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情1
推荐阅读:反派:我的弟弟是天选之子、荒古武神、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摊牌了我真是封号斗罗、踏星、极道武学修改器、红楼琏二爷、武道丹帝、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凡骨、
(女主在第21章时才会出生,前期存在感不高。因为前面的事件、背景比较重要,不能没有,又怕后面用倒序的形式写出来会混乱,干脆就按时间顺序写了。)
在宣朝,要说最显赫最荣耀的王府那肯定不是某位皇子的王府,而是异姓王平西郡王府。
皇子王爷都是降等袭爵,一代一降等,几代之后就沦为普通皇族,而平西郡王却是个世袭罔替的爵位,永不降等。
(宣朝爵位顺序:亲王、郡王、国公、侯、伯、县子、县男)
第一代的平西王蓝辉,是宣朝太祖皇帝荣英的结义兄弟,随着太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宣朝立国时,蓝辉被封为平西郡王,也是唯一的异姓王,蓝家陡然变得显赫,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蓝辉可不是只会舞刀弄枪的莽人,蓝家在前朝是个不大不小的世家,蓝辉从小也是博览群书的,他自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就算太祖与他君臣情谊不变,可后世子孙呢?历朝历代的开国勋贵有几家延续百年得以善终的?为了避免悲惨灭族的命运,蓝辉定下了几条家规。
第一:蓝家人带兵但不可贪恋兵权,出征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交虎符,拥兵自重永远是武将大忌。所以平西军虽一直是由蓝家统领,但非战时虎符一直在皇帝手中。
第二:蓝家不与皇室联姻,免得牵连进帝位之争;不与世家大族联姻,免得有结党营私之嫌,招皇帝忌惮。
而且蓝辉还凭借与太祖的交情,在太祖面前立下了蓝家只做纯臣的誓言,装可怜卖惨请太祖下了旨,皇家不得给蓝家人下旨赐婚,免得后世子孙被皇帝逼迫不得不婚嫁。
第三:蓝家人在百姓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调,不留恶名也不能美名满天下。蓝家只求简在帝心,不求百姓拥护,若一个武将世家得了民心,那离灭亡也不远了。
几条规矩都是为了让皇帝对蓝家放心而定的,蓝家人上战场那绝对都是忠心耿耿、浴血奋战的好男儿,只求皇帝能看到蓝家的忠勇,保蓝家万世太平。
宣朝立朝之初,太祖太宗两位皇帝重视武备,军队震慑力十足,边境四方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蓝家也人丁兴旺。
可随着朝廷内重文轻武之风盛行,后世皇帝也忘了先祖立朝时的勇武血性,军队战斗力开始衰弱,宣朝周边的群狼嗅到了机会,最终边境战火重燃。
蓝家人一批一批的上了战场,可军队训练不足导致战斗力不强,吃空饷严重导致兵员不足,朝廷不重视军备导致军需不足,而周边的蛮夷各个勇武善战,边境保护战打得艰难。
蓝家人一批一批地死在了战场,无论嫡系还是旁系,不到百年,蓝家的人口锐减,甚至有几代,嫡系只剩了一根独苗。
蓝家人艰难的支撑着平西王府,也努力的训练平西军,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平西军总算成了宣朝四支边军中最强的一支。
因着蓝家忠诚可靠,低调办事,把好名声让给皇室的作风,再加上蓝家为了保家卫国死的人太多了,荣家的皇帝不好意思也没必要对蓝家下手,是以平西王的爵位顺利地传承下来。
到建元十七年,因为二十几年没爆发惨烈的大战,蓝家嫡系休养生息,总算恢复了些元气。
这一代的平西王一共兄弟四个,因为王太妃黄氏还在,所以并未分家,四房人都住在王府里。
大老爷就是平西王蓝庆煌,娶王妃赵氏,膝下两个嫡子,一个庶女。
嫡长子蓝晏明,十五岁时被册封为世子,如今十九岁,去年娶了世子夫人王氏,尚无子嗣。
嫡次子蓝晏景十七岁,与兵部一个五品官员的嫡长女定了婚约,尚未大婚。
庶女蓝晏姝才刚五岁,被放到王妃赵氏身边教养。
二老爷蓝庆熙,是平西王的嫡亲弟弟,娶妻严氏,夫妻二人只有一个嫡子蓝晏清,今年才刚十四岁。
三老爷蓝庆志是庶出,生母是老平西王的侧妃李氏,娶妻乔氏,嫡子蓝晏城、庶子蓝晏星,还有三个庶女,都才几岁。三房是目前人口最多的一房了。
四老爷蓝庆英同样是庶出,是老平西王的老来子,如今才刚十六岁,比大房的两个侄子还小呢,尚未婚配,王太妃正在给他相看人家。
除了上面这些正经主子,还有些半主子,也就是各位爷的侍妾。
宣朝男人大多二十岁,行冠礼后娶正妻,但蓝家男人一般十八岁就娶正妻了,蓝家死的人太多了,对子嗣方面就更为看重,所以蓝家男人普遍成婚早,侍妾多。
侍妾多,生的孩子也多,但同样的,孩子的夭折率不小,上面所说的都是健康长大的,还有许多幼年夭折的。
这年春天,楼兰军队大举入侵,蓝家所有成人的男子俱上了战场,只有十四岁的蓝晏清也第一次上了战场,蓝家男子都是十几岁就上战场历练的。
楼兰国地处西域贫瘠之地,国小人少,但楼兰人比中原人生的高壮,骁勇善战,又有优良的战马,不次于宣朝的铁器,是以一个弹丸小国也敢侵略宣朝。
所幸平西王蓝庆煌指挥有方,在军队数量上也有优势,不出半年,平西军就大败楼兰军队,攻陷两座城池,迫使楼兰人求和。
当楼兰战败求和的消息传到京城,朝中官员人心浮动,这无疑是一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立功的好机会。
楼兰军队已被平西王打残了,残兵败将不足十万,又丢了两处边境重镇,迫切地想要议和停战,谈判优势在宣朝一方。
朝中官员并不是一派,建元帝有五个儿子,大皇子湘王,二皇子是太子,三皇子靖王,四皇子永王,五皇子才刚五岁,尚未封王。
前三个皇子早年竞争太子之位十分激烈,最终二皇子凭借母家势力和仁义宽厚的性格被立为太子。
但湘王和靖王尚有一争之力,并不甘心失败,太子也总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牢,兄弟三人仍在明争暗斗,都盯上了这次机会。
在宣朝,要说最显赫最荣耀的王府那肯定不是某位皇子的王府,而是异姓王平西郡王府。
皇子王爷都是降等袭爵,一代一降等,几代之后就沦为普通皇族,而平西郡王却是个世袭罔替的爵位,永不降等。
(宣朝爵位顺序:亲王、郡王、国公、侯、伯、县子、县男)
第一代的平西王蓝辉,是宣朝太祖皇帝荣英的结义兄弟,随着太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宣朝立国时,蓝辉被封为平西郡王,也是唯一的异姓王,蓝家陡然变得显赫,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蓝辉可不是只会舞刀弄枪的莽人,蓝家在前朝是个不大不小的世家,蓝辉从小也是博览群书的,他自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就算太祖与他君臣情谊不变,可后世子孙呢?历朝历代的开国勋贵有几家延续百年得以善终的?为了避免悲惨灭族的命运,蓝辉定下了几条家规。
第一:蓝家人带兵但不可贪恋兵权,出征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交虎符,拥兵自重永远是武将大忌。所以平西军虽一直是由蓝家统领,但非战时虎符一直在皇帝手中。
第二:蓝家不与皇室联姻,免得牵连进帝位之争;不与世家大族联姻,免得有结党营私之嫌,招皇帝忌惮。
而且蓝辉还凭借与太祖的交情,在太祖面前立下了蓝家只做纯臣的誓言,装可怜卖惨请太祖下了旨,皇家不得给蓝家人下旨赐婚,免得后世子孙被皇帝逼迫不得不婚嫁。
第三:蓝家人在百姓面前一定要保持低调,不留恶名也不能美名满天下。蓝家只求简在帝心,不求百姓拥护,若一个武将世家得了民心,那离灭亡也不远了。
几条规矩都是为了让皇帝对蓝家放心而定的,蓝家人上战场那绝对都是忠心耿耿、浴血奋战的好男儿,只求皇帝能看到蓝家的忠勇,保蓝家万世太平。
宣朝立朝之初,太祖太宗两位皇帝重视武备,军队震慑力十足,边境四方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蓝家也人丁兴旺。
可随着朝廷内重文轻武之风盛行,后世皇帝也忘了先祖立朝时的勇武血性,军队战斗力开始衰弱,宣朝周边的群狼嗅到了机会,最终边境战火重燃。
蓝家人一批一批的上了战场,可军队训练不足导致战斗力不强,吃空饷严重导致兵员不足,朝廷不重视军备导致军需不足,而周边的蛮夷各个勇武善战,边境保护战打得艰难。
蓝家人一批一批地死在了战场,无论嫡系还是旁系,不到百年,蓝家的人口锐减,甚至有几代,嫡系只剩了一根独苗。
蓝家人艰难的支撑着平西王府,也努力的训练平西军,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平西军总算成了宣朝四支边军中最强的一支。
因着蓝家忠诚可靠,低调办事,把好名声让给皇室的作风,再加上蓝家为了保家卫国死的人太多了,荣家的皇帝不好意思也没必要对蓝家下手,是以平西王的爵位顺利地传承下来。
到建元十七年,因为二十几年没爆发惨烈的大战,蓝家嫡系休养生息,总算恢复了些元气。
这一代的平西王一共兄弟四个,因为王太妃黄氏还在,所以并未分家,四房人都住在王府里。
大老爷就是平西王蓝庆煌,娶王妃赵氏,膝下两个嫡子,一个庶女。
嫡长子蓝晏明,十五岁时被册封为世子,如今十九岁,去年娶了世子夫人王氏,尚无子嗣。
嫡次子蓝晏景十七岁,与兵部一个五品官员的嫡长女定了婚约,尚未大婚。
庶女蓝晏姝才刚五岁,被放到王妃赵氏身边教养。
二老爷蓝庆熙,是平西王的嫡亲弟弟,娶妻严氏,夫妻二人只有一个嫡子蓝晏清,今年才刚十四岁。
三老爷蓝庆志是庶出,生母是老平西王的侧妃李氏,娶妻乔氏,嫡子蓝晏城、庶子蓝晏星,还有三个庶女,都才几岁。三房是目前人口最多的一房了。
四老爷蓝庆英同样是庶出,是老平西王的老来子,如今才刚十六岁,比大房的两个侄子还小呢,尚未婚配,王太妃正在给他相看人家。
除了上面这些正经主子,还有些半主子,也就是各位爷的侍妾。
宣朝男人大多二十岁,行冠礼后娶正妻,但蓝家男人一般十八岁就娶正妻了,蓝家死的人太多了,对子嗣方面就更为看重,所以蓝家男人普遍成婚早,侍妾多。
侍妾多,生的孩子也多,但同样的,孩子的夭折率不小,上面所说的都是健康长大的,还有许多幼年夭折的。
这年春天,楼兰军队大举入侵,蓝家所有成人的男子俱上了战场,只有十四岁的蓝晏清也第一次上了战场,蓝家男子都是十几岁就上战场历练的。
楼兰国地处西域贫瘠之地,国小人少,但楼兰人比中原人生的高壮,骁勇善战,又有优良的战马,不次于宣朝的铁器,是以一个弹丸小国也敢侵略宣朝。
所幸平西王蓝庆煌指挥有方,在军队数量上也有优势,不出半年,平西军就大败楼兰军队,攻陷两座城池,迫使楼兰人求和。
当楼兰战败求和的消息传到京城,朝中官员人心浮动,这无疑是一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立功的好机会。
楼兰军队已被平西王打残了,残兵败将不足十万,又丢了两处边境重镇,迫切地想要议和停战,谈判优势在宣朝一方。
朝中官员并不是一派,建元帝有五个儿子,大皇子湘王,二皇子是太子,三皇子靖王,四皇子永王,五皇子才刚五岁,尚未封王。
前三个皇子早年竞争太子之位十分激烈,最终二皇子凭借母家势力和仁义宽厚的性格被立为太子。
但湘王和靖王尚有一争之力,并不甘心失败,太子也总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牢,兄弟三人仍在明争暗斗,都盯上了这次机会。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4/4316/38092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