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Too many connections in D:\wwwroot\myyetu0.com_fjVQPL\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07

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D:\wwwroot\myyetu0.com_fjVQPL\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07
第162章 什么都难不倒这姑娘 - 重生五零,女兵上雪域高原 - - 阅图小说网,正版小说在线阅读

第162章 什么都难不倒这姑娘

推荐阅读:

    “藏语?怎么学?没人会呀,你会?”刘政委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迟早会与百姓打交道,学会当地语言很有必要。
    “我只会一点点,他!”冯素莲指了指远处一个人躲在角落看书的张志成。
    “他是老兵,藏语学得很溜,我们修朗萨桥就是他当的翻译,后来教全营战士学藏语。”
    “哟,看来咱们这里藏龙卧虎!不是没有人才,是我们没发现!”刘政委笑道。
    “小张,来一下!”
    张志成扭头,见刘政委冲自己招手,忙跑过来,“政委!”
    “你会藏语?”刘政委问。
    张志成看看冯素莲,“是!”
    “那好!咱们成立一个学习小组,组织大家学习,小冯的这些书当教材。
    每天中午半小时,晚饭后一小时,学认字、学文化知识、学藏语,你当学习组长。”刘政委命令道。
    “是!”
    “这是个好主意!”沉浸在书中的陈师长听到,甚是赞同。
    刚才借书,机关干部们有精神粮食了,但警卫连这些没啥文化的战士们只能干巴巴的望着。
    要学习一起学习,要进步一起进步,不能落下一个人。
    “大家停一下!师部决定成立学习小组,张志成同志担任组长,请张同志讲话。”刘政委大声宣布。
    “好!”这一决定得到战士们热烈拥护,纷纷鼓掌。
    “大家好!学习小组会利用这些教材给大家上课,我一个人力量有限。
    有初中、高中文化的同志站出来,咱们分工,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讲课。
    大家根据自己文化水平,选择不同的小组听课。”张志成道。
    “张同志,我们没文化的,咋办?”有战士问。
    “小学一年级组,从识字学起,工作之余学文化,将来回到地方,你也是文化人。”张志成鼓励道。
    于是有文化的同志聚到张志成这里,初中的不少,高中的寥寥无几。
    小学一年级分了四人讲课,先从教战士们写名字开始。
    二到五年级各分两人,难度逐渐加深,需要慢慢讲解。
    初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各一人,这课程深了,听的人少。
    高中没排,几个月时间,不可能学到高中。
    许红英几位女兵积极报名,其中袁红梅当过小学老师,有教学经验,负责管理小学组的同志。
    张志成主要管理初中组,除了授物理、化学课,还要教授藏语,是最忙的一位。
    “嘘!”开工哨响起。
    “张同志!你是高中文化,我初中没毕业,我有不懂的,可以向你请教吗?”谢春红追上张志成。
    “可以!”张志成点点头。
    “谢谢!”谢春红开心道。
    “谢啥,大家是革命同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张志成谦虚地笑笑。
    其他几位女兵笑嘻嘻看着谢春红,看得谢春红不好意思。
    干活时有学习积极性高的,不忘请教和讨论。
    工地上的气氛变得活跃,不似往日死气沉沉。
    烧地、挖地,忙得不亦乐乎,还要时不时争论某个问题。
    有时争得面红耳赤,还得请张志成去决断。
    吵吵嚷嚷的,特别有生气。
    “这才是战士该有的活力嘛!”陈师长看着战士们争吵,一点儿不生气。
    “是啊!老陈啊,这些年咱们光顾着打战,忽略了战士们的文化普及,上来时完全没想起带教材书上来!”
    刘政委既是自我检讨,也是感慨。
    现在是另一个战场,虽没有枪林弹雨,但是一场长期、持久的建设、改造。
    需要坚强的革命意志,孤寂、苦寒,更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粮食。
    上来前,对形势认知不足,几个月来,战士们士气越来越低落。
    今天这一提议,战士们热情高涨。
    “张同志,藏语你好怎么说?”谢春红俏皮道。
    “赛巴旺!”张志成道。
    “赛巴旺!”谢春红跟着学。
    “赛巴旺!”其他战士也笑嘻嘻跟着念。
    “那对不起呢?”谢春红又问。
    “冠达!”张志成又道。
    “冠达!”谢春红重复。
    工地上边干活边学习,没一会儿,这些简单的藏语都学会。
    “赛巴旺!”“冠达!”“古特江哇(你吃了吗?)”“阿拉哇(你在哪儿?)”
    大家嘻嘻哈哈说着藏语,以为很难的藏语就这么学会了。
    “咳咳咳,你这就捻上?”老冯卷着枯叶抽,呛得直咳嗽。
    “嗯!”冯素莲从柴火堆里找了根光滑小树枝,剥掉树皮做纱锭。
    右手捏着羊毛,拇指、食指轻轻捻着,左手拿着小木棍缠绕,一根线从右手源源不断出来。
    老冯傻傻看着,这还真的能行?神了!
    手中羊毛快完,再抓一团在手中,如此反复,小木棍没一会儿变成一大团毛线球。
    又换一根小木棍接着捻,毛线中粗,灰白灰白的本色。
    炊事班的战士们看冯素莲像变戏法一样,都好奇地围观。
    有学着捻线的,捻出一截毛毛虫,还是断的。
    “毛手毛脚的,别浪费!”老冯看着心疼,拍了拍调皮战士的手。
    没忍住问道:“小冯,你拿啥织毛衣?”
    这姑娘一口气缠了三大土坨毛线,又开始第四坨。
    他没织过毛衣,但见过,不是得有毛线针么?
    “啊?”冯素莲干得起劲儿,老冯这一问,愣住。
    对哦,毛线针呢?
    拍拍脑袋,怎么老是冒冒失失的,顾头不顾尾!
    目光在四周逡巡一圈,最后投向厨房,去柴火堆里扒拉一阵。
    “有啦!”拿着几根略微细直的树枝出来,笑呵呵道,“修一修,就能当毛线针!”
    老冯无话可说,什么都难不倒这姑娘。
    又缠了两坨,一共五个圆滚滚的毛线球,估摸着有一斤半的样子。
    见天色不早,冯素莲停下,明天继续。
    起身跺跺脚,搓了搓冻红的手,哈口气,“豌豆地该生火了!”
    下午三点半,天空上已看不到太阳。
    把四个孔洞添上柴火点燃,压成小火,堵上孔门,让它慢慢燃烧。
    “今晚咱们吃烙饼盒子饭吧!”冯素莲提议,馒头、白粥实在没味儿。
    打了面粉搅成面糊,加点儿盐和泡萝卜颗粒,锅里放一点点油烙饼。
    切成指头大小的碎块,熬粥里,很浓稠的一大锅。
    烙饼的香气飘出去,整个营地都能闻到。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7/17352/102654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