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国治!(六千字第一
推荐阅读:反派就很无敌、沧海扬帆、九星霸体诀、凌天剑帝、呢喃诗章、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盖世双谐、巅峰学霸、夜无疆、全民领主:我的天赋有亿点强、
第182章以奸民治善民,国治!(六千字第一更)
扶苏颔首。
他隐约明白了嵇恒的想法。
君是君,臣是臣。
他贵为大秦长公子,其实不用过于在意臣子反应,只是有时的确要做出一些妥协,话要说,事也要做。
最重要的是分清主次。
此外。
秦人也好,楚系也罢。
他们眼下都是大秦的臣子,也都是大秦的子民,不当有所谓派系的划分,诚然这种抱团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但在大秦的体制下,终究只是臣子。
一旦有人过界,休怪翻脸无情。
而且他虽是大秦长公子,但面对这些事,难免会陷入一定的麻烦,因为身份权柄不够重,在朝堂的威望也不够高,所以才会为朝臣胁迫,对于这种情况,有时就要让他们理清主次。
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告天听!
百官有意见,可以,去跟始皇解释。
他只是一个做事的。
他没有能力做这么多决断,所以去让有能力决断的人去做。
扶苏微微拱手,眼中一片清明。
他笑着道:“扶苏明白了,我欲为的事牵扯甚广,本就不该由我决定,当将此事上告天听,由父皇来裁定,我眼下所谓的困扰,实则只是庸人自扰,也是太一厢情愿自以为是,所以才患得患失。”
“多谢先生指点。”
扶苏朝着嵇恒恭敬的行了一礼。
嵇恒背对着,不做理睬。
扶苏轻笑一声,并不在意,只是抬头看了下天色,天色渐显昏暗,他也没有继续逗留的想法,跟嵇恒道了一声别,就匆匆离开了。
相较于来时的行色匆匆,去时明显脚步从容了很多。
也镇定了许多。
望着扶苏远去的身影,嵇恒却是长长叹息一声。
这种做法并不算对。
因为归根到底,只是取了个巧。
帝王思想。
只是身处这个时代洪流,他并不能真的随心所欲,有时注定会为时代影响,而且此法的确能大为减少扶苏的压力,加快对天下的影响。
然
也注定会引向唯帝独尊。
嵇恒微微蹙眉。
但很快眉宇就舒展开来。
他有些过于担心了,这非是后世,当世就是家天下。
也就是皇帝的一言堂!
也注定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
所谓不安。
只是自己的惺惺作态罢了。
身在当世却扭捏造作的,试图维持自身的清流。
但世间哪有什么清流?
最是无情帝王家!
他负手而立,抬头看着天色,轻声叮咛道:“已有半年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大秦的路该继续往前走了。”
“只是这军功爵制”
嵇恒微微扶额,也是感到了些头疼。
想填上军功爵的大坑,非短时能做到,而且秦人对军功爵制的惯性太深,想让他们接受另一种形式的‘爵制’,还需花费不小的功夫。
但却必须要变!
另一边。
扶苏已回到了雍宫。
刚进入殿内,魏胜便一脸焦急的道:“公子,你没回来的这段时间,召长吏,令狐长吏等送来了不少的文书。”
说着。
魏胜就将一堆竹简抱起。
扶苏蹙眉看着这些竹简,眼中露出一抹厌恶跟无奈,他大袖一挥,冷声道:“放到一旁吧,我现在没心思理会这些。”
“召平也好,令狐范也罢。”
“他们都存着自己的私心,眼下还顾不到那些。”
“诺。”魏胜应诺一声,将怀中的竹简放在较远处的案几上。
扶苏坐到席上。
他沉吟片刻,从案上取出一份竹简,开始点墨执笔。
他要将自己后续的情况告知给始皇。
让始皇去决定。
屋内安静。
魏胜早已离开殿内。
扶苏写了很久,不时用小刀将竹简上面的内容划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终才心满意足的点点头。
他朝殿外高声道:“魏胜,派人将这份竹简送至咸阳宫。”
等魏胜离开。
扶苏眼中露出一抹犹豫。
这么做对蒙毅有些残酷了,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提前给蒙毅说一声,以免引得蒙毅不满。
毕竟三日后的上朝蒙毅可谓首当其冲。
他跟蒙毅关系甚笃,但也不敢这么草率,提前说明总归是好的。
一切处理完,已到了深夜。
扶苏微微颔首,将手中沾染上的笔墨清洗掉,简单洗漱一下,直接休息去了。
夜已深。
接连两三天。
城中都洋溢着振奋之色。
民众高呼雀跃着,宣传着这次的事情,对朝廷也充满了感激,尤其是对扶苏更是另眼相看。
不过各大商贾、官署却难得沉静。
只是民众都洋溢在危机即将结束的喜悦中,对此并没有多少感受,身处邸店的张良有所察觉,不过并没有太多举动。
他很清楚。
眼下的沉静只是暂时的。
三日后才见真章。
他同样也很好奇,扶苏究竟想做什么?竟能让咸阳各大官署齐齐失声,这显然非比寻常。
不多时。
何瑊黑着脸回来了。
刚进屋,他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来秦国才几年?就把自己的根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还知道自己是韩人吗?”
“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因为这些软骨头,才让我六国始终难以复国!”
见状。
张良无奈的摇摇头。
他其实前面就已预料到了。
秦灭韩之后,将韩地大部分的贵族都迁了过来,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大部分贵族早就被吓破了胆,加之最坚定反秦的早就逃了,或者被秦廷迁移到了南海或者其他流放之地去了,能留在咸阳的多半早就服软了。
何瑊这两日其实注定徒劳无功。
张良道:“何兄,莫要因此动怒,这种情况理应想到的。”
“他们来咸阳已十几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了,而且毕竟在秦人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又岂敢多有动作?”
“再则。”
“我等六国贵族现在势微,又岂能要求他们更多?”
何瑊愤愤的哼了一声,依旧满眼怒意道:“就算如此,他们也不能直接拒之门外,同为韩人,同为亡国之人,我等为复国奔走,他们倒好,不仅没有半点廉耻之心,甚至还选择跟秦人同流合污,简直是韩人之耻!”
“我羞与之为伍!”
张良摇摇头。
他知道何瑊正在气头上,并没有就此多劝。
何瑊随着年岁上去,上次博浪沙刺秦后,他被秦人搜查时,差点被发现,最后无奈选择了更名换姓,把自己原本的‘韩’氏,改为了‘何’氏,正因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对秦人也是彻底深恶痛绝,眼中完全不容其他。
何瑊在气愤了一阵后,也是渐渐平静了下来。
他开口道:“我在跟那几家贵族接触无果后,便顺道去了商贾那边,试图从他们口中打探一些消息,不过正如那告示一样,商贾族中具体知情的人都被官府押解了,至于没有被押解的,也全都大门紧闭,根本不见客。”
“这次想在咸阳打听消息恐怕不容易。”
何瑊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秦廷显然对此有所防备,根本就不想对外暴露太多。
这更让何瑊心生警惕。
以往秦廷再怎么遮掩,终究还是能传出风声,但这次太异常了,所有人都口风紧实,这显然不一般。
张良微微额首。
他也感到些许棘手。
但大体能猜到原因,秦廷官府经过这两次的清理,很多摇摆不定的官员都心生惶恐,又岂敢再随意开口?商贾同样如此,尤其领事者多被官府收监,人人自危之下,又哪敢再招惹是非?
张良道:“现在官府上下明显严防死守,或者是牵涉众多,不敢过多言语,唯恐自己被卷入,无论哪一种,在明日告示后,或多或少都会透露一些情况,等明日告示公布,就能看出一些状况了。”
“只是秦廷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张良很是困惑。
他这几日一直在冥思苦想,但始终没想到任何头绪。
何瑊点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
“可惜我们跟官府的人不认识,若是能直接跟官府的人打交道,或许也不会这么被动,更不会对秦廷的布置一无所知了。”
张良看着何瑊,暗暗摇了摇头。
其他六国贵族或许可以,但他们可是在秦廷的通缉令上,官府的人又岂敢跟他们接触?又岂敢跟他们泄密?
不过他也清楚,这只是何瑊的一时牢骚,并未放在心里。
室内渐渐安静。
春宵日短。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太阳还未爬上东方远山,四周的鸡鸣声也尚未消散,城中就再度热闹起来。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互相嘀咕着,争相诉说着自己听来的消息,对今日城中将张贴的告示充满了好奇。
不过相对大政,他们更好奇的是,官府对相关匠人、刑徒等的录取标准,若是自己能满足标准,或许可进入其中,给家里多挣点口粮。
虽做不了满月,但多少也是钱粮。
这相当于是白送的。
与此同时。
咸阳殿外百官肃立。
参与朝会者众,除了正常的三公九卿,还多了不少跟经济相关的大臣,譬如大田令、太仓令、少内令、工师、工室丞等。
所有人都能察觉到这次朝会的不同。
不过众人最终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扶苏。
扶苏面色如常。
带着高高的远游冠,目不斜视的站在前列。
他自是感受得到四周目光看向自己,不过他并不在意,有些事是不能退的,而且事关这件事的收场,他又岂能退缩?
只是十个主管经济的主官,只觉有些头皮发麻。
站在原地却是手足无措。
以往他们虽也会列朝,大多就是走个过场,基本一言不发,但这次长公子弄得事太大了,牵涉很多官署,尤其是《商律》《工律》的颁布,更是牵连甚广,他们就算不想开口,到时也只能逼着开口。
只谈及《商律》《工律》尚好,若是问道对廷尉府、少府的看法,他们却是不知该怎么应对。
低头看着廷尉府的众官员,又看了看面沉如水的少府官员,这十几人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叫苦。
这算什么事啊?
他们这完全是‘无妄之灾’。
清晨卯时。
今日的朝会准时开始。
百官陆陆续续的进到空旷大殿。
按次入席。
随着嬴政到场,全殿肃然一静。
嬴政漠然的扫向下方百官,开宗明义道:“这次朝会只商议一事,扶苏三日前给朕上书,要求严肃处理怀县沉船事件,尤其是处理过于亵职的官署,对于扶苏的建议,各官署但有话说,务必议出切实可行之策。”
“诸卿可畅所欲言了。”
殿中一时肃静,面面相觑无人说话。
杜赫等人面色阴沉,却是没想到扶苏会这么狠辣,直接将事情捅到始皇这,显然是定要对各官署定罪了。
他们其实早前就已得知了消息,只是真的听到始皇说出,还是不禁有些慌神,杜赫微阖着眼,神色阴鹫的看了扶苏一眼,再也不敢小觑这位长公子,以前总觉得扶苏文文弱弱,但现在恐无人敢这般认为了。
扶苏看似面色温和,实则心藏虎狼。
蒙毅面色如常。
他早已被知会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过得片刻,国正监官员吭哧开口:“禀陛下,臣认为长公子之见不无道理,这次沉船事件危害过甚,若非长公子早早做出决断,后果恐不堪设想,正如长公子早前所言,商贾之所以敢这般肆无忌惮,便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出现了问题,自会滋生大多犯罪。”
“而廷尉府执掌法条,对于如此危害之事,却毫无防范,此等失职亵职已过于严重了,臣认同长公子严惩之见。”
“臣附议。”
“臣附议。”
“.”
随着国正监官员开口,立即有官员跟着符合。
其中多为秦地出身官吏。
召平看了看杜赫,犹豫一下,起身出列道:“启禀陛下,臣认为廷尉府的确有过,但罪不至整个廷尉府,廷尉府司职天下律令法条,难免不能面面俱到,加之朝廷推行的‘官山海’时日尚短,廷尉府有所失察在所难免。”
“尤其盐官铁官更是接手相关政事不久,难免出现疏忽,就因为商贾的突然暴动,就对各大官署进行惩治,这恐是中了商贾之计,臣认为廷尉府,以及相关官署当罚,但罪不至此。”
“请陛下明鉴。”
令狐范跟着道:“启禀陛下。”
“怀县之事已结束,朝廷也对此有了定论,吃一堑长一智,臣料定廷尉府跟相关官署不会再犯,处罚之事,兹事体大,若是传出,定会引得民众惶惶,臣认为不妥。”
随着召平跟令狐范开口,殿中哄嗡一片。
与会者都是朝廷官员,都很清楚其中的利害干系。
尤其是原本就占据高位的官员,更是惶恐不安,前端时间陛下已征召不少官员回朝,眼下这些人的官职都不算太高,若是廷尉府这般大动,加上少府一些官署的大动,不少人的位置恐会被取代。
这是朝堂很多官员不想见到的。
史禄站在蒙毅身后,微不可查的扫了场中出声的官员,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心知肚明。
他们这些从地方调回来的官员,已然成为这些功勋老臣的眼中钉。
尤其不少老臣的子嗣还没有入主朝堂,若是开了这个口,只怕日后会有越来越多原本身处地方的官员入主朝堂,这岂是他们想见到的?
虽心中如明镜。
但史禄也没有开口的想法。
他若非在岭南数年,加之监督灵渠修建有功,功劳较大,恐上次也没机会得到廷尉正的官职,眼下廷尉府拟被定罪,他身在其中,自不敢声张。
若是得罪了官署其他官员,到时反倒有些得不偿失。
他抬起头,看向扶苏,眼中流露一抹流光。
他过去虽远在岭南,但对朝廷的事有些了解,朝堂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实则都跟长公子有关,这次长公子再次对功臣发难,已然是惹怒到了功臣集团,这对长公子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他们这些得利之人,眼下并不好出声相助。
就在四周各种声音频出时,扶苏也没有继续稳坐不吭声,直接起身,朝着始皇一礼,开口道:“儿臣扶苏请奏。”
“准。”嬴政漠然道。
扶苏平静的扫过场中众人,最终神色变得冷峻。
他沉声道:“禀父皇。”
“儿臣主管这次的怀县沉船案件。”
“对其中利弊最为清楚。”
“方才不少大臣言及事已发生,当吸取教训,让今后不再犯,儿臣同样认可此建议,只是儿臣愚笨,不通晓那些道理。”
“儿臣自记事起,就熟读《为吏之道》。”
“凡为吏之道,必静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操邦柄,慎度量.”
“当时时任南郡郡守的‘腾’向全军发布了文告《语书》。”
“腾在这封文告中把官吏分为了‘良吏’跟‘恶吏’。”
“因而在刚熟读秦律时,便知晓了一个道理,良吏便是通晓法律令、谅解正直且能为国效力、有公正之心,能纠正自己行为的官吏。”
“恶吏则是不懂法律令、懒惰、爱搬弄是非的官吏。”
“当时天下缪以为以法家学说治国的秦国,完全不讲道德,然事实并非如此,法律与道德从来就不冲突,只是适用范围各有侧重。”
“当言法的时候言法。”
“当顾及道德的时候顾及道德。”
听到扶苏的话,杜赫等人脸色不禁一黑。
他们如何不明扶苏的言外之意。
分明是在指责他们为恶吏,而且法跟道德都混淆不清。
扶苏一脸肃然,继续道:“《商君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以奸民治善民’,扶苏当初愚笨,并不通晓其中道理,一直对此颇为诟病。”
“直到大半年前,扶苏再次彻读了《商君书》,同时让张苍御史对不解之处进行了指导,这才对这句话,有了切实的体会跟了解。”
一旁。
原本静坐席上的张苍,听到扶苏的话,眼睛瞪的浑圆,肥硕的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满脸恐惧。
扶苏悄咪的扫了张苍一眼,看到张苍那一脸惊惧模样,心中默默道了声歉意,然后毫不犹豫的开口道:“这句话的歧义之处在于‘奸’跟‘善’。”
“何为善?”
“《说民》中如此说道:合而覆之者,善也。”
“何为奸?”
“别而窥之者,奸也。”
“也就是合力掩盖彼此过失的人,是善民。”
“彼此疏远,互相监督的人是奸民。”
“所谓‘以奸民治善民’,说的其实是要用那些有责任感的人来监督那些互相包庇的人。”
“当年荀子入秦,曾著《强国》一文。”
“其中便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入秦时,对秦有如此高的评价,然短短数十年,大秦境内发生如此惨重之事端,诸大臣不想着互相监督,却只想着官官相护,这岂为天下能容?”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任人而所任不察者,同样当以其罪罪之,又岂能因是整个官署获罪,就因此豁免?这岂非枉顾律法公正?”
“朝廷不公,其失之大也。”
“扶苏不才。”
“却想当个‘奸人’!”
“儿臣认为当严惩涉事的相关官署。”
“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不严惩不足以抚伤痕!”
“不严惩不足以护尊严!”
“不严惩不足以儆效尤!”
“不严惩不足以树法威!”
“请父皇下令。”
扶苏恭敬的朝着始皇一礼。
全然肃然。
场中一片死静。
无一人敢在此时吭声。
扶苏的这番话太重,重到他们不能接。
也不敢接。
唯张苍脸皱成了苦瓜。
因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他讲给扶苏的。
他悔啊!
www.bq46.cc。m.bq46.cc
扶苏颔首。
他隐约明白了嵇恒的想法。
君是君,臣是臣。
他贵为大秦长公子,其实不用过于在意臣子反应,只是有时的确要做出一些妥协,话要说,事也要做。
最重要的是分清主次。
此外。
秦人也好,楚系也罢。
他们眼下都是大秦的臣子,也都是大秦的子民,不当有所谓派系的划分,诚然这种抱团情况是一定会存在的,但在大秦的体制下,终究只是臣子。
一旦有人过界,休怪翻脸无情。
而且他虽是大秦长公子,但面对这些事,难免会陷入一定的麻烦,因为身份权柄不够重,在朝堂的威望也不够高,所以才会为朝臣胁迫,对于这种情况,有时就要让他们理清主次。
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告天听!
百官有意见,可以,去跟始皇解释。
他只是一个做事的。
他没有能力做这么多决断,所以去让有能力决断的人去做。
扶苏微微拱手,眼中一片清明。
他笑着道:“扶苏明白了,我欲为的事牵扯甚广,本就不该由我决定,当将此事上告天听,由父皇来裁定,我眼下所谓的困扰,实则只是庸人自扰,也是太一厢情愿自以为是,所以才患得患失。”
“多谢先生指点。”
扶苏朝着嵇恒恭敬的行了一礼。
嵇恒背对着,不做理睬。
扶苏轻笑一声,并不在意,只是抬头看了下天色,天色渐显昏暗,他也没有继续逗留的想法,跟嵇恒道了一声别,就匆匆离开了。
相较于来时的行色匆匆,去时明显脚步从容了很多。
也镇定了许多。
望着扶苏远去的身影,嵇恒却是长长叹息一声。
这种做法并不算对。
因为归根到底,只是取了个巧。
帝王思想。
只是身处这个时代洪流,他并不能真的随心所欲,有时注定会为时代影响,而且此法的确能大为减少扶苏的压力,加快对天下的影响。
然
也注定会引向唯帝独尊。
嵇恒微微蹙眉。
但很快眉宇就舒展开来。
他有些过于担心了,这非是后世,当世就是家天下。
也就是皇帝的一言堂!
也注定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时代。
所谓不安。
只是自己的惺惺作态罢了。
身在当世却扭捏造作的,试图维持自身的清流。
但世间哪有什么清流?
最是无情帝王家!
他负手而立,抬头看着天色,轻声叮咛道:“已有半年了,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大秦的路该继续往前走了。”
“只是这军功爵制”
嵇恒微微扶额,也是感到了些头疼。
想填上军功爵的大坑,非短时能做到,而且秦人对军功爵制的惯性太深,想让他们接受另一种形式的‘爵制’,还需花费不小的功夫。
但却必须要变!
另一边。
扶苏已回到了雍宫。
刚进入殿内,魏胜便一脸焦急的道:“公子,你没回来的这段时间,召长吏,令狐长吏等送来了不少的文书。”
说着。
魏胜就将一堆竹简抱起。
扶苏蹙眉看着这些竹简,眼中露出一抹厌恶跟无奈,他大袖一挥,冷声道:“放到一旁吧,我现在没心思理会这些。”
“召平也好,令狐范也罢。”
“他们都存着自己的私心,眼下还顾不到那些。”
“诺。”魏胜应诺一声,将怀中的竹简放在较远处的案几上。
扶苏坐到席上。
他沉吟片刻,从案上取出一份竹简,开始点墨执笔。
他要将自己后续的情况告知给始皇。
让始皇去决定。
屋内安静。
魏胜早已离开殿内。
扶苏写了很久,不时用小刀将竹简上面的内容划掉,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最终才心满意足的点点头。
他朝殿外高声道:“魏胜,派人将这份竹简送至咸阳宫。”
等魏胜离开。
扶苏眼中露出一抹犹豫。
这么做对蒙毅有些残酷了,他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提前给蒙毅说一声,以免引得蒙毅不满。
毕竟三日后的上朝蒙毅可谓首当其冲。
他跟蒙毅关系甚笃,但也不敢这么草率,提前说明总归是好的。
一切处理完,已到了深夜。
扶苏微微颔首,将手中沾染上的笔墨清洗掉,简单洗漱一下,直接休息去了。
夜已深。
接连两三天。
城中都洋溢着振奋之色。
民众高呼雀跃着,宣传着这次的事情,对朝廷也充满了感激,尤其是对扶苏更是另眼相看。
不过各大商贾、官署却难得沉静。
只是民众都洋溢在危机即将结束的喜悦中,对此并没有多少感受,身处邸店的张良有所察觉,不过并没有太多举动。
他很清楚。
眼下的沉静只是暂时的。
三日后才见真章。
他同样也很好奇,扶苏究竟想做什么?竟能让咸阳各大官署齐齐失声,这显然非比寻常。
不多时。
何瑊黑着脸回来了。
刚进屋,他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这些数典忘祖的东西,来秦国才几年?就把自己的根忘得一干二净,他们还知道自己是韩人吗?”
“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因为这些软骨头,才让我六国始终难以复国!”
见状。
张良无奈的摇摇头。
他其实前面就已预料到了。
秦灭韩之后,将韩地大部分的贵族都迁了过来,经过这些年的折腾,大部分贵族早就被吓破了胆,加之最坚定反秦的早就逃了,或者被秦廷迁移到了南海或者其他流放之地去了,能留在咸阳的多半早就服软了。
何瑊这两日其实注定徒劳无功。
张良道:“何兄,莫要因此动怒,这种情况理应想到的。”
“他们来咸阳已十几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了,而且毕竟在秦人的眼皮子底下,他们又岂敢多有动作?”
“再则。”
“我等六国贵族现在势微,又岂能要求他们更多?”
何瑊愤愤的哼了一声,依旧满眼怒意道:“就算如此,他们也不能直接拒之门外,同为韩人,同为亡国之人,我等为复国奔走,他们倒好,不仅没有半点廉耻之心,甚至还选择跟秦人同流合污,简直是韩人之耻!”
“我羞与之为伍!”
张良摇摇头。
他知道何瑊正在气头上,并没有就此多劝。
何瑊随着年岁上去,上次博浪沙刺秦后,他被秦人搜查时,差点被发现,最后无奈选择了更名换姓,把自己原本的‘韩’氏,改为了‘何’氏,正因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对秦人也是彻底深恶痛绝,眼中完全不容其他。
何瑊在气愤了一阵后,也是渐渐平静了下来。
他开口道:“我在跟那几家贵族接触无果后,便顺道去了商贾那边,试图从他们口中打探一些消息,不过正如那告示一样,商贾族中具体知情的人都被官府押解了,至于没有被押解的,也全都大门紧闭,根本不见客。”
“这次想在咸阳打听消息恐怕不容易。”
何瑊眼中闪过一抹冷色。
秦廷显然对此有所防备,根本就不想对外暴露太多。
这更让何瑊心生警惕。
以往秦廷再怎么遮掩,终究还是能传出风声,但这次太异常了,所有人都口风紧实,这显然不一般。
张良微微额首。
他也感到些许棘手。
但大体能猜到原因,秦廷官府经过这两次的清理,很多摇摆不定的官员都心生惶恐,又岂敢再随意开口?商贾同样如此,尤其领事者多被官府收监,人人自危之下,又哪敢再招惹是非?
张良道:“现在官府上下明显严防死守,或者是牵涉众多,不敢过多言语,唯恐自己被卷入,无论哪一种,在明日告示后,或多或少都会透露一些情况,等明日告示公布,就能看出一些状况了。”
“只是秦廷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张良很是困惑。
他这几日一直在冥思苦想,但始终没想到任何头绪。
何瑊点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
“可惜我们跟官府的人不认识,若是能直接跟官府的人打交道,或许也不会这么被动,更不会对秦廷的布置一无所知了。”
张良看着何瑊,暗暗摇了摇头。
其他六国贵族或许可以,但他们可是在秦廷的通缉令上,官府的人又岂敢跟他们接触?又岂敢跟他们泄密?
不过他也清楚,这只是何瑊的一时牢骚,并未放在心里。
室内渐渐安静。
春宵日短。
三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太阳还未爬上东方远山,四周的鸡鸣声也尚未消散,城中就再度热闹起来。
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互相嘀咕着,争相诉说着自己听来的消息,对今日城中将张贴的告示充满了好奇。
不过相对大政,他们更好奇的是,官府对相关匠人、刑徒等的录取标准,若是自己能满足标准,或许可进入其中,给家里多挣点口粮。
虽做不了满月,但多少也是钱粮。
这相当于是白送的。
与此同时。
咸阳殿外百官肃立。
参与朝会者众,除了正常的三公九卿,还多了不少跟经济相关的大臣,譬如大田令、太仓令、少内令、工师、工室丞等。
所有人都能察觉到这次朝会的不同。
不过众人最终目光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扶苏。
扶苏面色如常。
带着高高的远游冠,目不斜视的站在前列。
他自是感受得到四周目光看向自己,不过他并不在意,有些事是不能退的,而且事关这件事的收场,他又岂能退缩?
只是十个主管经济的主官,只觉有些头皮发麻。
站在原地却是手足无措。
以往他们虽也会列朝,大多就是走个过场,基本一言不发,但这次长公子弄得事太大了,牵涉很多官署,尤其是《商律》《工律》的颁布,更是牵连甚广,他们就算不想开口,到时也只能逼着开口。
只谈及《商律》《工律》尚好,若是问道对廷尉府、少府的看法,他们却是不知该怎么应对。
低头看着廷尉府的众官员,又看了看面沉如水的少府官员,这十几人对视一眼,心中暗暗叫苦。
这算什么事啊?
他们这完全是‘无妄之灾’。
清晨卯时。
今日的朝会准时开始。
百官陆陆续续的进到空旷大殿。
按次入席。
随着嬴政到场,全殿肃然一静。
嬴政漠然的扫向下方百官,开宗明义道:“这次朝会只商议一事,扶苏三日前给朕上书,要求严肃处理怀县沉船事件,尤其是处理过于亵职的官署,对于扶苏的建议,各官署但有话说,务必议出切实可行之策。”
“诸卿可畅所欲言了。”
殿中一时肃静,面面相觑无人说话。
杜赫等人面色阴沉,却是没想到扶苏会这么狠辣,直接将事情捅到始皇这,显然是定要对各官署定罪了。
他们其实早前就已得知了消息,只是真的听到始皇说出,还是不禁有些慌神,杜赫微阖着眼,神色阴鹫的看了扶苏一眼,再也不敢小觑这位长公子,以前总觉得扶苏文文弱弱,但现在恐无人敢这般认为了。
扶苏看似面色温和,实则心藏虎狼。
蒙毅面色如常。
他早已被知会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过得片刻,国正监官员吭哧开口:“禀陛下,臣认为长公子之见不无道理,这次沉船事件危害过甚,若非长公子早早做出决断,后果恐不堪设想,正如长公子早前所言,商贾之所以敢这般肆无忌惮,便是法无禁止即可为。”
“法出现了问题,自会滋生大多犯罪。”
“而廷尉府执掌法条,对于如此危害之事,却毫无防范,此等失职亵职已过于严重了,臣认同长公子严惩之见。”
“臣附议。”
“臣附议。”
“.”
随着国正监官员开口,立即有官员跟着符合。
其中多为秦地出身官吏。
召平看了看杜赫,犹豫一下,起身出列道:“启禀陛下,臣认为廷尉府的确有过,但罪不至整个廷尉府,廷尉府司职天下律令法条,难免不能面面俱到,加之朝廷推行的‘官山海’时日尚短,廷尉府有所失察在所难免。”
“尤其盐官铁官更是接手相关政事不久,难免出现疏忽,就因为商贾的突然暴动,就对各大官署进行惩治,这恐是中了商贾之计,臣认为廷尉府,以及相关官署当罚,但罪不至此。”
“请陛下明鉴。”
令狐范跟着道:“启禀陛下。”
“怀县之事已结束,朝廷也对此有了定论,吃一堑长一智,臣料定廷尉府跟相关官署不会再犯,处罚之事,兹事体大,若是传出,定会引得民众惶惶,臣认为不妥。”
随着召平跟令狐范开口,殿中哄嗡一片。
与会者都是朝廷官员,都很清楚其中的利害干系。
尤其是原本就占据高位的官员,更是惶恐不安,前端时间陛下已征召不少官员回朝,眼下这些人的官职都不算太高,若是廷尉府这般大动,加上少府一些官署的大动,不少人的位置恐会被取代。
这是朝堂很多官员不想见到的。
史禄站在蒙毅身后,微不可查的扫了场中出声的官员,这些人打的什么主意他心知肚明。
他们这些从地方调回来的官员,已然成为这些功勋老臣的眼中钉。
尤其不少老臣的子嗣还没有入主朝堂,若是开了这个口,只怕日后会有越来越多原本身处地方的官员入主朝堂,这岂是他们想见到的?
虽心中如明镜。
但史禄也没有开口的想法。
他若非在岭南数年,加之监督灵渠修建有功,功劳较大,恐上次也没机会得到廷尉正的官职,眼下廷尉府拟被定罪,他身在其中,自不敢声张。
若是得罪了官署其他官员,到时反倒有些得不偿失。
他抬起头,看向扶苏,眼中流露一抹流光。
他过去虽远在岭南,但对朝廷的事有些了解,朝堂之所以有这些变化,实则都跟长公子有关,这次长公子再次对功臣发难,已然是惹怒到了功臣集团,这对长公子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不过他们这些得利之人,眼下并不好出声相助。
就在四周各种声音频出时,扶苏也没有继续稳坐不吭声,直接起身,朝着始皇一礼,开口道:“儿臣扶苏请奏。”
“准。”嬴政漠然道。
扶苏平静的扫过场中众人,最终神色变得冷峻。
他沉声道:“禀父皇。”
“儿臣主管这次的怀县沉船案件。”
“对其中利弊最为清楚。”
“方才不少大臣言及事已发生,当吸取教训,让今后不再犯,儿臣同样认可此建议,只是儿臣愚笨,不通晓那些道理。”
“儿臣自记事起,就熟读《为吏之道》。”
“凡为吏之道,必静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操邦柄,慎度量.”
“当时时任南郡郡守的‘腾’向全军发布了文告《语书》。”
“腾在这封文告中把官吏分为了‘良吏’跟‘恶吏’。”
“因而在刚熟读秦律时,便知晓了一个道理,良吏便是通晓法律令、谅解正直且能为国效力、有公正之心,能纠正自己行为的官吏。”
“恶吏则是不懂法律令、懒惰、爱搬弄是非的官吏。”
“当时天下缪以为以法家学说治国的秦国,完全不讲道德,然事实并非如此,法律与道德从来就不冲突,只是适用范围各有侧重。”
“当言法的时候言法。”
“当顾及道德的时候顾及道德。”
听到扶苏的话,杜赫等人脸色不禁一黑。
他们如何不明扶苏的言外之意。
分明是在指责他们为恶吏,而且法跟道德都混淆不清。
扶苏一脸肃然,继续道:“《商君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以奸民治善民’,扶苏当初愚笨,并不通晓其中道理,一直对此颇为诟病。”
“直到大半年前,扶苏再次彻读了《商君书》,同时让张苍御史对不解之处进行了指导,这才对这句话,有了切实的体会跟了解。”
一旁。
原本静坐席上的张苍,听到扶苏的话,眼睛瞪的浑圆,肥硕的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满脸恐惧。
扶苏悄咪的扫了张苍一眼,看到张苍那一脸惊惧模样,心中默默道了声歉意,然后毫不犹豫的开口道:“这句话的歧义之处在于‘奸’跟‘善’。”
“何为善?”
“《说民》中如此说道:合而覆之者,善也。”
“何为奸?”
“别而窥之者,奸也。”
“也就是合力掩盖彼此过失的人,是善民。”
“彼此疏远,互相监督的人是奸民。”
“所谓‘以奸民治善民’,说的其实是要用那些有责任感的人来监督那些互相包庇的人。”
“当年荀子入秦,曾著《强国》一文。”
“其中便写道: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ǔ),古之吏也。”
“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荀子入秦时,对秦有如此高的评价,然短短数十年,大秦境内发生如此惨重之事端,诸大臣不想着互相监督,却只想着官官相护,这岂为天下能容?”
“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任人而所任不察者,同样当以其罪罪之,又岂能因是整个官署获罪,就因此豁免?这岂非枉顾律法公正?”
“朝廷不公,其失之大也。”
“扶苏不才。”
“却想当个‘奸人’!”
“儿臣认为当严惩涉事的相关官署。”
“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不严惩不足以抚伤痕!”
“不严惩不足以护尊严!”
“不严惩不足以儆效尤!”
“不严惩不足以树法威!”
“请父皇下令。”
扶苏恭敬的朝着始皇一礼。
全然肃然。
场中一片死静。
无一人敢在此时吭声。
扶苏的这番话太重,重到他们不能接。
也不敢接。
唯张苍脸皱成了苦瓜。
因为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他讲给扶苏的。
他悔啊!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4/4038/35525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