父亲,他的事迹让朕深受触动,你,也不负所望,林家……果然忠烈满门,值得敬佩。”
林蒙心中一惊,不知该如何回应。
“嗯?”弘治皇帝温和地问道:“你有心事吗?若有什么,尽管直言。”
“陛下,那所谓的事迹,不过是虚构。”林蒙直言不讳。
“……”
弘治皇帝的脸色顿时僵住,尴尬之感油然而生。
其实,用故事来劝谏,古已有之,并不稀奇,但林蒙的直言直语,却让弘治皇帝有些哭笑不得。
他只能强颜欢笑,试图缓和气氛:“卿家真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啊。”
首次被赞为忠厚,林蒙心中一震,感动不已。他心想,今天的奏对和皇帝的评价,应当会记录在起居注中吧?哈哈,以后谁敢说本少爷狡猾,就去翰林院讨要今天的奏对文牍,让他好看!
“……”显然,弘治皇帝已经开始后悔和这个家伙闲聊了。
“你建言有功,朕自有赏赐,现在,你可以退下了。”
随着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林蒙的脸上泛起一抹轻松的笑容,皇太子的这一手,果然是手到擒来,无往不利。他行了一礼,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臣,告退。”
目送林蒙的背影渐渐远去,弘治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相较之下,刘健的目光却变得清澈透明,那是纯粹到极致的赞赏。此次前来劝谏,勇气可嘉;一语中的,抓住了皇上的心脉,智慧非凡。
这甚至让刘健暗自 wish,自己的儿子也能像林蒙这般,哪怕只是染上个无伤大雅的小疾也好。
林蒙踏出紫禁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詹事府。日头已经西斜,正午的阳光依旧温暖,林蒙无需担心点卯的事宜,因为有那位让人敬畏的南和伯子,以及那个让人摸不透的“脑残患者”在暗中为他撑腰。前者让人心生忌惮,后者更是让人敬畏三分。
在南和伯府,权势滔天,欺负普通百姓自然不在话下,可羽林卫中的高手如云,能坐上百户之位的,背后自然也有深厚的背景。而林蒙的可怕之处,在于他是个难以预料的人,谁也不知道何时他会突然发飙,撕破脸皮。
瓜苗已经悄悄探出了嫩芽,尽管天寒地冻,但在阳光的照耀和暖棚的呵护下,西瓜的长势喜人,暂时也没有虫害的侵扰。
这一切,都得益于朱厚照的精心照料。
好在朱厚照终于不再整日沉迷于暖棚,林蒙建议他施肥以改善土壤,至于肥料嘛,嘿嘿……
朱厚照对此心不在焉,他只盼着西瓜早日成熟,好让父皇刮目相看,以报那一顿痛打之仇。
林蒙见状,懒得理他,这种熊孩子,不能惯着,否则会越发肆无忌惮。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与此同时,南和伯府、礼部尚书程府,宦官如风驰电掣般飞来,府中众人纷纷跪地迎接。
宦官面无表情,神情沉痛,身为宣读圣旨的使者,他自然清楚什么样的旨意需要配合什么样的表情。
南和伯府的圣旨来得稍晚,因为宦官辗转得知徐经就在林家,所以迟了一步。
林景隆在五军都督府,林蒙则去了詹事府履职,家中主事的是杨管事和林蒙的四位门生。但宦官明确指出要徐经接旨,即便旧伤未愈,徐经也不得不前来。
林家上下数十口人,听到“诏曰”二字,心中震撼不已。若是只针对个人,那便是“敕曰”、“诰曰”之类的字眼,而“诏”却是昭告天下、人人皆知的含义,这是要向天下人宣告的意思,绝不局限于当事人。
这一变化,让杨管事感到一阵惶恐,出了什么大事,竟然惊动了如此大的阵仗?但愿老天保佑,千万不要出事啊。
皇宫深处,那宦官高声呼喊:“朕登基十二载,一心求治,对贤才如饥似渴。国运兴衰,全赖科举选拔,公理正义,尽在其中。今年会试,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街头巷尾,无人不谈。言礼部右侍郎程敏政,竟玩弄文场,与市井为伍,未入考场,试题已传遍九城;更有江阴举人徐经,暗中勾结程敏政,泄露试题。流言四起,朕即令锦衣卫彻查,岂料竟遭屈打成招,罗织罪名,听闻之事,令人发指。幸有内阁大学士李东阳力挽狂澜,拨云见日,揭露林蒙的诬告。朕未能洞察秋毫,以致程敏政、徐经蒙受不白之冤,遭受牢狱之苦,受尽小人陷害,此乃朕之失职,一时昏庸,让忠良蒙冤受屈……羽林卫总旗林蒙,南和伯之子,今入宫觐见,直言不讳,斥责朕昏聩无道……”
杨管事差点一口老血喷涌而出。
他岂知,圣旨之下,文字自然要添几分华丽。
林蒙在暖阁中直言不讳,只是陛下如此行,非圣君之举;然而到了起草诏书的翰林手中,却变成了“昏聩不明”。这简直是斥责皇帝为昏君!
自家少爷这是彻底豁出去了。
这样的作法,也太惊世骇俗了……杨管事惊恐万状,只觉眼前一黑,耳畔嗡嗡作响。
其他府中仆役虽未明其意,但毕竟学识有限。
欧阳志、刘文善、江臣三人,乃朴实的书生,一听之下,既担忧恩师,心中又暗自叫好,恩师……真是令人敬仰啊。居然敢于仗义执言,恩师实为我等楷模,学生们的楷模,心向往之。
在欧阳志这样的读书人眼中,仗义执言,乃至高无上之事,一个个热血沸腾,恨不得亲临现场。
唐寅与徐经二人,心中惊疑不定,泪水模糊了双眼。
林蒙,竟敢如此请命。
这是何等的勇气,唐寅心中涌起一股决心,此生对恩师,再无他念,愿为门下走狗,终身追随。
徐经震撼得浑身颤抖,泪水如雨滴般洒落。
为了自己,林蒙敢于直斥天子,这是何等的仗义啊。
他几乎能想象,在那朝堂之上,林蒙气宇轩昂,义正词严,手指天子,口中慷慨陈词,犹如古代贤臣……比干、魏征亦望尘莫及。
只是……他脸色突变……
难道会有什么不测吗?
且听那宦官声声悲鸣,倾诉衷肠:“朕心惊胆战,幡然悔悟,这起错综复杂的冤案,虽有人诬陷,然实乃朕昏庸无明,视而不见。朕之罪,山高水长;万民之罪,罪在朕身!古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朕诚惶诚恐,誓要改过自新;今赐贡生徐经重振旗鼓,其余受冤者,亦官复原职;羽林卫总旗林蒙,现居东宫,忠心耿耿,献策献谋,直言进谏,为国为民,堪称楷模;特此晓谕四海八荒,让天下皆知………”
重获功名……
徐经心头一震,目光如炬,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喜悦。
对于一位学子,功名犹如生命之光,十年寒窗苦读,十年风雨赶考,从县试到乡试,从乡试到会试,一路披荆斩棘,方才有望成为贡生,其艰辛可知一二。
徐经激动得面颊泛红,热血沸腾。
然而,就在此时,不远处传来杨管事那震天的欢啸,他捶胸顿足,喜极而泣,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天哪,皇天在上,保佑我家少爷安然无恙,平安就好。”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4/4905/40347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