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就任

推荐阅读:本王的夫人天下第一主播轻点撩,神豪受不了望仙门星铁:开局三月七捡到一名司书幸福食堂亲孙女被虐三年后,全家哭着求原谅斩神:广寒宫主听令,借月华锁魔时光深处的璀璨之约丧尸末世:请叫我菌王重生2016:我是逗音大网红

    刘宋朝廷拥有22个州。排第一位的是扬州。
    扬州有六个郡:丹阳郡、会稽郡、吴郡、豫州郡、九江郡、庐江郡。
    刘宋国都城建康城位于丹阳郡。
    吴郡紧邻丹阳郡。
    萧西风老家钱塘县、天目道观所在地武康县,都在吴郡境内。
    在阳间世人眼里看来,这里是凡人社会,是刘宋朝廷的地盘。
    而阴修们是按照大、小阴间、不同地府划分地界。与人间的疆域划分并不一致。
    人世间只从传说中知道阴间的存在,极少有人真正接触过阴间。
    而阴间想了解人世间的事情,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萧西风之前负责的地盘上,几个月的时间内,人口由200多万,减少到80万左右。
    但是,往南越过长江,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等地的人口却是陡增了几十万。
    这是因为,江淮之间减少的100多万人口,有50多万是被魏军杀死了,有近30万青壮年被魏军掳去了平阳城,还有约50万是逃到了江南,分散到了丹阳郡、吴郡、会稽郡等地。
    酆都地府的三大司:判官司、阴卒司、轮回司,在江南都有机构。
    各司修士按照上头划分的区域,执行自己的任务。
    像肖五叔那样由地府派出的修士很少。他们只执行特别任务。
    阴卒司分日游、夜游两所。两所功能有些区别。
    日游、夜游两所所帅之间,会有工作衔接。但底层修士基本不会接触。
    日游所有许多组。
    过去,江南扬州一带的事情是由八组处理。
    现在,由于江北大片地区荒无人烟,而江南靠近长江沿岸区域人口增加,上头决定把吴郡事务分给五组。
    萧西风可以算是日游所驻吴郡的头目。只不过手下一个兵也没有。
    吴郡下辖11县,有90万人口。——这一郡人口数量超过江北四州。
    50年前,道教最兴盛的区域有三:一是汉中,二是洛阳,三是吴地。
    汉中是道教兴盛地。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做过江州县令(重庆),后来辞官游历名山大川,在江西龙虎山创立道教。
    但让道教兴盛的是他的孙子张鲁。就是《三国志》记载的那位汉中太守张鲁。他于乱世之中、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成为当时的世外桃源。
    张鲁继承道教教主(天师)之位后,将道教带入到很高的高度,得以位列中华文明巅峰之列。
    张鲁后来归顺了曹操,迁居洛阳,得封万户侯。
    洛阳因此成为道教中心,而且是很长时间的中心。
    很多人知道那句着名诗句“粪土当年万户侯”,也大致明白是志存高远、看不上一般功名的意思。
    其实有资格视“万户侯”为粪土的,还只有君王。一般的公侯贵族都不够资格。
    因为,“万户侯”是指食邑超过一万户的侯爷。
    多数人对“食邑万户”没有概念,难以判断这有多么厉害。
    以数据对比说话,可能就好理解些:刘邦刚得到天下时,除了赐封十个异姓王,只封了四个万户侯:萧何(1.5万户)、曹参(1万另630户)、张良(1万户)、周勃(1万户)。
    汉武帝将霍去病捧到了天上,所封食邑是户。
    同时期,霍去病的前辈(舅舅)卫青,其食邑是户。
    霍光为史上最大权臣,食邑是户。他有权自己给自己加封更多,却也不敢超过老哥霍去病。
    曹操做丞相时,万户侯只有两位:曹植、张鲁。
    再看看曹操专权时期其他重臣待遇:曹操三子曹彰、曹据、曹林都是5000户,夏侯惇2500户,荀彧2000户,曹仁1500户,贾诩500户…
    历史上,许多被封了“王”的贵胄,其食邑并不多,少于一万户。
    尤其是实行“推恩令”后,“万户侯”成了贵族们不敢想象的奢望
    只有正一品的头等王,食邑才能达到万户;二等嗣王、郡王的食邑都在5000户以下。
    所以说,够格粪土“万户侯”的,都是史上有数的人物。普通大V,还真的粪土不起。
    那句牛掰豪言,也只有那等牛人才能自然抒发出来。
    大约100年前,汉中、洛阳两地的道教衰微、分化。
    吴地的杜炅、孙泰相继崛起,开创道教重要分支,并一度成为道教主流。
    50年前,吴地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就是道教(五斗米教)领导的信徒造反,持续时间长达12年。
    自从孙、卢起义被镇压后,江南道教徒遭到高压清洗,其中吴地道教被毁灭性铲除。
    数以百万计的信徒,死的死、逃的逃;
    几百所道观无一幸免,全部遭到围剿、摧毁。
    萧西风在自己的新“辖区”巡视一圈后,发现:天目道观是这里硕果仅存的唯一。
    准确地说,它还不是“存”下来的,而是在邱井冈等阴修努力下恢复、重修的。
    邱井冈等阴修,在江南总共恢复、重建了近70座道观。
    吴地只有天目道观这一座。
    观主樊陨是邱井冈找来的。他的牌碟证书等级颇高,可以主持各种祭祀、蘸谯、祈福盛典。
    有了邱井冈、马健等阴修暗助,樊陨的法术迅速得到提升。
    他多次被请去帮助官府、民间驱鬼、祛邪,自然大获成功。
    渐渐地,在吴地,樊陨观主的法力、地位得到广泛认可。
    他被视为与报恩寺住持圆冠并驾齐驱的大师。
    民间称他们二人为吴地佛、道二仙。
    二人心知肚明,都猜得到对方底细。
    我的法术离开“仙长”就使不出来。那么,你的法术与我的功力相等,不是“仙长”相助,还能是什么?
    正所谓大哥不小瞧二哥、和尚不鄙视光头。
    如此的揣度、相待之下,吴地的佛教与道教达成了一种奇怪的平衡:这里有一百多座寺庙,而道观只有一座(天目道观)。但佛教首领圆冠大师对道教寡头樊陨观主,却没有丝毫的轻视、不敬。
    相反,圆冠大师约束门徒:冒犯樊观主者,严惩不贷。
    萧西风暂时还不清楚这里的教派态势。他的关注点只有天目道观本身。
    他查了一下,天目道观里的驻观道士有31名:在家道士20人、出家道士10人,祭祀道士1人(樊观主)。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7/17523/10339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