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宁王之乱(二)

推荐阅读:长生又不是不死,有事别真上星际部队:基因解放镇守禁地五百年,叛离宗门成魔修清末起义恩仇录逆流港湾我的世界:带着模组闯原神就剩半年生命,还得拯救世界?嘉佑拾遗录通天魔途原神:被迫成为七神眷属

    第一任宁王朱权,这是一个豪强级别的王爷。
    什么是豪强呢?
    在一个地方掌握绝对话语权,能够做到说一不二的,就可以被称呼为豪强。
    而宁王,镇压一地,掌握顶尖骑兵朵颜三卫,镇守边疆,说一不二。
    论及手腕,谋略,势力都不愧为一方豪强,不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
    但可惜的是,他地盘边上待着的,是堪称一代枭雄的燕王朱棣。
    英雄,豪强,枭雄,这三者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排列,英雄屈居人之下,有时候豪强可以和英雄处于相融或者并列关系,但枭雄永远至上,处于孤立,自主,自我的位置。
    枭雄既不会成为英雄,也不会让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出现豪强。
    所以,枭雄嘴里说什么平分天下之类的鬼话,基本可以当作是屁话,尤其是在他们完成了目的之后。
    似朱棣这种人,连亲儿子朱高煦也照死里忽悠,他还能有什么事是讲不出来,干不出来的?
    第一任宁王朱权,并不是一个白痴,他在失去了朵颜三卫之后,心中就已经明白,自己面前的是一个盯住皇位,充分展现出枭雄之姿态的失去理智的人。
    这一刻的言语,只能信一半,或者一半的一半,反正绝无兑现的可能。
    甚至他更明白的是,昔日藩王朱棣在做了皇帝之后,绝对没有可能会放过占据军权的兄弟们,他削藩之举,凭借其出色的手腕以及军事能力,只会更迅速,更猛烈。
    所以他并不打算找后来成为皇帝的朱棣去兑现天下对半分的承诺,甚至对方提出削藩挪地的政策他也立刻就同意了,不仅如此,他只奢求内迁的时候,能换块膏腴,富贵的地方就成。
    好歹能享几天富贵,玩一番人间胜景。
    可惜,朱棣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他对于翻脸无情这件事情,继承了他老子的优良传统,要翻脸,就翻到底。
    朱权一曰去南京,不许!二曰去江浙,不许!问何所去?
    南昌这是块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你朱权就搬家去那里吧。
    依山傍水,就是人少山多,朱棣除了没明摆着求朱权造反之外,该干的事情都干了。
    于是仇恨之种就此埋下。
    或者说,某些傻叉自以为的仇恨,就是从祖爷爷那辈种下的。
    而且自己已经得到上天帮助,燕王朱棣这一脉出的皇帝是一任不如一任。
    到了这一代的朱厚照,更是昏的和屎一样,实在是天赐良机,合该旁人做皇帝。
    所以说,天下傻子基本一个操性,只见他人缺,不见自己短。
    没有错,这个傻子,指得就是第四任宁王,朱宸濠,一个造反全靠阴谋,打仗全靠流氓的奇葩。
    这哥们准备了十几年,积攒(搜刮)了一堆金银财宝,招揽了一大堆散兵游勇,贿赂了一票朝中忠奸,甚至他还晓得养一个谋士团队。
    一个进士一个举人组成的智囊团,我们简称为求经智囊团——奔着上西天去的。
    这个求经智囊团中,扮演沙僧的是李士实,扮演唐僧的是刘养正,自认为扮演孙猴子要大闹天宫的是朱宸濠。
    这帮子人里面,唯一,起了一点点正面作用的,是李士实。
    旁的两人,基本就是那阎王叫我三更死,我一更就到他面前的傻叉。
    什么?怎么没有人扮演猪八戒?
    他但凡有个讲拆家散伙的人在,这帮子人能是奔着早登极乐去的?
    若是硬要讲,倒也有个聪明人——唐寅,也就是后来咱们熟悉的唐伯虎。
    这位仁兄只是官场失志,不是失了理智,命他还是要的。
    他通过装疯卖傻,光屁股逛窑子等方式,成功向朱宸濠证明,自己是个疯子,然后有多远就滚多远了。
    这侧面证明了朱宸濠老兄,疯与傻的并存性,人疯不可怕,就怕人蠢。
    他但凡翻一翻自家家族历史,指不定就能发现自己祖爷爷,宁王朱权特别标注过的事情,例如当年还是燕王的朱棣,他是怎么装傻的。
    相比较假装吃屎而言,光着屁股逛窑子这个行为,简直就是小儿科,这说不定还是满足个人变态喜好的行为,实在不能证明自己是真疯子。
    不过,朱宸濠愿意信便信吧,对于大家伙儿来说,一个能够被轻松搞定的祸害,才是好祸害。
    朝中大佬都这样咬牙切齿的想着,无论是首当其冲的兵部尚书陆完,还是身居文臣之顶的杨廷和。
    整个朝堂上下,全被你这蠢货坑死了!
    事实上, 朝堂之上,除了掌管兵部的王琼之外,几乎没什么人能预料到,这家伙会造反。
    他不能够啊,他凭啥?
    没见过把搜刮自己治下百姓银子塞的遍布朝野,还兴冲冲造反的傻叉啊。
    像这种亲王造反,正常来说得具备三个最基本的条件,精兵,稳固后方,政治正确的理由。
    粗俗一点来讲就是,拳头,身体跟牌坊。
    这就好比燕王时期的朱棣。
    他的拳头就是他镇守边疆多年积攒下来由他本人,二儿子朱高煦,大将张玉,邱福等人的部队。
    他的身体就是由贤惠王妃,能干世子坐镇,军民一心的北平城。
    除此之外他还得有朱允炆杀叔削藩这等不可磨灭的证据作为奉天晋难清君侧这块牌坊的理论依据。
    别小看牌坊这一道程序,凡举造反,不立招牌,那是万万不成的。
    因为从法统上来论,你就是造反,也得是继承正统才行。
    比如朱元璋本人,他就是再不喜欢,再不乐意,再想要给草原血洗一遍,也不得不承认,大哉乾元的正统性,并说明上苍给你这个王朝的国运就这么多,现在轮到我老朱家来坐江山了。
    你亲王,自家人造自家人的反,也是这个道理。
    你必须把理由讲清楚了。
    比如,我燕王朱棣今天举兵,先讲清楚了,我不是枉顾人伦,以叔叔的身份去夺侄儿的皇位,你建文皇帝的正统,我朱棣是认的。
    我燕王,在你建文皇帝面前,永远是臣子的身份,这毋庸置疑。
    但老叔叔我也得保命吧,咱们可不只是君臣,可还有一层叔侄关系在。
    不能你是皇帝,就可以随意把叔叔们当猪来宰吧。
    我是迫不得已,把蛊惑你的小人给清除掉,这是一家人可以做的事情,世人也不会讲什么。
    再三强调啊,我不是造反,我是清君侧,至于最后建文皇帝会怎么样,我永乐皇帝概不负责,要怪只能怪罪世上小人太多。
    (要命的是建文皇帝不是他亲手干掉的,而是莫名失踪,永乐皇帝一辈子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建文,对于朱棣来讲,确认死亡的建文才是好建文。)
    就这样,他还得装疯一波,等朱允炆派来的书呆子把削藩的旨意实实在在送上门,有了你先不仁,非我不义,我乃不得已反抗这个理由之后,他才大旗一举,开始造反。
    完了之后,还被各路文臣,各种舆论戳了几乎一辈子的脊梁骨。
    不得不努力做一名好皇帝,学李世民来覆盖关于自己的负面言论。
    上述,是成功的,有许多优秀经验值得学习的成功案例,然后,再看看不成功的反面典型。
    用不知道从哪些山上挖来的强盗作部队,用被自己搜刮干干净净,天高三尺的南昌作基地,用最不靠谱,最扯淡的先皇抱错孩子这个理由作牌坊。
    这就是朱宸濠。
    听闻他老婆孩子对这事是不干的,因为实在劝阻不了他,他的王妃以及三个儿子投江而死。
    说明聪明人还是有的,至少不用被人戳脊梁骨了。
    后来王阳明,王老师听闻了这件事,还专门给王妃立了碑。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强盗组成的部队战力如何,暂且不表,反正王老师用兵力还少些的一群老弱病残就给丫干了个光腚朝天。
    就单单说南昌基地吧,说实在的,就朱宸濠这么个操性,南昌百姓连活啃了他的心都有,他居然还敢把这作为自己的基本盘?
    真不能怪王老师三天克城克的叫个迅速。
    实在是南昌百姓翘首以盼王师,已经快把眼睛给盼瞎了。
    也实在是不能怪王妃不跟王爷齐心协力,就这么个情况在这里,稍微有理智一点的人类都晓得,朱宸濠在作死,玩了命的作死。
    然后朱宸濠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他兴致勃勃带着自己取经智囊团和土匪强盗大部队就去啃了安庆的砖头。
    用的强攻。
    呵呵,这同样也是个稍微有点理智的人就不会选择强攻的选项。
    安庆,水系发达,乃古代交通之要害所在,南京之门户。
    城墙高度以及厚度是按照防大炮那么建的,实心土夯砖石城墙,近现代时期几炮也就崩个口子的存在,朱宸濠选择用钢刀盾牌攻城车硬搞。
    他唯一用过的,稍微可以用一点智慧来形容的法子,就是劝降,派遣的是老家在安庆的一个可怜人。
    为什么说他是可怜人呢,这位老兄进城之后前脚被安庆总督杨锐大卸八块。
    后头知府张文锦就在砍他全家。
    说不定这位老兄能剩最后一口气听见自己亲戚哀嚎。
    实在是可怜,但凡他顶头上司不是朱宸濠这么个疯子......
    朱宸濠辗转几天,终于得到另外一个比较不幸,但是令下面士兵喜极而泣的消息。
    王老师带兵把南昌给打了下来。
    终于可以不用啃安庆城池了。
    朱宸濠经过不可置信的反复确认。
    终于知道,王老师,就是当初巡抚江西的两人之一,逃跑掉的王阳明老先生。
    当初砍死孙燧时漏掉的那个。
    朱宸濠曾经认为这是个无关轻重,不需要过多关注的人,江西巡抚他弄死不知道多少个,他王阳明算什么东西?
    除开硬骨头孙燧,基本没人能在这个岗位上坚持超过四年以上。
    当然,他现在不会这么认为了,因为王老师已经把他那“固若金汤”的基本盘给拿掉,仅仅用了几天功夫,略等于走过去打开城门这么简单。
    他认为,他的数万大军必须回转,把南昌重新夺回来才成。
    那是老窝,以前都没见过哪个造反的被端了老窝的,他朱宸濠不能给造反前辈们丢脸,在他这里开了先河。
    你看,连底下士兵都晓得,这是个什么玩意。
    一点儿智慧都没有。
    于是,他智囊团里李士实提出唯一有用的建议——不理南昌,直攻安庆,也被浪费掉。
    安庆他搞不动,你一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王阳明,我朱宸濠还能搞不过?
    抱歉,朱宸濠老兄,你是真搞不过王老师。
    不只是你,说不定就算是你祖爷爷朱权在世,同等部队的情况也搞不过王老师。
    因为王老师不是小牛,而是传说中的大牛,在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中都属于大拿级的存在。
    圣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不好意思,王老师正打算拿你朱宸濠来立功。
    然后从王老师进化为王圣人。
    言归正传,王阳明这个时候的心情其实并不轻松,他的心绪非常复杂。
    这不是因为朱宸濠过于白痴,用什么招,就上什么当,充分破坏了他当一把诸葛亮,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快感。
    ......好吧,这其实也有一部分原因,嗯,只占很小一部分。
    也不是因为朱宸濠必然会败亡的结局,会叫他获得功劳,获得爵位以及封赏。
    事实上,这是他可以不获得,或者说得到了也可以放弃的东西。
    如果没有朱宸濠,如果孙燧能够复活,如果江西根本没有这些乱子,如果南昌的百姓不必遭受来自朱宸濠的灾难。
    他王阳明,可以不立功。
    可这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孙燧以及一些正直敢言,一心为了国家,百姓而付出生命的人,已经再也没有重来的机会。
    王阳明眼睛中闪过熊熊怒火。
    来吧,朱宸濠,我就在鄱阳湖等着你,干翻你,你该结束你罪恶滔天的一生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7/17055/101477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