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铸剑炉和干尸

推荐阅读:修仙十年,下山即无敌双修:欲满大道修炼界修仙:天赋无限增长,从读书开始再世成仙支柱计划星际:我异兽巅峰扮猪吃虎怎么了混沌风云说我祸国?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她从大梁来剑出太平

    兄弟俩怀揣着紧张与期待,小心翼翼地踏入地宫临时工作室。屋内灯光略显昏暗,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只见毕若愚教授正端坐在真菌计算机与监视器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执着,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地下铁矿内的机甲大师和丧尸猴,展开探索行动。
    此刻,在幽深的地下铁矿巷道中,机甲大师那金属质感的身躯在黯淡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光泽,身旁的丧尸猴则带着诡异的气息,毛发杂乱,双眼散发着幽绿的光。它们伫立在巷道的尽头,前方一片神秘的景象逐渐映入眼帘,那便是原杉藻森林。高大粗壮的原杉藻如同远古巨人一般,深深扎根于矿床之上,其繁茂而强大的菌丝体如同无数条坚韧的触手,已将表层矿石一点点分解成了肥沃的土壤。四处燃烧着地火,那跳跃的火苗在黑暗中肆意舞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不难想象,历经亿万年的漫长岁月,地火持续燃烧,原杉藻在这高温与漫长时光的交织中,持续分解矿床,最终导致矿床塌陷,进而形成了这片巨大而神秘的空间。
    在这个独特而又与世隔绝的空间里,原杉藻仿佛是大自然的宠儿,成功躲过了 3.5 亿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生物大灭绝。在漫长的时光里,它不断进化,逐步构建起了独有的生态系统。地火燃烧源源不断地提供光和热,为这片空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那是生命循环不可或缺的气体;而真菌原杉藻则如同一位勤劳的守护者,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产生地火燃烧不可或缺的氧气,维持着空间内的气体平衡;地火燃烧后的灰烬,如同大自然馈赠的礼物,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所需的矿物质养分以及土壤,让原杉藻得以茁壮成长;而真菌原杉藻分解矿床所形成的矿粉,又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进一步促进了地火的燃烧,如此循环往复,维持着生态的微妙平衡 。
    机甲大师和丧尸猴踏入原杉藻森林,那扑面而来的神秘气息,瞬间将他们笼罩。四周高大的原杉藻如同远古巨灵,粗壮的菌柄布满粗糙的鳞甲,在昏暗的光线下,投下大片诡异的阴影。脚下的土壤散发着一股腐殖质与矿物混合的奇特气味,每一步落下,都仿佛踩在亿万年前的时光之上。
    它们小心翼翼地前行,耳边只有地火燃烧的噼啪声。尸猴警惕地蜷缩在机甲肩头,它的毛发根根直立,发出低沉的嘶吼,声音在这封闭的空间里不断回荡。机甲的动力引擎发出微弱的嗡鸣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突兀,每一步都伴随着脚下矿石被碾碎的 “嘎吱” 声,每一道细微的声响都让地宫中盯着监视器的人们神经紧绷到极致。
    机甲大师拨开层层菌丝,监视器前的人们终于看清眼前的景象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在原杉藻森林中央,一座古朴的铸剑炉静静隐匿于阴影之中。炉身由厚实的黑色玄武岩堆砌而成,岩块表面坑洼不平。炉体呈八角形,每一面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神兽浮雕,虽历经千年,神兽的轮廓依旧清晰可辨,它们张牙舞爪,仿佛随时都会挣脱束缚。
    炉的四周,环绕着巨大的风箱,风箱由古老的橡木制成,木质表面干裂,一道道缝隙如同岁月的沟壑。风箱的拉杆上,刻满了古老的符文。
    在铸剑炉的前方,摆放着一块巨大的黑色铁砧,铁砧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凹痕,那是无数次锤击留下的痕迹。铁砧旁,一把锈迹斑斑的巨锤斜靠在墙边,锤柄上的皮革早已腐朽,锤头却依旧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张灵竹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目睹眼前景象,忍不住惊呼出声:“难道这就是打造三五雌雄斩邪剑的铸剑炉?简直匪夷所思!从古至今,多少古籍被翻阅,多少研究者穷尽一生探寻,此前却从没有任何记载提及斩邪剑出自哪位铸剑师之手,现在这铸剑炉就这么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这里,实在太神奇了。”
    铸剑炉稳稳地建于一处地火之上,那地火仿佛是来自远古的神秘力量,熊熊燃烧,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炽热的温度。周围的空气都被这高温扭曲,呈现出一种奇异的波动。机甲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缓缓俯下身,机械臂上的金属关节发出低沉的运转声,随后精准地伸出机械臂将巨锤拎起。这柄巨锤造型古朴,表面刻满了奇异的纹路,那些纹路在火光的映照下仿佛在跳跃、扭动。从机甲的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显示,其重达 22 斤。对于普通人类而言,能挥动如此重量的铁锤,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堪称力量的极限。
    与此同时,丧尸猴也有所发现。在铸剑炉旁一棵原杉藻的根部,一具古干尸赫然呈现。这是一具男尸,下半身被深埋于地下,裸露在外的上半身已然干透。皮肤和肌肉组织紧紧贴合着骨骼,全身呈现出古铜色的色泽,那是岁月与神秘力量共同作用的痕迹。头部早已干缩成骷髅状,空洞的眼窝仿佛在凝视着无尽的虚空,可脸部却带着一抹神秘的微笑,那微笑中似乎蕴含着对世间万物的洞悉,又仿佛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
    在干尸的头顶上方,原杉藻的菌丝像细密的蛛网般垂落,几乎触碰到他的骷髅头。偶尔有一滴含铁的水珠从菌丝上滴落,落在干尸的颧骨上,发出清脆的声响,随后顺着凹陷的脸颊滑落,在地面上晕开一小片锈色的水渍,仿佛是干尸在岁月长河中流下的最后一滴泪 。
    自德道人满脸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毕教授,这水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此地有地火,按常理来说,应该干燥得很才对。你看这周围的岩石,都被烤得干裂,可这突兀出现的水,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
    毕若愚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监视画面。他沉思片刻,手指下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随后分析道:“这些水是从矿脉中渗透出来的,旁边不远处就是望江!你看,这矿脉的走向和江水的位置有着微妙的联系。这不仅是原杉藻得以存活至今的关键因素之一,原杉藻依赖着这特殊的水源,在这看似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存。也是矿洞没被江水倒灌的重要原因,矿脉起到了一个缓冲和引流的作用,巧妙地平衡了水压,使得矿洞在江水的威胁下依然保持稳定。”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615/99684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