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明史?难不成是咱大明的历史?

推荐阅读:最强赛亚人传说进球至上娱乐为王之全球第一女导演极境传说黑悟空我在异界当大圣从上山到上朝日与月之渊古今交织:冷艳女主的豪门军婚厉鬼求饶!对不起,贫道只灭不渡微醺夜,她狂撩,京圈大佬红温了

    洪武三年四月。
    朱元璋在大朝会上提出了分封藩王,拱卫大明边疆的政策,但是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一位叫做叶巨伯的文官,更是当场冒死进谏。
    “皇上,臣冒死进谏,封王万万不可啊,汉高祖刘邦封王致七国之乱,之后的西晋又是八王之乱,唐玄宗遍设藩王,最后又是安史之乱,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历史的一桩桩一件件藩王之祸都再告诉我们,万不可封王啊,皇上,分封逾制,祸患立生啊!”
    “若是皇上坚持封王,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后削其地而夺之权,则起其怨,如汉之七国,晋之诸王。否则恃险争衡,否则拥众入朝,葚则缘间而起,防之无及也!”
    朝堂上,叶巨伯说的言之凿凿,大义凛然。
    但是,朱元璋却是气急败坏,龙颜大怒。
    “公然挑拨皇家骨肉亲情,罪该万死,取咱的金弓来,乱臣贼子,当受咱一箭!”
    朱元璋在大朝会当场,就想要一箭射杀这个叫做叶巨伯的臣子。
    不过,最后朱元璋还是强行忍住了。
    在大朝会上射杀臣子,这恐怕是千古未有之事,而且当场就有其他大臣站出来劝谏道,大朝会上现血光之灾,这是极不吉利的事情。
    朱元璋这才作罢。
    但是,叶巨伯虽然没有被当场射死,但仍旧死罪难逃,直接被朱元璋命人押入刑部大狱,听候处置。
    而封王戍边之策也没有因此取消,朱元璋反而更加坚定的推行。
    因为叶巨伯一事,朝堂上没有人再敢诸多言语,但是朱元璋知道,他们当中还是有不少人对封王戍边之策颇有非议,特别是那些文臣们。
    就连马皇后,也都因为朱元璋在大朝会上想要射杀臣子不成,直接打入大牢的事情,对朱元璋多有怨言。
    老夫老妻,陷入冷战的状态。
    这一切,都让朱元璋心里很不痛快。
    封王戍边之策,并非他临时起意,而是他翻阅了无数历史书籍,借鉴历史上的各种封王政策,苦思冥想而得的政策。
    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能够理解他。
    他们只是看到了藩王的危害,难道就没有人看出封王戍边的好处吗?
    可是,作为皇帝,又不可能主动跟臣子去辩解这些东西。
    朱元璋心情郁结。
    于是,他便将政务丢给太子朱标,一个人到栖霞山的行宫住上一段时间,放松一下心情,也让这场封王风波悄然平息。
    栖霞山的行宫。
    这处行宫在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了,但是开国这几年,朱元璋忙得跟陀螺似的连轴转,哪有时间过来享受享受?
    所以,栖霞山的行宫自建成以来,朱元璋就几乎没有来过。
    现在朝局基本平稳,再加上封王这档子事,朱元璋这才想着要过来住上一住,清静清静。
    来到行宫,朱元璋好好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终于难得的睡了一个懒觉,起来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后,朱元璋便想着要去书房看看书,他这是第一次去他的行宫书房。
    然而……
    当他打开书房的门时,整个人却如遭雷击,眼睛圆瞪,就像是见了鬼一般。
    只见他的书房里,一片敞亮。
    屋内的光线很好,在柔和的光线下,屋子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书架上同样是整齐的摆放着一本本书。
    在书架的旁边,摆放了几张古色古香的桌椅。
    这显然是给人看书用的。
    可是……
    这样样式的桌椅,他保证是第一次见。
    如果说,这个书房是当初做出来的就是这样,他到底还是能够接受,但,最诡异的是,他的书房里,竟然还有一个年轻人。
    而且年轻人的打扮,也和他见过的所有年轻人的打扮不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真的是他的书房?
    朱元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眼睛,可是一切依旧没有改变。
    做梦吗?
    朱元璋用力掐了自己一把,疼痛感是那么的真实。
    不仅疼痛感,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这个时候。
    书房里的年轻人也发现了愣在门口的他,看了他一眼后,只是对他微笑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继续看自己的书。
    看得出来,年轻人并没有恶意。
    神仙?
    妖怪?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满腹疑惑,满脑子都是问号。
    “咕噜。”
    朱元璋咽了一口口水,稳住心神,尸山血海都走过来了,他怕过啥?于是,他决定进去一探究竟。
    进入书房,朱元璋在一排排书架间穿行。
    书架上面一排排整齐码放的书籍,很快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从书架上随便拿下了一本书,看了眼书名,只见书名叫做《化学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光是名字都把他看得一愣。
    而且……
    他发现书本里面的字和他平时所用的字虽然相似,但也不尽相同,那是一种简化版的汉字。
    这类简化版的汉字,其实古早就有出现了,主要应用在一些书法作品里。
    就像是最有名的书法作品,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里面就用了很多简化字,无论古今都能看得懂。
    还有在一些行草的书法作品里,书法家们为了书写更加顺畅,简化字也是经常出现。
    所以,对于通篇的简化字,他勉强能够看得懂。
    但是,对于这些文字表达出来的内容,他发现自己竟是看不懂。
    他自问不是学富五车之士,甚至从小都没得读过书识过字,但是在后来有条件之后,他猛补恶补知识,绝对算的上是颇有见地和学识。
    可是现在……
    书上面的知识对于他而言,就像是看天书一样。
    难道真的是天书?
    那个年轻人是仙人?
    朱元璋心头巨震,他完全搞不清楚现在的状况,这里明明是自己的书房,怎么好像联通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他一定要搞清楚这其中的诡异,否则他心中难安。
    放下看不懂的天书,朱元璋继续寻找,他想要寻找他看得懂的书籍。
    终于他找到了一本。
    《西游记》。
    朱元璋看了一会,搞懂了这是一本神魔志怪类小说,他一时间竟是看入迷了。
    “这位先生,不好意思,我要关门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那个年轻人向他走来,并告诉他,他要关门了。
    “哦,哦……”
    朱元璋现在还搞不懂对方的身份,不过看起来对方似乎是这个书屋的主人。
    既然人家这么说了,他也没有继续留下来的理由。
    出了门,朱元璋惊奇的发现,他又回到了他在栖霞山的行宫。
    朱元璋一阵恍惚。
    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
    朱元璋走了两步,突然想到什么,转身再去推那个门,却发现门被锁住了,根本就不去,只能等待第二天开门。
    他的书房好像被人占了?
    朱元璋没有睡好,一整晚几乎都在想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第二天。
    朱元璋在门口等到了午时,书屋终于才再次开门。
    “这么早?”
    书屋的主人有几分惊讶,不过却是微笑着打招呼。
    “啊?是啊……早。”
    朱元璋心中有无数疑问,但是他不敢轻易暴露身份,也不敢过多询问,因为还不知道对方身份,也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所以只是点头回应。
    书屋的主人也不管他,自顾自的在自己的位置上泡茶,看书,敲打自己的东西。
    朱元璋这一次并没有继续沉浸在《西游记》的世界里,而是继续寻找其他书籍。
    相比于让他沉迷的《西游记》,他感觉有更重要的东西等着他。
    果然。
    终于让他找到了,他想要的书。
    《史记》。
    这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本传世的历史巨着。
    这也是朱元璋之前读得最多的一本书之一,他对书里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这本书?
    朱元璋有些迫不及待的翻开《史记》,发现里面除了文字是使用简化过的汉字以外,和他以前熟读的《史记》,竟然一模一样。
    怎么会这样?
    难道说,这里还是原来的大明?
    可是不对呀,这里明明很多东西和大明的都不一样。
    朱元璋整个人都是懵的。
    一连几天,朱元璋每天都来这里。
    渐渐地。
    他也摸出了诡异书房的一些规律。
    书房一般是每日午时开门,然后晚上酉时关门,里面的书,有一小部分是他看过的或者听说过的,比如《史记》,比如孔孟经典等,但更多的书,他别说看过了,就是听都没听过,甚至好多看都看不懂。
    而且这里的书都是分门别类的摆放。
    他看得懂的那一小部分书,大多集中在一个叫做历史人文类的书架。
    然而……
    就在前两天,他就在这个历史人文类书架上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本让他瞬间瞳孔放大的书。
    《明史》。
    明史?难不成是咱大明的历史?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893/100828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