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能力出众

推荐阅读:绝色世子妃民间精选惊悚鬼故事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女帝:别闹,朕怀孕了!神医下山:美女总裁要养我被宝可梦团宠的我有钞能力末世:从仙帝开始我自九天来股市亏钱小能手的日记八岁的我,制霸娱乐圈

    两人决定先去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坐下来后再继续讨论。
    宴会并不是为了方便交流而设,而是为了庆祝成就,因此形式更为正式,每桌都有固定的菜单和服务。
    当许宁和阎伟忠入座后,桌上还坐着其他几位航空工业的老面孔,以及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徐舒。
    不久后,罗扬提出了一个关于接手太行项目的问题,该项目对于重生后的许宁来说意义非凡。
    因为在他前世的记忆中,罗扬是一位杰出的歼15总指挥,却因公殉职。
    而在当前的时间线——1997年,罗扬正处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负责十一号工程的整体协调工作。
    按照协议,十一号工程并不包含AL31F发动机。既然这架飞机未来将成为我们的歼11,长期依赖俄易斯进口发动机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考虑,就像为歼8c换装国产引擎一样,最好也给歼11配备上我们自己的动力系统,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飞机进行优化改进。
    对于项目负责人罗扬而言,他希望所有这些改变能够一次性完成,以避免后续的麻烦。
    因此,他对国产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wS-10的进展十分关注。
    然而,阎伟忠却摇摇头说:“我可能无法直接参与到太行项目中了。年纪大了,旧伤复发,身体状况不允许。”
    他在早年的发动机测试工作中受过重伤,年轻时并未影响太大,但随着年龄增长,伤病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秋冬季节。
    他计划转向航空改型燃气轮机项目,这是个相对轻松的工作,也更符合他的专业背景。
    罗扬和孙琮对此感到遗憾,但他们看到旁边的许宁时,心里又有了些安慰。
    尽管许宁不专门从事航空动力研究,但在昆仑发动机定型过程中展现了重要作用。
    苏27的进气道设计优秀,机身空间宽敞,为更换发动机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作为双发飞机,它有更高的安全冗余。这意味着即便初次尝试失败,也可以采取混合配置——一台AL31F搭配一台wS-10,以此降低风险。
    谈到航改燃机,孙琮询问了涡喷14核心机改装的最新情况。
    阎伟忠回应说团队已经开发出一个初步原型用于测试,并计划移除低压组件,重新设计低压压气机和涡轮,以提升效率,服务于全燃动力舰艇。
    虽然最终版本还需要时间,但团队已经找到了几个潜在的设计方案,并将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性能对比。
    而徐舒这位擅长数值计算的专家,在一旁默默聆听。
    通常在中科院内部活动中,她习惯保持低调,但今天看着许宁积极参与讨论,她觉得自己也应该有所贡献。
    “如果在数值计算方面需要帮助,我们可以提供超算资源。”
    徐舒轻声说道,她的声音对除了许宁之外的众人来说颇为陌生。
    阎伟忠微微一愣,随即回应:
    “超算资源固然有帮助,但对我们项目进度影响最大的并不是计算能力,而是现有软件的功能和算法的局限性。”
    这句话引起了徐舒的兴趣:“具体是怎样的局限?”
    阎伟忠解释道:
    “虽然船用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与航空发动机相似,但由于使用环境、性能要求和成本控制的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航空发动机的研发。
    比如,军舰对噪音和振动的要求极其严格,特别是对于执行反潜任务的船只,而航空发动机在这方面的标准要宽松得多。
    此外,军舰可能会长时间航行于极地寒冷水域,这就要求进气口研发必须能够防止结冰,这是喷气式飞机几乎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们的速度足以避免这种情况。”
    “这些挑战涉及到了十几个不同的物理现象,如声振、热力等多物理场的交互作用。
    想要通过现有的仿真软件精确模拟,不仅难度极高,而且由于我国超算的计算速度限制,可能会比传统方法制造原型花费更多时间。
    另外,在研发时还需考虑到生产、维护和修理的便利性和经济性。
    例如,黎明厂计划采用一种特殊的不锈钢材料来制造叶片,这要求我们在研发时兼顾工艺适应性,而不是单纯追求性能。”
    “热锻过程中,材料变形、传热和组织变化相互影响,这使得有限单元法在这种需要微观组织考量的工艺中难以应用,又是一个复杂的多物理场问题。”
    阎伟忠条理清晰地阐述着问题的复杂性,显示出他在计算机仿真的深厚功底。
    徐舒没想到会遇到如此专业且深入的分析,她感到一股斗志油然而生。
    “虽然目前的工具不支持这类复杂模拟,但我们还是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
    她试图引起大家的兴趣,尤其是许宁的注意,但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阎伟忠接过话题:
    “我了解如何将这些问题分解成较为简单的单物理场或双物理场耦合问题来解决,但这需要大量的建模和编程工作,反而对计算能力的需求不是特别高。”
    徐舒惊讶于这位老专家的能力,心中对他产生了敬意。
    她意识到,面前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实则是一位深藏不露的行业先锋。
    “您也对多物理场建模有所了解吗?”徐舒问道。
    阎伟忠微微一笑,摆了摆手:“说不上研究,我在英列国访学时这些技术还未成型,所以没机会深入学习。”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许宁,继续道:“不过,最近我倒是从许博士在涡喷14项目中留下的笔记里学到了不少。
    那些资料非常详尽,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理解。”
    “哦,是许博士啊。”
    徐舒心中微微一怔,她知道许宁的能力出众,但将知识传授给他人却非易事。
    天才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未必擅长分享和引导。
    正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许宁突然听到有人提及他的名字,抬头回应道:“什么事儿?”
    “许博士,您对于多物理场仿真建模有什么见解吗?”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506/99241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