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军师果真神人,请受备一拜
推荐阅读:万历明君、猎妖高校、混沌天帝诀、龙渊剑神、武夫、极道剑尊、大明烟火、九星神龙诀、超级修真弃少、红楼之挽天倾、
看到众人的神态,张明倒也没有感到意外。
毕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遇到这样的大疫,基本就只有等死而已。
但是熟知历史的张明,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不做呢?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三者兼备,才有夺取天下的可能!
历史上,从东汉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寒冷期。
其中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也就是公元179年到公元250年,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志》,都有一些明确的异常天气记载。
比较出名的,比如公元179年,夏天落下鸡蛋大小的冰雹;公元184年,北海、东莱、琅琊三地井中的水结冰,厚达一尺以上,次年早春又下冰雹,庄稼尽数被毁;公元190年,大夏天却刮冷风,冷得和冬天一样。
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异常的天气,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场场疫情,也就是被张仲景称为伤寒的急性传染疾病。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篇就有记载,说他们家族两百多人,从公元196年开始,不到十年,就死了2/3,而七成是因为伤寒病死的。
当然。
这些他肯定不能说,关键说了这些人也听不懂,反而真可能将他当成疯子。
于是张明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主公知晓仲景公与明为忘年之交,他已经来信,如今正在长沙。”
“这次长沙爆发的大疫,便是他之前给我,我也给主公提起过的,所谓伤寒。”
“也就是说,仲景公已有应对方法,所以大家可以不必担心了。”
没有什么,是比抬出神医张仲景更为直接的办法了。
果然。
仲景公三个字一出,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脸上也多了些喜色。
不过场中不乏智谋之士,如贾诩,诸葛亮等人,尤其是贾诩,那可是亲身经历过一场大疫的人,脸上担忧之色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浓郁了。
因为他担心,连张明心中都有所松懈的话,这场疫病,恐怕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如果换作以前,他肯定不会开口,但是现在,面对这个他亲自添砖加瓦,正不断勃发的荆州,他必须要说!
“知汉,对于疫病,万万不可轻视。”
“我痴长你许多,也亲历过凉州的一场疫病,那一次大疫后,一个数万人口的大县,竟然十室九空!”
“活下来的,不过千余人。”
贾诩的话,让众人心头一震,连刘备也附和道:
“是啊军师,备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也有耳闻。”
“当然备不是怀疑仲景公,只是传闻这疫病传染迅速,往往之前一人还没治好,就有十人百人又被传染。”
“也就是说,并非药石无用,而是根本治疗不及呀!”
刘备和贾诩的话,如同两记重锤,让刚刚稍有缓和的气氛,瞬间再度凝固。
不过张明微微一笑,他们说的这些,他当然懂!
因为他张明经历过的疫病,远超他们这些古人的想象,连那样一场波及全人类的疫病都能战胜,更遑论现在这场伤寒。
张明羽扇轻摇,自信说道:“对于疫病,明也有所研究。”
“正如文和先生和主公所言,疫病危害之大,传染之快,都是远超一般病症的。”
“因此对于这场伤寒,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做到的,是预防!”
“恰好,对于如何预防伤寒,明已有腹案。”
“这一次,明将亲自前往长沙,与仲景公合力,阻止这一场伤寒。”
话音刚落,刘备“噌”的一下就冲下堂来,拉住张明,坚决说道:“不行!”
“绝对不行,此事如何能够让军师犯险!”
张明心中感动,不过不知才是冒险,而预知则是捡便宜了。
首先,张明知道张仲景的药方,对伤寒有奇效。
其次,对付伤寒,主要还是在于预防。
所谓伤寒,是天气突然转凉而人们没有做好自身防护,身体的调节机制因周围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动,再加上这个时代的认知与医疗条件,外加连年战乱,人体免疫力下降,又没法获得良好的治疗导致。
张明有酒精傍身,又有先进的后世隔离手段,只要做好个人卫生,以及保暖工作。
有张仲景的药方在,他能确保无虞!
而其中最难的保暖,他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简单将所谓伤寒的病理解释了一下,在众人瞠目结舌的目光下,张明缓缓说道:
“主公,可还记得,之前在当阳附近,我让主公将收取的良田,全部种植织贝一事?”
刘备一愣,随即回想起来,他当然记得。
因为这件事,是从还未夺取宛城的时候,就开始谋划的。
当时张明让他派糜家的人,深入云南哀牢山一带,将当地种植织贝,更擅长制作白叠花布的土著高价带回,同时带回来的,还有织贝的种子。
“啊,当然记得,不过这个和军师去长沙,有何关联?”
见刘备一脸疑惑,张明知道,不解释清楚,老刘一定不会放他走。
于是拍了拍手,门外裴元绍等候多时。
只见他手上抱着厚厚的几床被子进来,然后给一众文官发了一圈,当然也包括老刘。
见到众人诧异的模样,张明这才说道:“这个,我称之为棉被。”
“功效很简单,就是保暖。”
“今夜大家回去,都试着盖一下,剩下的明天咱们再议。”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张明直接祭出御冬神器,让宋朝才大流行的棉被,提前了七八百年的时间问世。
事实上。
棉花最早就是记载于汉魏时期,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种植棉花的记载。
其一是新疆的高昌地区,其二便是云南哀牢山,也就是益州永昌郡哀牢。
只不过此时棉花还叫织贝,好在哀牢人已经能够用织贝造出布匹,并早早流入中原,因此让常年经商的糜家去找,并不算难。
在糜家开出的高价下,招来了数十名擅长种植和织布的哀牢人。
将刘表逼到江陵后,张明便让这些哀牢人带着部队在当阳周边良田,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至于为何选择当阳,当然是因为这里本就属于江汉平原,正是后世种植棉花的高产地区,说实话比哀牢还合适很多。
到了七月底,也总算迎来了收获。
因此,甚至在伤寒的消息到来之前,张明就已经命人做出了棉被。
于是在一个个武将好奇的眼神中,拿到棉被的文官纷纷回府,准备晚上试盖。
翌日一早。
张明刚到府衙,刘备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拱手便拜。
“军师真神人,请受备一拜!”
www.bq46.cc。m.bq46.cc
毕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遇到这样的大疫,基本就只有等死而已。
但是熟知历史的张明,怎么可能一点准备都不做呢?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三者兼备,才有夺取天下的可能!
历史上,从东汉到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二个寒冷期。
其中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也就是公元179年到公元250年,无论是《后汉书》,还是《三国志》,都有一些明确的异常天气记载。
比较出名的,比如公元179年,夏天落下鸡蛋大小的冰雹;公元184年,北海、东莱、琅琊三地井中的水结冰,厚达一尺以上,次年早春又下冰雹,庄稼尽数被毁;公元190年,大夏天却刮冷风,冷得和冬天一样。
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异常的天气,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场场疫情,也就是被张仲景称为伤寒的急性传染疾病。
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开篇就有记载,说他们家族两百多人,从公元196年开始,不到十年,就死了2/3,而七成是因为伤寒病死的。
当然。
这些他肯定不能说,关键说了这些人也听不懂,反而真可能将他当成疯子。
于是张明组织了一下措辞,说道:
“主公知晓仲景公与明为忘年之交,他已经来信,如今正在长沙。”
“这次长沙爆发的大疫,便是他之前给我,我也给主公提起过的,所谓伤寒。”
“也就是说,仲景公已有应对方法,所以大家可以不必担心了。”
没有什么,是比抬出神医张仲景更为直接的办法了。
果然。
仲景公三个字一出,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脸上也多了些喜色。
不过场中不乏智谋之士,如贾诩,诸葛亮等人,尤其是贾诩,那可是亲身经历过一场大疫的人,脸上担忧之色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愈发浓郁了。
因为他担心,连张明心中都有所松懈的话,这场疫病,恐怕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
如果换作以前,他肯定不会开口,但是现在,面对这个他亲自添砖加瓦,正不断勃发的荆州,他必须要说!
“知汉,对于疫病,万万不可轻视。”
“我痴长你许多,也亲历过凉州的一场疫病,那一次大疫后,一个数万人口的大县,竟然十室九空!”
“活下来的,不过千余人。”
贾诩的话,让众人心头一震,连刘备也附和道:
“是啊军师,备虽然没有亲自经历过,但也有耳闻。”
“当然备不是怀疑仲景公,只是传闻这疫病传染迅速,往往之前一人还没治好,就有十人百人又被传染。”
“也就是说,并非药石无用,而是根本治疗不及呀!”
刘备和贾诩的话,如同两记重锤,让刚刚稍有缓和的气氛,瞬间再度凝固。
不过张明微微一笑,他们说的这些,他当然懂!
因为他张明经历过的疫病,远超他们这些古人的想象,连那样一场波及全人类的疫病都能战胜,更遑论现在这场伤寒。
张明羽扇轻摇,自信说道:“对于疫病,明也有所研究。”
“正如文和先生和主公所言,疫病危害之大,传染之快,都是远超一般病症的。”
“因此对于这场伤寒,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做到的,是预防!”
“恰好,对于如何预防伤寒,明已有腹案。”
“这一次,明将亲自前往长沙,与仲景公合力,阻止这一场伤寒。”
话音刚落,刘备“噌”的一下就冲下堂来,拉住张明,坚决说道:“不行!”
“绝对不行,此事如何能够让军师犯险!”
张明心中感动,不过不知才是冒险,而预知则是捡便宜了。
首先,张明知道张仲景的药方,对伤寒有奇效。
其次,对付伤寒,主要还是在于预防。
所谓伤寒,是天气突然转凉而人们没有做好自身防护,身体的调节机制因周围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动,再加上这个时代的认知与医疗条件,外加连年战乱,人体免疫力下降,又没法获得良好的治疗导致。
张明有酒精傍身,又有先进的后世隔离手段,只要做好个人卫生,以及保暖工作。
有张仲景的药方在,他能确保无虞!
而其中最难的保暖,他也早就做好了准备,简单将所谓伤寒的病理解释了一下,在众人瞠目结舌的目光下,张明缓缓说道:
“主公,可还记得,之前在当阳附近,我让主公将收取的良田,全部种植织贝一事?”
刘备一愣,随即回想起来,他当然记得。
因为这件事,是从还未夺取宛城的时候,就开始谋划的。
当时张明让他派糜家的人,深入云南哀牢山一带,将当地种植织贝,更擅长制作白叠花布的土著高价带回,同时带回来的,还有织贝的种子。
“啊,当然记得,不过这个和军师去长沙,有何关联?”
见刘备一脸疑惑,张明知道,不解释清楚,老刘一定不会放他走。
于是拍了拍手,门外裴元绍等候多时。
只见他手上抱着厚厚的几床被子进来,然后给一众文官发了一圈,当然也包括老刘。
见到众人诧异的模样,张明这才说道:“这个,我称之为棉被。”
“功效很简单,就是保暖。”
“今夜大家回去,都试着盖一下,剩下的明天咱们再议。”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张明直接祭出御冬神器,让宋朝才大流行的棉被,提前了七八百年的时间问世。
事实上。
棉花最早就是记载于汉魏时期,当时全国只有两个地方有种植棉花的记载。
其一是新疆的高昌地区,其二便是云南哀牢山,也就是益州永昌郡哀牢。
只不过此时棉花还叫织贝,好在哀牢人已经能够用织贝造出布匹,并早早流入中原,因此让常年经商的糜家去找,并不算难。
在糜家开出的高价下,招来了数十名擅长种植和织布的哀牢人。
将刘表逼到江陵后,张明便让这些哀牢人带着部队在当阳周边良田,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至于为何选择当阳,当然是因为这里本就属于江汉平原,正是后世种植棉花的高产地区,说实话比哀牢还合适很多。
到了七月底,也总算迎来了收获。
因此,甚至在伤寒的消息到来之前,张明就已经命人做出了棉被。
于是在一个个武将好奇的眼神中,拿到棉被的文官纷纷回府,准备晚上试盖。
翌日一早。
张明刚到府衙,刘备一个箭步冲了上来,拱手便拜。
“军师真神人,请受备一拜!”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3/3080/25870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