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第二批战友家属
推荐阅读:鸿蒙霸体诀、武夫、极道剑尊、武神主宰、龙渊剑神、超级修真弃少、大明烟火、九星神龙诀、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几人正说话间,火车也开了过来,又是一阵鸡飞狗跳里众人下了车,简单寒暄了一阵又倒腾上了拖拉机和马车,向着新屯子开去。为了方便称呼,两个新屯子被分别起了名字,余老爷子他们居住的屯子被称呼为新二屯子,他们今天要去的被称为新一屯子。新三屯子也已经建个差不多了,正在做一些扫尾工作。
许家财一家四口人被安排在了李昊赶着的一辆马车上,两个孩子还挺不乐意的,都想挤到拖拉机上去感受一下。在老太太的呵斥下,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奶奶坐马车。许家财两个孩子年龄比其他几个战友家的孩子稍大点,大儿子今年已经17了,小女儿也已经15了。李昊还真不知道许家财是解放前就结的婚生的孩子,他也从没有提起过,关键是他那时候还和李昊他们一块训练、一块作战呢,哪来的媳妇和孩子?
老太太见李昊一直盯着两个孩子看,立刻明白他的意思,跟李昊道出了实情。他们一家老小淞沪会战那会儿就搬离了苏州,在许家财的陪伴下前往延安投奔自己的三儿子和小女儿。那时候许家财已经结婚了,只是还没有孩子,到了延安后许家财直接投身到了抗日事业中,家都不回,哪里能有孩子?还是后期根据地稳定了,交通线也相对安全了,她们这才来到了太行山根据地,就住在当时野战医院的那个村子里,让许家财留了两个后代。许家财怕执行任务时不让他参加,也不想战友们为了照顾他而区别对待,所以一直瞒着众人。
李昊不禁眼眶发酸,这一家子虽说是世代跑江湖的,被人称为下九流。但是当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全都挺身而出,除了一个智力上有点问题的老五,其他年轻人全都上了战场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可谓满门忠烈。
老太太一脸平静的娓娓道来,冷静的好像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故事。要不是李昊看见老人眼底的泪花,还真的以为老人已经不在意了呢!
他们家只有老二侥幸活了下来,带着伤残之躯去了海峡对面。也不知道现在过的怎么样了,今生还能不能见个面。关键这事还不敢明着说,别人问起来老太太都说二儿子已经死在了抗日战场上,连个尸骨都没见。所以虽然她们一家在苏州老家过的不错,但是当听说李昊在寻找战友家属,要把他们集中安排在东北时,老太太当即就决定举家搬迁。她可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识浅薄的女人,见过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以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和自己大儿子的战友家属们待在一起,最起码不会有人故意使坏害人。
许家财的五弟叫许家乐,见谁都是呵呵傻乐。也不是特别傻,就是脑子不够用,没什么心眼脑袋一根筋。你要是安排他干点什么,他能埋头一直干下去。他自己的生活起居倒是不用操心,就是得有个人时常在旁边提醒着。
李昊给了他几个糖果,他只吃了一颗就不吃了,一问才知道是给自己的姐姐留着呢!最疼他的姐姐虽然已经离开了他多年,早已不在人世了,可是他还死死的记着。
老太太无奈的摇摇头,让李昊不用理他,他就这样子。说不定哪根神经搭错了,就陷入到小时候的回忆里去了,过段时间他就会忘了的,到时候又该说糖是留给他三哥、四哥的也不一定。
一路来到新一屯子,这里早已经做好了迎接众人到来的准备。还是过去的流程,先带人看房再吃饭。
余老爷子和王老爷子主动要求带着许家财一家看房熟悉环境,让李昊负责带着当年的后备加强排副排长周顺平一家人参观新家。
周家是老陕北人,老爷子这一辈兄弟六个,到周顺平这一代只是男丁就二十七人,周顺平亲兄弟五个,还有三个姊妹,家族人丁旺盛。只是陕北那地方着实算不得好,三年两旱,生存艰难,加上家里孩子太多,这两年又遭灾,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老旅长安排人去和老爷子一说,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这不就是闯关东么!他们陕北老家过去又不是没有人做过这事,生活艰难时人总要给自己找个活路,不管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总比在老家坐以待毙强吧?更不用说那里还有顺平的老战友关照着,连房子和各种物资都给准备齐全了。说走就走,全家人立刻就收拾了东西,把几口破窑洞托给了叔伯兄弟照应着,全家人就大包小包的扛着行李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周家祖祖辈辈住的不是窑洞就是瓦房,还从未见过纯木头做的房子呢!周老爷子拍着原木做的墙,感受着墙体的厚实,不由得感叹:"这得多少木头啊?全都是些好木料,直接做墙糟践了啊!要是放在陕西老家,就这一堵墙就够盖三间瓦房了!"
李昊不由得笑了:"老爷子,这里可不缺木料,你看这遍地的大树,看不顺眼的都只配烧火。反而砖瓦倒是不好弄,想住瓦房那可是费劲了。"
老爷子立刻来了精神,"哦?咋的不烧些砖瓦呢?"
李昊挠挠头,他还从来没有仔细探究过这个事情呢!难道是因为穷?不应该啊!屯子里吃穿还是足够的,没道理一直住草房子吧?
"咋的啊大爷,你会烧砖瓦啊?"
"那可不是跟你吹牛,我们家世代都是烧砖瓦盖房子箍窑洞的,木匠活也精通,都算是手艺人!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他们哥几个!"说着老爷子把他家几个孩子拽到了跟前。"这是俺家老大,叫周顺天,小名狗蛋子,不仅会烧砖瓦,还跟着他老叔学了一手好木匠活。这是老二,周顺夏,小名二鸭子,盖个房子、箍个窑洞这些方面是个好手。也会一手石匠活,弄个石雕刻个墓碑什么的不在话下。这是老三,叫周顺泰,小名三娃子,这家伙比较全能,就是什么都不算特别精通。这是老五,叫周小庭,他就不怎么行了,跟着他几个哥哥混口饭吃。能算是个篾匠吧,编个筐编个篮子、篓子什么还能看的过去眼。那个是我大闺女周大梅,那是我大女婿吴卫杰,家里世代都是酿醋的。那个是我家二闺女周小玲,这是我二女婿王庆贵,他是做补锅匠的,补个锅,锔个碗盘瓷器,磨个剪子戗个菜刀,甚至煽个猪羊都能行。"
许家财一家四口人被安排在了李昊赶着的一辆马车上,两个孩子还挺不乐意的,都想挤到拖拉机上去感受一下。在老太太的呵斥下,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奶奶坐马车。许家财两个孩子年龄比其他几个战友家的孩子稍大点,大儿子今年已经17了,小女儿也已经15了。李昊还真不知道许家财是解放前就结的婚生的孩子,他也从没有提起过,关键是他那时候还和李昊他们一块训练、一块作战呢,哪来的媳妇和孩子?
老太太见李昊一直盯着两个孩子看,立刻明白他的意思,跟李昊道出了实情。他们一家老小淞沪会战那会儿就搬离了苏州,在许家财的陪伴下前往延安投奔自己的三儿子和小女儿。那时候许家财已经结婚了,只是还没有孩子,到了延安后许家财直接投身到了抗日事业中,家都不回,哪里能有孩子?还是后期根据地稳定了,交通线也相对安全了,她们这才来到了太行山根据地,就住在当时野战医院的那个村子里,让许家财留了两个后代。许家财怕执行任务时不让他参加,也不想战友们为了照顾他而区别对待,所以一直瞒着众人。
李昊不禁眼眶发酸,这一家子虽说是世代跑江湖的,被人称为下九流。但是当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全都挺身而出,除了一个智力上有点问题的老五,其他年轻人全都上了战场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可谓满门忠烈。
老太太一脸平静的娓娓道来,冷静的好像是在讲述一段历史故事。要不是李昊看见老人眼底的泪花,还真的以为老人已经不在意了呢!
他们家只有老二侥幸活了下来,带着伤残之躯去了海峡对面。也不知道现在过的怎么样了,今生还能不能见个面。关键这事还不敢明着说,别人问起来老太太都说二儿子已经死在了抗日战场上,连个尸骨都没见。所以虽然她们一家在苏州老家过的不错,但是当听说李昊在寻找战友家属,要把他们集中安排在东北时,老太太当即就决定举家搬迁。她可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见识浅薄的女人,见过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可以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和自己大儿子的战友家属们待在一起,最起码不会有人故意使坏害人。
许家财的五弟叫许家乐,见谁都是呵呵傻乐。也不是特别傻,就是脑子不够用,没什么心眼脑袋一根筋。你要是安排他干点什么,他能埋头一直干下去。他自己的生活起居倒是不用操心,就是得有个人时常在旁边提醒着。
李昊给了他几个糖果,他只吃了一颗就不吃了,一问才知道是给自己的姐姐留着呢!最疼他的姐姐虽然已经离开了他多年,早已不在人世了,可是他还死死的记着。
老太太无奈的摇摇头,让李昊不用理他,他就这样子。说不定哪根神经搭错了,就陷入到小时候的回忆里去了,过段时间他就会忘了的,到时候又该说糖是留给他三哥、四哥的也不一定。
一路来到新一屯子,这里早已经做好了迎接众人到来的准备。还是过去的流程,先带人看房再吃饭。
余老爷子和王老爷子主动要求带着许家财一家看房熟悉环境,让李昊负责带着当年的后备加强排副排长周顺平一家人参观新家。
周家是老陕北人,老爷子这一辈兄弟六个,到周顺平这一代只是男丁就二十七人,周顺平亲兄弟五个,还有三个姊妹,家族人丁旺盛。只是陕北那地方着实算不得好,三年两旱,生存艰难,加上家里孩子太多,这两年又遭灾,实在是活不下去了。老旅长安排人去和老爷子一说,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这不就是闯关东么!他们陕北老家过去又不是没有人做过这事,生活艰难时人总要给自己找个活路,不管是走西口还是闯关东,总比在老家坐以待毙强吧?更不用说那里还有顺平的老战友关照着,连房子和各种物资都给准备齐全了。说走就走,全家人立刻就收拾了东西,把几口破窑洞托给了叔伯兄弟照应着,全家人就大包小包的扛着行李上了去东北的火车。
周家祖祖辈辈住的不是窑洞就是瓦房,还从未见过纯木头做的房子呢!周老爷子拍着原木做的墙,感受着墙体的厚实,不由得感叹:"这得多少木头啊?全都是些好木料,直接做墙糟践了啊!要是放在陕西老家,就这一堵墙就够盖三间瓦房了!"
李昊不由得笑了:"老爷子,这里可不缺木料,你看这遍地的大树,看不顺眼的都只配烧火。反而砖瓦倒是不好弄,想住瓦房那可是费劲了。"
老爷子立刻来了精神,"哦?咋的不烧些砖瓦呢?"
李昊挠挠头,他还从来没有仔细探究过这个事情呢!难道是因为穷?不应该啊!屯子里吃穿还是足够的,没道理一直住草房子吧?
"咋的啊大爷,你会烧砖瓦啊?"
"那可不是跟你吹牛,我们家世代都是烧砖瓦盖房子箍窑洞的,木匠活也精通,都算是手艺人!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他们哥几个!"说着老爷子把他家几个孩子拽到了跟前。"这是俺家老大,叫周顺天,小名狗蛋子,不仅会烧砖瓦,还跟着他老叔学了一手好木匠活。这是老二,周顺夏,小名二鸭子,盖个房子、箍个窑洞这些方面是个好手。也会一手石匠活,弄个石雕刻个墓碑什么的不在话下。这是老三,叫周顺泰,小名三娃子,这家伙比较全能,就是什么都不算特别精通。这是老五,叫周小庭,他就不怎么行了,跟着他几个哥哥混口饭吃。能算是个篾匠吧,编个筐编个篮子、篓子什么还能看的过去眼。那个是我大闺女周大梅,那是我大女婿吴卫杰,家里世代都是酿醋的。那个是我家二闺女周小玲,这是我二女婿王庆贵,他是做补锅匠的,补个锅,锔个碗盘瓷器,磨个剪子戗个菜刀,甚至煽个猪羊都能行。"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4/4159/36470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