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市舶司
推荐阅读:我的师兄太强了、霍格沃茨:我真是模范巫师、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不是吧君子也防、你们修仙,我种田、至尊战王、问鼎仙途、星空职业者、魔戒:中土领主、精灵,可我是个培育家啊、
“这一点我也知道,我的意思是将来能不能迁都?”赵策英问道。
“殿下,现在谈这些太早了。”李安说道。
赵策英见李安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也没继续说这些,说道:“我已经上奏父皇,重新启用王师,父皇已经派人传旨召王师来京了。”
“殿下,介甫兄前不久给臣来信,信中言其母亲身体不好,怕是不会奉诏来京。”李安说道。
他和王安石一直有通信,官家驾崩的时候,他还给王安石去了一封信。
前不久王安石给他回信说,如今新君继位,需要忙着稳定根基,并不是变法的好时机,他短时间并不打算回京。
而且李安之前说的那些观点,对他启发很大,他需要时间去论证,思考解决办法。
“王师的母亲病了?严重么?”赵策英眉头微皱道。
“臣也不太清楚,介甫兄的母亲毕竟年事已高,生些小病也正常。”李安说道。
“回头我派个御医过去看看。”赵策英叹了一口气道:“以前只知大宋弊端丛生,如今真正了解朝廷情况后,才知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本想让王师进京,当面向父皇陈述变法之策,没想到王师的母亲竟然生了病。”
“殿下,此时其实并不是变法的好时候。”李安提醒道。
“我也知道,只是朝廷的积弊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朝廷每年开支都在逐步增加,赋税收入反而在减少,长此以往就要入不敷出了。”赵策英叹气道。
李安和顾廷烨闻言都沉默了下来,他们没想到朝廷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了。
“大相公进言,建议父皇彻查盐务,大宋每年的收入有近半都是盐务的收入,然而盐务的收入这些年一直在减少。若是能彻查盐务,就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子谦,你觉得呢?”赵策英问道。
“大相公老成持重,他既然如此说,臣认为自然是可行的。”李安说道。
“子谦,王师对你可是推崇备至,你可不要藏私,你说说,除了盐务外,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朝廷收入?”赵策英问道。
“朝廷想要增加收入,和普通百姓人家一样,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臣不说殿下也明白,臣就说说开源吧。如今朝廷的收入无非就是靠着官营的茶马盐铁,除此外还有赋税和市舶司的收入,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能开辟一条新的收入途径,自然能够增加收入。”李安说道。
“莫非子谦有什么好办法?”赵策英惊喜道。
“臣没有。”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臣觉得朝廷对于市舶司并不够重视,海上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市舶司的重视不够?”赵策英皱眉道:“据我了解,朝廷对市舶司可是十分重视,不仅建造了大量的市舶码头,更是亲自谴使和那些国家洽谈海上贸易合作,怎么会不重视呢?”
“殿下,臣说的不重视,并不是在支持力度上,而是对海上贸易的税收太低了。”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从汉朝就开始了,只是受当时造船限制,并不是很发达。
到了宋朝,因为通往北方和西域的道路被辽国和西夏堵死了,朝廷十分重视海上贸易。
据李安所了解,朝廷在全国海岸港口,光是市舶司就设立了十几个,还专门派使臣前往别的国家,洽谈还上贸易。
正是因为朝廷的支持力度,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但是朝廷每年市舶司的利税,只有数十万两。
听着不少,但是平摊到十几个市舶司,平均一個市舶司一年的收入才几万两。
要知道朝廷为了建造市舶司,花费了不小的代价,还需要安排大量官员来管理。
这么一算,一年到头,在市舶司上几乎没赚什么钱。
这就很离谱,要知道那些小国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落后大宋很多,对于大宋的各种商品十分热衷。
而在那些国家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在大宋却十分值钱。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海洋贸易,十分赚钱。
这些钱实际上都进入了官员权贵和巨商的口袋了,反倒是朝廷辛辛苦苦没捞到什么好处。
“你是说提高市舶司的税收?”赵策英说道。
“殿下可以派人查查那些海上贸易背后的商贾,这些人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就算翻十倍的收税,对于那些商贾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真有这么赚钱?我怎么听说海上贸易十分危险,船沉入海底经常会发生。”赵策英说道。
“殿下,臣也听闻过一些,说是在大宋珍贵的宝石和香料,在那些国家并不值钱。若是海上贸易不赚钱,为何每年还有那么多商船出海?”顾廷烨说道。
“没错。朝廷也有商船出海,殿下可以查查,看看每次出海获利几何。”李安说道。
“这件事我会查查的。”赵策英说道。
“殿下,子谦,时间不早了,我让人准备点酒菜,咱们边吃边聊。”顾廷烨说道。
“不了,我就是来探望你,也不好待的太久。”赵策英拒绝道。
又聊了一会,赵策英就告辞离开了,李安也跟着离开了。
在门口分别后,李安就乘坐马车回了家。
……
“官人,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晚?”明兰一边伺候李安更衣,一边问道。
“仲怀惹怒太后被打了板子,我下值后去探望了一下。”李安把事情大概经过说了一遍。
明兰闻言也没有多问,等李安换好常服,下人也把饭菜送了上来。
夫妻二人坐下吃了起来。
“对了官人,那边宅子我去看过了,宅子挺不错的,还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个数亩大的池塘,竟然是连接汴河的活水。”明兰说道。
“呵呵,那原本可是侯府,自然差不了。”李安笑道。
“就是宅子老旧了一些,得找人好好修缮一番,不然咱们搬进去,以后要修缮也不方便。”明兰说道。
“你找人修缮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急着搬过去。”李安说道。
“嗯,我已经让了联系了,明天就有人去看看。”明兰说道。
“要修缮就好好弄弄,别舍不得花钱。”李安说道。
“我知道。”
明兰点了点头,说道:“对了,官人不是说要把海棠许给德生么,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成亲?”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伱看着帮海棠准备点嫁妆,等他们成亲后,就让海棠负责前厅事物吧。”李安说道。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他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还用官人提醒,我上次买回门礼,就给她准备了。”明兰说道。
“娘子真是我的贤内助,如今开春了,等过几天我休沐,咱们出城踏青去。”李安笑道。
“真的?”明兰闻言眼睛一亮。
她到底才十几岁,性格再稳重天天待在家里,也有些饭了。
“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到时候把你弟弟也带上。”李安说道。
“谢谢官人。”明兰笑道。
……
或许因为李安愿意陪她出去玩,还不忘带上她弟弟,让明兰十分感动,晚上一反常态的变得主动了起来,倒是让李安好好享受了一把。
次日一早,李安用了早饭就去皇宫当值去了。
这天李安终于有工作了,并不像之前那样无所事事了。
起居郎那边把这几日记录下来的官家言行,送了过来。
李安他们需要将这些重新编撰记录。
李安因为是新人,分到的一部分是官家起居时的记录,官家处理政务,召见大臣时的记录,则是由范存进几人编写。
看了一下官家这几日起居的记录,李安不仅有些无语,其中居然连官家晚上在哪个妃嫔那里过夜,晚上起了几次夜都有记载。
就差没有写官家那啥多长时间了。
除此外,官家每天吃了哪些东西,吃了多少都有记录。
可以说一点隐私都没有。
除了这些不重要的,剩下的就是官家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去给太后问安,然后前往龙图阁处理政务。
这些天范存进和章卫华都在传授李安经验,这些起居录虽然多,且很杂,但是编撰起来并不难,只需突出重点就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官家若是没有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关于官家去安歇就不用写。
要是官家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只需要写某某某非常受官家喜爱。
早饭样式不多,要写官家勤俭,每日去给太后请安,则要写官家孝顺。
按时去处理政务则是要写官家勤政。
总得来说就是优点放大,对缺点轻描淡写。
李安分到的起居录有厚厚一沓,就是看起来费事,编撰起来反倒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
……
赵策英昨日听了李安的那番话,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金耀门外的文书库。
金耀门文书库主要收贮三司、六部的档案,这些档案在本衙置架阁库存贮一定时期之后,要送交金耀门文书库收存。
赵策英让人把历年各地市舶司呈送上来的税收记录,和朝廷派遣船队出海的贸易记录调取了出来,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他先看的是市舶司历年来的税收记录,果然和李安说的一样,每年的收入都不高,都在几十万两。
接下来,赵策英又看起了朝廷船队出海贸易的记录。
这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每次船队出海,运送了哪些货物,价值几何,最后获利多少。
在赵策英观看的时候,一个文书库的官员悄悄的离开了文书库。
……
一直看到中午,赵策英才一脸喜色的离开了文书库,他并不需要看那么仔细,只需看看每次出海能赚多少钱。
按照文书记载的来看,每次出海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左右,若是多派写船出海,确实是个快速增加收入的办法。
而且李安说的没错,那些出海的商贾收的税太少了。
赵策英从文书库离开后,就来到了皇宫,经过通报进入了龙图阁。
“儿臣拜见父皇!”赵策英行礼道。
“大中午的你怎么进宫来了,吃了吗?”赵宗全问道。
“儿臣还未曾用饭。”赵策英说道。
“那正好,朕也没吃,陪朕一起用膳吧。”
赵宗全扭头看向一旁的窦公公,说道:“让人传膳吧,朕和桓王就在这里吃了。”
“是。”窦公公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坐吧。”
赵宗全让儿子坐下,说道:“说吧,来找朕何事?”
“父皇,儿臣上午去了文书库,调阅了历年市舶司税收记录和朝廷出海船只的记录。”赵策英说道。
“市舶司?”
赵宗全皱眉想了一会才想起朝廷好像确实有这么一个部门,疑惑道:“你查这些做什么?”
“父皇,儿臣看了历年朝廷安排运送货物出海交易的记录,发现海上贸易每一次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然而市舶司每年所收取的税才几十万两,这也太低了。而且朝廷安排出海的船只不多,频次也非常少。若是能增加市舶司的税收,同时增加出海贸易的船只和频次,必然能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赵策英说道。
“真的?”赵宗全一听到钱,眼睛都放光了。
当了皇帝后,他才发现这个皇帝没那么好当。
别说国库了,就是皇帝的私库也没什么钱。
要不是兖王谋逆,查抄了一些从逆的官员家,得到不少钱财,他赏赐完功臣后,私库都要掏空。
“据儿臣所了解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具体的还得问问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赵策英说道。
宋朝设立了三司,将掌管天下赋税的职权从户部剥离了出来。
三司分为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赵策英所说的户部和户部司并不是一个部门。
“等会用了膳,朕让人召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前来问问。”赵宗全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突然注意到了市舶司?”
“儿臣昨日奉命前去看望仲怀,李安也在,闲聊时听他提的。”赵策英说道。
“哦。”赵宗全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不一会,饭菜送了上来,父子二人吃完后,赵宗全就吩咐窦公公,前去召户部和户部司的主副官前来。
“殿下,现在谈这些太早了。”李安说道。
赵策英见李安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谈,也没继续说这些,说道:“我已经上奏父皇,重新启用王师,父皇已经派人传旨召王师来京了。”
“殿下,介甫兄前不久给臣来信,信中言其母亲身体不好,怕是不会奉诏来京。”李安说道。
他和王安石一直有通信,官家驾崩的时候,他还给王安石去了一封信。
前不久王安石给他回信说,如今新君继位,需要忙着稳定根基,并不是变法的好时机,他短时间并不打算回京。
而且李安之前说的那些观点,对他启发很大,他需要时间去论证,思考解决办法。
“王师的母亲病了?严重么?”赵策英眉头微皱道。
“臣也不太清楚,介甫兄的母亲毕竟年事已高,生些小病也正常。”李安说道。
“回头我派个御医过去看看。”赵策英叹了一口气道:“以前只知大宋弊端丛生,如今真正了解朝廷情况后,才知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了。本想让王师进京,当面向父皇陈述变法之策,没想到王师的母亲竟然生了病。”
“殿下,此时其实并不是变法的好时候。”李安提醒道。
“我也知道,只是朝廷的积弊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朝廷每年开支都在逐步增加,赋税收入反而在减少,长此以往就要入不敷出了。”赵策英叹气道。
李安和顾廷烨闻言都沉默了下来,他们没想到朝廷的情况已经如此严重了。
“大相公进言,建议父皇彻查盐务,大宋每年的收入有近半都是盐务的收入,然而盐务的收入这些年一直在减少。若是能彻查盐务,就能暂时缓解财政危机。子谦,你觉得呢?”赵策英问道。
“大相公老成持重,他既然如此说,臣认为自然是可行的。”李安说道。
“子谦,王师对你可是推崇备至,你可不要藏私,你说说,除了盐务外,有没有别的办法增加朝廷收入?”赵策英问道。
“朝廷想要增加收入,和普通百姓人家一样,无非是开源节流。节流臣不说殿下也明白,臣就说说开源吧。如今朝廷的收入无非就是靠着官营的茶马盐铁,除此外还有赋税和市舶司的收入,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只要能开辟一条新的收入途径,自然能够增加收入。”李安说道。
“莫非子谦有什么好办法?”赵策英惊喜道。
“臣没有。”
李安摇了摇头,说道:“不过臣觉得朝廷对于市舶司并不够重视,海上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对市舶司的重视不够?”赵策英皱眉道:“据我了解,朝廷对市舶司可是十分重视,不仅建造了大量的市舶码头,更是亲自谴使和那些国家洽谈海上贸易合作,怎么会不重视呢?”
“殿下,臣说的不重视,并不是在支持力度上,而是对海上贸易的税收太低了。”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从汉朝就开始了,只是受当时造船限制,并不是很发达。
到了宋朝,因为通往北方和西域的道路被辽国和西夏堵死了,朝廷十分重视海上贸易。
据李安所了解,朝廷在全国海岸港口,光是市舶司就设立了十几个,还专门派使臣前往别的国家,洽谈还上贸易。
正是因为朝廷的支持力度,海上贸易十分繁荣。
但是朝廷每年市舶司的利税,只有数十万两。
听着不少,但是平摊到十几个市舶司,平均一個市舶司一年的收入才几万两。
要知道朝廷为了建造市舶司,花费了不小的代价,还需要安排大量官员来管理。
这么一算,一年到头,在市舶司上几乎没赚什么钱。
这就很离谱,要知道那些小国不管是文化还是科技,都落后大宋很多,对于大宋的各种商品十分热衷。
而在那些国家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在大宋却十分值钱。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海洋贸易,十分赚钱。
这些钱实际上都进入了官员权贵和巨商的口袋了,反倒是朝廷辛辛苦苦没捞到什么好处。
“你是说提高市舶司的税收?”赵策英说道。
“殿下可以派人查查那些海上贸易背后的商贾,这些人哪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就算翻十倍的收税,对于那些商贾来说,也是九牛一毛。”李安说道。
“海上贸易真有这么赚钱?我怎么听说海上贸易十分危险,船沉入海底经常会发生。”赵策英说道。
“殿下,臣也听闻过一些,说是在大宋珍贵的宝石和香料,在那些国家并不值钱。若是海上贸易不赚钱,为何每年还有那么多商船出海?”顾廷烨说道。
“没错。朝廷也有商船出海,殿下可以查查,看看每次出海获利几何。”李安说道。
“这件事我会查查的。”赵策英说道。
“殿下,子谦,时间不早了,我让人准备点酒菜,咱们边吃边聊。”顾廷烨说道。
“不了,我就是来探望你,也不好待的太久。”赵策英拒绝道。
又聊了一会,赵策英就告辞离开了,李安也跟着离开了。
在门口分别后,李安就乘坐马车回了家。
……
“官人,今日怎么回来的这般晚?”明兰一边伺候李安更衣,一边问道。
“仲怀惹怒太后被打了板子,我下值后去探望了一下。”李安把事情大概经过说了一遍。
明兰闻言也没有多问,等李安换好常服,下人也把饭菜送了上来。
夫妻二人坐下吃了起来。
“对了官人,那边宅子我去看过了,宅子挺不错的,还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个数亩大的池塘,竟然是连接汴河的活水。”明兰说道。
“呵呵,那原本可是侯府,自然差不了。”李安笑道。
“就是宅子老旧了一些,得找人好好修缮一番,不然咱们搬进去,以后要修缮也不方便。”明兰说道。
“你找人修缮就是了,反正我们也不急着搬过去。”李安说道。
“嗯,我已经让了联系了,明天就有人去看看。”明兰说道。
“要修缮就好好弄弄,别舍不得花钱。”李安说道。
“我知道。”
明兰点了点头,说道:“对了,官人不是说要把海棠许给德生么,打算什么时候让他们成亲?”
“你不说我差点忘记了。伱看着帮海棠准备点嫁妆,等他们成亲后,就让海棠负责前厅事物吧。”李安说道。
这段时间事情太多,他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
“这还用官人提醒,我上次买回门礼,就给她准备了。”明兰说道。
“娘子真是我的贤内助,如今开春了,等过几天我休沐,咱们出城踏青去。”李安笑道。
“真的?”明兰闻言眼睛一亮。
她到底才十几岁,性格再稳重天天待在家里,也有些饭了。
“自然是真的,我还能骗你不成?到时候把你弟弟也带上。”李安说道。
“谢谢官人。”明兰笑道。
……
或许因为李安愿意陪她出去玩,还不忘带上她弟弟,让明兰十分感动,晚上一反常态的变得主动了起来,倒是让李安好好享受了一把。
次日一早,李安用了早饭就去皇宫当值去了。
这天李安终于有工作了,并不像之前那样无所事事了。
起居郎那边把这几日记录下来的官家言行,送了过来。
李安他们需要将这些重新编撰记录。
李安因为是新人,分到的一部分是官家起居时的记录,官家处理政务,召见大臣时的记录,则是由范存进几人编写。
看了一下官家这几日起居的记录,李安不仅有些无语,其中居然连官家晚上在哪个妃嫔那里过夜,晚上起了几次夜都有记载。
就差没有写官家那啥多长时间了。
除此外,官家每天吃了哪些东西,吃了多少都有记录。
可以说一点隐私都没有。
除了这些不重要的,剩下的就是官家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去给太后问安,然后前往龙图阁处理政务。
这些天范存进和章卫华都在传授李安经验,这些起居录虽然多,且很杂,但是编撰起来并不难,只需突出重点就行了。
简单来说,就是官家若是没有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关于官家去安歇就不用写。
要是官家经常宠幸一个妃子,只需要写某某某非常受官家喜爱。
早饭样式不多,要写官家勤俭,每日去给太后请安,则要写官家孝顺。
按时去处理政务则是要写官家勤政。
总得来说就是优点放大,对缺点轻描淡写。
李安分到的起居录有厚厚一沓,就是看起来费事,编撰起来反倒非常简单,只有寥寥数语。
……
赵策英昨日听了李安的那番话,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金耀门外的文书库。
金耀门文书库主要收贮三司、六部的档案,这些档案在本衙置架阁库存贮一定时期之后,要送交金耀门文书库收存。
赵策英让人把历年各地市舶司呈送上来的税收记录,和朝廷派遣船队出海的贸易记录调取了出来,仔细的观看了起来。
他先看的是市舶司历年来的税收记录,果然和李安说的一样,每年的收入都不高,都在几十万两。
接下来,赵策英又看起了朝廷船队出海贸易的记录。
这里面详细的记录了每次船队出海,运送了哪些货物,价值几何,最后获利多少。
在赵策英观看的时候,一个文书库的官员悄悄的离开了文书库。
……
一直看到中午,赵策英才一脸喜色的离开了文书库,他并不需要看那么仔细,只需看看每次出海能赚多少钱。
按照文书记载的来看,每次出海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左右,若是多派写船出海,确实是个快速增加收入的办法。
而且李安说的没错,那些出海的商贾收的税太少了。
赵策英从文书库离开后,就来到了皇宫,经过通报进入了龙图阁。
“儿臣拜见父皇!”赵策英行礼道。
“大中午的你怎么进宫来了,吃了吗?”赵宗全问道。
“儿臣还未曾用饭。”赵策英说道。
“那正好,朕也没吃,陪朕一起用膳吧。”
赵宗全扭头看向一旁的窦公公,说道:“让人传膳吧,朕和桓王就在这里吃了。”
“是。”窦公公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坐吧。”
赵宗全让儿子坐下,说道:“说吧,来找朕何事?”
“父皇,儿臣上午去了文书库,调阅了历年市舶司税收记录和朝廷出海船只的记录。”赵策英说道。
“市舶司?”
赵宗全皱眉想了一会才想起朝廷好像确实有这么一个部门,疑惑道:“你查这些做什么?”
“父皇,儿臣看了历年朝廷安排运送货物出海交易的记录,发现海上贸易每一次获利都在数倍甚至十倍,然而市舶司每年所收取的税才几十万两,这也太低了。而且朝廷安排出海的船只不多,频次也非常少。若是能增加市舶司的税收,同时增加出海贸易的船只和频次,必然能为朝廷增加大量收入。”赵策英说道。
“真的?”赵宗全一听到钱,眼睛都放光了。
当了皇帝后,他才发现这个皇帝没那么好当。
别说国库了,就是皇帝的私库也没什么钱。
要不是兖王谋逆,查抄了一些从逆的官员家,得到不少钱财,他赏赐完功臣后,私库都要掏空。
“据儿臣所了解的情况,确实是这样。具体的还得问问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赵策英说道。
宋朝设立了三司,将掌管天下赋税的职权从户部剥离了出来。
三司分为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
赵策英所说的户部和户部司并不是一个部门。
“等会用了膳,朕让人召户部和户部司的官员前来问问。”赵宗全点了点头问道:“你怎么突然注意到了市舶司?”
“儿臣昨日奉命前去看望仲怀,李安也在,闲聊时听他提的。”赵策英说道。
“哦。”赵宗全点了点头,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不一会,饭菜送了上来,父子二人吃完后,赵宗全就吩咐窦公公,前去召户部和户部司的主副官前来。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4/4192/36703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