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曾见到过的场景

推荐阅读:盗墓:跟小哥身后摸着麒麟说oh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时空乱域末世来的迫不及防开局领媳妇,苦日子从螃蟹龙虾开始乡村里的女人娱乐:让他当明星,他只想摆烂黑龙特别行动组2小师妹重生发癫,全宗门瑟瑟发抖都市狂龙行天下

    扬州历来繁华,在南朝时期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的说法,宋元时期扬州更是督帅之所,处漕运要地,繁荣之状堪比京师。
    而且这里也是历朝历代有名的烟花之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然而扬州却在元末明初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里成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
    一则扬州城本就是蒙元的主要纳税之地,对扬州自然是非常重视,二则这里正是吴王张士诚的发迹之地,所以这里也成了他立足的根本,让不得,三则扬州毗邻应天府,而应天府是朱元璋的大本营,他的卧榻之侧又怎会允许他人酣睡?
    所以,扬州城成了多方的必争之地。
    至正十四年,元朝派“百万大军”围攻张士诚,双方鏖战扬州门户高邮,持续达三月之久。
    扬州遭遇了空前严重的战乱和人口消耗。
    后来,朱元璋收复扬州,但此时的扬州城已是破墙残垣,荒芜不堪,人口大量流失。
    经过长时间的战乱,民心思定,向往稳定生活。朱元璋深知这一点。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安养生息之。”
    大明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并开展了整顿吏治、移民屯垦运动,一时间,国家社会经济得到快速恢复。
    包括扬州在内的一些城市,在凋敝飘零中又巍巍然站了起来。
    按理说,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扬州城也该恢复到以前“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繁华之景。
    然而……
    现在出现在朱元璋和一众皇子面前的扬州,却没有他们想象中的繁华与热闹。
    街市的建筑倒是恢复了七七八八,但是人却少了。
    这与他们上一次去松江府的情况有些相似。
    但这一次不同的是,即便到了晚上,这里也没有以前热闹了,至少来说,完全比不上他们上一次去的松江府。
    最明显的标志,那就是青楼少了,没有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盛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依旧在,只是少了许多教吹箫的玉人。
    烟花之地,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地方繁华的标志,扬州更是久负盛名。
    皇子们也是因为这个盛名而要来扬州一看。
    但是眼前的景象却是让他们都有些失望,意兴阑珊。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他们去年去松江府见过那样的盛景,来之前对这里也充满了期待,但是这里竟是比不上他们去年在松江所见。
    要知道,松江府只是去年划定为特区之后才发展起来的,而扬州城是已经恢复了有五年时间了,而且底蕴也比松江那边要厚。
    没想到,就这?
    朱元璋也是有些不解,他前两年也来过扬州,怎么感觉现在扬州比前两年还不如?
    “老伯,一人一个烧饼,一碗鸭血汤。”
    朱元璋照例找个地方吃起了他喜欢的吃食,顺便了解一下情况,底层百姓的话在他看来才是最真实的。
    不一会,热气腾腾的烧饼和鸭血汤就上来了。
    朱元璋食指大动,一边喝着美味的鸭血汤一边问摊贩:“老伯,咱记得咱前两年来扬州,扬州城还挺热闹的,走在街上差点儿被姑娘拉进楼里,现在怎么感觉还不如前两年呢。”
    摊贩点头回道:“谁说不是呢。”
    朱元璋疑惑道:“到底怎么回事?是出了什么事?还是官府不作为或者乱作为?”
    “都不是。”
    摊贩摆手,这让朱元璋等人更加疑惑了。
    “那人都去哪了?”
    “打工去了呗!”
    “打工?”
    摊贩见朱元璋几人都竖耳倾听,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你知道松江府不?”
    朱元璋点头。
    摊贩继续道:“咱听说,松江府那边前一两年搞了一个什么特区,好赚钱得很,所以呀,我们这里的年轻人都跑那边干活去了,要是我再年轻几岁,我也去。”
    原来是这样。
    朱元璋等人恍然大悟般点头。
    其实之前他就已经有所猜想,只是没想到松江府那边发展得那么快,将扬州城的劳动力都给吸收过去了。
    摊贩笑道:“你们也别急,等过年的时候,这里也会重新热闹起来。”
    “为什么?”
    “因为那些年轻人去松江府干活赚了钱,过年回家就都会进城里来买东西,到那个时候,扬州城可是热闹得很哩,咱也可以多赚点钱。”
    听摊贩这么一说,朱元璋等人算是把情况都搞清楚了。
    吃完鸭血汤。
    朱元璋等人便不再停留,即刻启程前往松江府。
    松江府现在竟然连扬州城这边的劳动力都给吸收过去了,可以预想,那边应该又有大发展,比去年更进一步,甚至天翻地覆都说不定。
    所以,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还是皇子们,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过去看一看。
    然而,还没到松江府,他们就已经见到了他们不曾见到过的场景。
    扬州城通往松江府的官道上。
    此刻竟是车琳琳马萧萧,尘土飞扬,行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冠盖相望。
    朱元璋逃过荒,逃荒的时候,官道上就是一条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尾的队伍。
    但现在绝对不是逃荒。
    因为赶路的人们,都是三五成群,提着大包小包的,有说有笑,好多都是坐马车赶路。
    有些路不好的地方,竟然还堵起了马车。
    大家虽然都是行色匆匆,但眼中全都是满含归家的渴望。
    “怎么这么多人啊?”
    “他们要去哪?”
    马车上,皇子们掀开窗帘,饶有兴致的看着车窗外没见过的景象,有几位年纪小的皇子发出疑惑的声音。
    “这是归家的游子!”马皇后温情脉脉的对皇子们说道。
    “不。”
    朱元璋却是摇了摇头:“这是归家的打工人!”
    望着芸芸众生,朱元璋突然感慨万千。
    为了赚更多的银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人背井离乡,从扬州城去到松江特区打工,然而,正是有这些千千万的打工人,才有松江特区的快速发展。
    松江特区现在究竟发展得怎么样了?
    朱元璋心中愈发的期待……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893/100829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