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最好的奖励

推荐阅读:儿童睡前小故事穿越成为中古战锤帝国人勿Q,成神后我在刀乱收拾烂摊子从被勇者讨伐开始体验异世界生活末法时代修魂录傅少的80年代美女征服之旅梦里寻她之心醉如诗荣总轻点骗,叶少要心疼苟活兽世:从窝囊到反撩强大兽夫开局契约绝美校长,我被全校追杀

    许宁自己也松了一口气,心中充斥着满足感。
    他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奖励。
    “恭喜你,许博士。”
    徐舒拍着手,靠近许宁耳边轻声说道:“看来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啊。”
    许宁沉浸在首次获得如此荣誉的喜悦中,他微微点头接受了徐舒的祝福,然后随着阎伟忠走向舞台。
    前两轮的颁奖环节,工作人员直接将纪念章放入木盒交给获奖者拍照留念。但这次不同,几位领导亲自为四位杰出人物颁发奖章。
    许宁看着王老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那枚金色的襟绶纪念章。
    看到这个款式,他更放松了——虽然大绶和领绶象征着更高的荣誉,但在他看来,襟绶的设计更为合适,佩戴起来也更加稳重。
    王老走上前来,熟练地将纪念章别在许宁的左胸前,并与他握手。
    “小许同志,丁主任跟我提起过你,真是年轻有为啊!”王老赞许地说。
    “感谢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许宁诚恳地回应。
    尽管脑袋还昏沉,许宁却立刻明白了这番话的分量。
    “空军的未来需要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说实话,我们现在提供的条件确实有限……”
    王老在颁奖台上简短地鼓励了几句。
    这里不是聊天的地方,几句激励之后,仪式便继续进行。
    回到座位后,许宁不时低头注视着胸前那枚金色的纪念章。纪念章的设计融合了利剑、旗帜、光芒和五星等元素,中心是断裂的米格25飞机图案,象征意义深远。
    虽然设计传统,但它背后的故事让它别具一格。
    重要的是它所承载的意义——那是荣誉的象征,让人感到无比自豪。
    当所有级别的纪念章颁发完毕,表彰仪式也宣告结束。接下来的晚宴则显得轻松随意得多,人们从会议室转移到宴会厅,享受片刻的自由时光。
    王老虽已退居二线,但对第三代战斗机项目依然关心备至,一路上他不断询问项目的进展。
    “如果一切顺利,十号工程的第一架原型机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首飞。
    由于涡喷15和涡扇10发动机的开发滞后,目前只能依赖俄制引擎。
    不过,我们在设计时已经预留了空间,以便将来更换为国产发动机。”
    611所的总工程师薛炽寿在一旁解释道。
    歼8c的成功不仅带来了压力,更成为了团队前进的动力。自1995年起,十号工程成为空军的重点项目,获得了更多资源的同时也肩负着重任。
    幸运的是,一些原本计划用于歼10的技术已经在改进后的歼8c上得到了验证,为十号工程降低了风险。
    王老听后满意地点点头,接着问道:“那十一号工程呢?”
    何明,曾带许宁参观112厂总装车间的人,提到:“按照计划,112厂负责的前两架飞机将在今年年底完成组装。
    之前遇到的制造问题,特别是数字化设计和生产中的难题,大多已解决,因此进展比预期快。
    不过,601所的团队正与苏霍伊的工程师合作,打算对飞机进行一些调整,这方面孙总比较清楚。”
    听到这里,许宁才注意到人群中不太显眼的孙琮。
    “我们打算在建立零部件生产线时,改进苏27S型飞机的生产工艺和设计。”
    孙琮解释道:
    “首先是飞机的大尺寸钛合金承力隔框,共青城目前是将两个小部件焊接在一起,但这种方式成品率低,并增加了不必要的重量。我们希望改为一次性成型技术。”
    “其次,为了解决苏27因适配N001雷达而在跨音速飞行时性能下降的问题;
    我们计划通过数字电传飞控系统和集中式飞行计算机来精确控制最大迎角,既确保安全,又提升机动性。”
    孙琮虽然讨论的是歼11的技术挑战,但大家的态度十分积极——面对问题,他们选择主动寻求解决方案。
    几位来自空三师的空军飞行员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他们所在的部队正是最早装备苏27SK的单位之一,深知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时,一个开朗的声音插了进来:“军工系统的朋友们,别忘了海军也需要新装备啊!”
    “刘老?”
    作为“航母之父”,刘老对于海军装备发展贡献巨大,看到老战友和下属们兴奋地规划未来,难免有些羡慕。
    “老刘,这里是航空工业的地盘,你可不能在这里挖墙脚哦!”另一位前辈笑着回应。
    两位相差十岁的老友,曾经共事过,现在都处于退休或即将退休的状态,开个玩笑也无妨。
    “格局要大一点嘛。”
    刘老早已准备好应对:“既然海军空军是一家,那航空和船舶工业至少也是亲戚关系,互相帮助也是应该的。”
    王老听后笑道:“帮助可以有,可能也只是优先交付海军航空兵的订单吧,毕竟海航每年的采购量也不大……”
    在航母出现之前,海军航空兵的作用似乎不那么突出。
    尽管军队的预算逐渐宽松,每年仍需采购新舰艇,导致分配给航空兵的资金有限。
    比如最近给9师25团配备的两架新飞机,就是费尽周折才争取到的。
    许宁注意到郑良群对身旁的海军同僚表示同情。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无伤大雅,但真相往往更直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刘老,面对这种情况也一时无言。
    不过,今天他不是来讨论飞机采购问题的,而是谈到了另一个重要话题:
    “关于新护卫舰的动力系统,我听说701研究所的专家们正依赖航空工业集团的帮助。”许宁解释道,回忆起上次在航展上与船舶重工701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林兵的交流。
    那次偶然相遇中,他们探讨了为新型护卫舰选择燃气轮机的可能性。
    然而,由于后续被调去解决运8运输机的问题,他未能继续参与此事。
    显然,林兵返回后已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毕竟这涉及到海军未来主战装备的设计方向,不可能轻易决定。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506/99241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