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郤氏家族的覆亡(2)
推荐阅读:穿越之我乃先天白莲、花乡、伯言传、无限领主情报,以亚人娘横推世界、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晓晓,我们走、风月坠落、绝杀!NBA冠军教练的奇迹时刻、恰好对你心动、可以穿越了,靠修行无敌很合理吧、
晋厉公本以为,所谓楚国公子茷提供这样一条线索,只是栾书的阴谋而已。但回想鄢陵之战那一幕幕,不由细思极恐。
对啊,为何曹卫宋齐等国联军迟迟不到?为什么郤至搬出六大理由,在联军尚未集结完成时便急欲开战?
郤至说什么楚军战斗力不行,但一开战,那表现出来的几乎是楚军压着晋军打!
如果不是魏锜以箭射伤楚王,晋军极可能失败!
此外,还有一个重特大疑点:楚军为什么在凌晨便把军阵摆到了晋军营前?
当时确实是有大雾不假,但楚军如此阵仗,你主战的郤至居然没有察觉?
在战场上,郤至明明有机会擒获楚王,但他不但放跑了楚王,而且还对楚王如此礼貌?
有问题,太有问题了!
自己一手培养了郤氏家族,就是想让他们得意忘形。郤氏家族现在已经是整个晋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了,当然有力量去扶持一位新国君!
自己还一直以为掌控着一切,谁料郤氏已经有动作了!
晋厉公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毕竟是一个楚国俘虏的一面之词,而且还不好调查。
本以为把控了整个局势的晋厉公开始乱了方寸,他令人召见了栾书,将情况跟栾书讲了。
栾书道,当然早有准备。他才是一切的把控者!
但栾书必须继续挖坑,必须演出影帝的水平。他犹豫着对晋厉公道:“主公,郤氏势大,且一贯来表现对主公非常忠诚。
如果单凭一介俘虏之言而诛杀大臣,对主公您不利。
既然说到了公孙周,那不妨试探一番郤氏。公孙周此时在王都洛邑,主公可以派郤至去洛邑朝见天子,暗中观察。
如果郤至私下里会见公孙周,那郤氏阴谋叛乱必然可以相信。
但如果郤至只为公事,献俘后直接回国而不去见公孙周,那臣以为那是楚国人离间之计,主公应当谨慎。”
晋厉公呆了半晌,一直以来,他只想把此时的晋国八卿来个大换血,包括这位中军将栾书。
但栾书貌似一切都是为了晋国,为了自己。如果栾书只是为了除去郤氏家族,此时的他应该马上落井下石才对。
有了楚国人的供词,再加上栾书这样的中军将,随便找些人来作个证,完全可以将郤氏悉数拿下了。但栾书却提醒自己不能随便处置,这是忠臣啊。
晋厉公再回想自己担任国君以来,自己处处剥夺栾书这位中军将立功的机会,哪怕是出征,也往往是亲征。但栾书却从来没有过怨言。
看来,自己把目标定在栾书身上,可能方向性有了问题。再说,哪怕是自己真的要重组晋国八卿班子,栾书这样老成稳重大臣,还是得用。
晋厉公立刻采纳了栾书的建议,派郤至去洛邑朝见天子。
栾书笑了,他相信自己才是掌控了一切。因为郤至还未出发,自己的亲信已经赴洛邑了。
一根短线已经放下,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这条鱼,当然是郤氏!准确讲,正是在鄢陵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甲将军郤至!
洛邑,周王朝都城,一个少年正在读着一封书信。
这位少年,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他便是公孙周,是晋国先君晋襄公的曾孙。
公孙周于公元前586年出生于洛邑,此时刚满13岁。如同很多他的同宗族人,作为晋国公族子弟,他没有资格留在晋国。
公族子弟旅居国外,是晋国的规定。所以,自晋献公开始,除了公室,晋国已经没有公族了。公族子弟,一律在国外生活。
公孙周的爷爷公子捷本就是晋襄公次子,由于这条规定,就选择了大周王朝都城洛邑生活。
公孙周出生后不久,父亲公孙谈英年早逝。公孙周小小年纪,便承担起了家族责任,晋国公室其中一个小宗家族的责任。
家族责任,当然是重大的。公孙周自懂事起,就立志要履行好这个责任。
公孙周非常聪明,更兼好学,他师从周王室卿士单襄公,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本事。
但晋国流亡在外的公族子弟长得英俊潇洒、情商智商皆高的多了去了,公孙周却偏偏被栾书看上了。
时也命也运也,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到这时,原本可以好好在王朝都城洛邑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公孙周,就这样被动地卷入了晋国史上一场无与伦比的内部权力斗争。
直到这个时候,公孙周还仅仅是晋国中军将栾书手里的一颗棋子,一颗欲置郤氏家族于死地的棋子,一颗中军将栾书认为可以完全掌控的棋子。
原因很简单,仅仅因为公孙周是生活在洛邑的晋国公族子弟。而晋国负责王室相关事务的卿大夫,正是郤至。
此时,公孙周正读着晋国现任中军将栾书派人送来的书信,他非常激动。
这可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中军将栾书给自己写信啊,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在洛邑生活了几十年了,从来都没有中军将这样的大领导来关心过。
而现在,中军将栾书亲笔书信写给自己,那是对自己无限的关心!
公孙周虽然仅仅是十来岁的少年,但一直很关心晋国。两年前,晋国在鄢陵大败楚国,公孙周就非常激动。
说句心里话,公孙周一直希望能够回到晋国,他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祖国。
所以,此时栾书来信,怎么不令公孙周激动?
“公孙,我身为晋国中军将,负有向主公举荐人才之职。
公孙敏而好学,又是公族子弟,更奉王朝卿士单伯为师,正是晋国将来需要的人才。
希望公孙能够主动结交晋国大夫,获得一个普遍的好评,并时时关心晋国大事。
不日,主公将派卿大夫郤至朝见天子,他是一位年轻的帅才,这次鄢陵之战便主要是他的功劳,智勇双全,也是公孙你学习的榜样啊。”
公孙周非常感激,堂堂中军将来信教诲自己,更及时向自己提供卿大夫郤至的情况,以及即将来洛邑的消息。
按照栾书的意思,自己应该要求见这位郤至大人。
郤至的公差非常顺利,只是一个朝见,代表晋国向天子汇报一下近来晋国的重大事项,献上一些土物产,然后便可以回国了。
郤至非常满意,出公差越多,自己积累的功劳越大。尤其是这次鄢陵之战,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传诵自己的功劳。
虽然上次赴王室献俘没有得到天子的册封,但国君还是看重自己,连续两次派自己出使王室,看来还是在不断给自己机会。
是的,天子身边,自己得多多打点,多多笼络。下次再立一个战功,再来一次献俘,天子肯定会册封自己的。
那自己将成为郤氏家族第一位获得天子册封为卿大夫的人!凭此荣誉,自己这个位列晋国八卿末席的卿大夫,极有可能在中军将栾书退休后,直接被越级提拔为中军将!
郤至正胡思乱想着,下人来报,说公孙周求见自己。
郤至大喜,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远播,公孙周仅仅是一个少年,都仰慕自己呢。
“告诉公孙,就说我晚上亲自去拜访。”郤至知道公孙周的师傅是天子身边最为倚重的卿士单襄公,那自己应该把礼数给尽到。
于是,郤至备了厚礼,晚上亲自赴公孙周府上会见公孙周。
公孙周摆下宴席,与郤至相谈甚欢。
当然,两人谈了什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两双眼睛,已经将郤至主动会见公孙周的事给瞧得一清二楚。
这两双眼睛,一双是晋厉公派出的,一双是栾书派出的。
栾书得报后笑了,他现在只需要等待,他下的连环大招很快将会有结果了。
晋厉公得报后,勃然大怒:“郤氏果然有不臣之心!”
对啊,为何曹卫宋齐等国联军迟迟不到?为什么郤至搬出六大理由,在联军尚未集结完成时便急欲开战?
郤至说什么楚军战斗力不行,但一开战,那表现出来的几乎是楚军压着晋军打!
如果不是魏锜以箭射伤楚王,晋军极可能失败!
此外,还有一个重特大疑点:楚军为什么在凌晨便把军阵摆到了晋军营前?
当时确实是有大雾不假,但楚军如此阵仗,你主战的郤至居然没有察觉?
在战场上,郤至明明有机会擒获楚王,但他不但放跑了楚王,而且还对楚王如此礼貌?
有问题,太有问题了!
自己一手培养了郤氏家族,就是想让他们得意忘形。郤氏家族现在已经是整个晋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了,当然有力量去扶持一位新国君!
自己还一直以为掌控着一切,谁料郤氏已经有动作了!
晋厉公倒吸了一口凉气。但毕竟是一个楚国俘虏的一面之词,而且还不好调查。
本以为把控了整个局势的晋厉公开始乱了方寸,他令人召见了栾书,将情况跟栾书讲了。
栾书道,当然早有准备。他才是一切的把控者!
但栾书必须继续挖坑,必须演出影帝的水平。他犹豫着对晋厉公道:“主公,郤氏势大,且一贯来表现对主公非常忠诚。
如果单凭一介俘虏之言而诛杀大臣,对主公您不利。
既然说到了公孙周,那不妨试探一番郤氏。公孙周此时在王都洛邑,主公可以派郤至去洛邑朝见天子,暗中观察。
如果郤至私下里会见公孙周,那郤氏阴谋叛乱必然可以相信。
但如果郤至只为公事,献俘后直接回国而不去见公孙周,那臣以为那是楚国人离间之计,主公应当谨慎。”
晋厉公呆了半晌,一直以来,他只想把此时的晋国八卿来个大换血,包括这位中军将栾书。
但栾书貌似一切都是为了晋国,为了自己。如果栾书只是为了除去郤氏家族,此时的他应该马上落井下石才对。
有了楚国人的供词,再加上栾书这样的中军将,随便找些人来作个证,完全可以将郤氏悉数拿下了。但栾书却提醒自己不能随便处置,这是忠臣啊。
晋厉公再回想自己担任国君以来,自己处处剥夺栾书这位中军将立功的机会,哪怕是出征,也往往是亲征。但栾书却从来没有过怨言。
看来,自己把目标定在栾书身上,可能方向性有了问题。再说,哪怕是自己真的要重组晋国八卿班子,栾书这样老成稳重大臣,还是得用。
晋厉公立刻采纳了栾书的建议,派郤至去洛邑朝见天子。
栾书笑了,他相信自己才是掌控了一切。因为郤至还未出发,自己的亲信已经赴洛邑了。
一根短线已经放下,就等着鱼儿上钩了。
这条鱼,当然是郤氏!准确讲,正是在鄢陵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甲将军郤至!
洛邑,周王朝都城,一个少年正在读着一封书信。
这位少年,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他便是公孙周,是晋国先君晋襄公的曾孙。
公孙周于公元前586年出生于洛邑,此时刚满13岁。如同很多他的同宗族人,作为晋国公族子弟,他没有资格留在晋国。
公族子弟旅居国外,是晋国的规定。所以,自晋献公开始,除了公室,晋国已经没有公族了。公族子弟,一律在国外生活。
公孙周的爷爷公子捷本就是晋襄公次子,由于这条规定,就选择了大周王朝都城洛邑生活。
公孙周出生后不久,父亲公孙谈英年早逝。公孙周小小年纪,便承担起了家族责任,晋国公室其中一个小宗家族的责任。
家族责任,当然是重大的。公孙周自懂事起,就立志要履行好这个责任。
公孙周非常聪明,更兼好学,他师从周王室卿士单襄公,从师傅那里学到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本事。
但晋国流亡在外的公族子弟长得英俊潇洒、情商智商皆高的多了去了,公孙周却偏偏被栾书看上了。
时也命也运也,晋国内部权力斗争到这时,原本可以好好在王朝都城洛邑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公孙周,就这样被动地卷入了晋国史上一场无与伦比的内部权力斗争。
直到这个时候,公孙周还仅仅是晋国中军将栾书手里的一颗棋子,一颗欲置郤氏家族于死地的棋子,一颗中军将栾书认为可以完全掌控的棋子。
原因很简单,仅仅因为公孙周是生活在洛邑的晋国公族子弟。而晋国负责王室相关事务的卿大夫,正是郤至。
此时,公孙周正读着晋国现任中军将栾书派人送来的书信,他非常激动。
这可是晋国最有权力的人、中军将栾书给自己写信啊,自己的祖父和父亲在洛邑生活了几十年了,从来都没有中军将这样的大领导来关心过。
而现在,中军将栾书亲笔书信写给自己,那是对自己无限的关心!
公孙周虽然仅仅是十来岁的少年,但一直很关心晋国。两年前,晋国在鄢陵大败楚国,公孙周就非常激动。
说句心里话,公孙周一直希望能够回到晋国,他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祖国。
所以,此时栾书来信,怎么不令公孙周激动?
“公孙,我身为晋国中军将,负有向主公举荐人才之职。
公孙敏而好学,又是公族子弟,更奉王朝卿士单伯为师,正是晋国将来需要的人才。
希望公孙能够主动结交晋国大夫,获得一个普遍的好评,并时时关心晋国大事。
不日,主公将派卿大夫郤至朝见天子,他是一位年轻的帅才,这次鄢陵之战便主要是他的功劳,智勇双全,也是公孙你学习的榜样啊。”
公孙周非常感激,堂堂中军将来信教诲自己,更及时向自己提供卿大夫郤至的情况,以及即将来洛邑的消息。
按照栾书的意思,自己应该要求见这位郤至大人。
郤至的公差非常顺利,只是一个朝见,代表晋国向天子汇报一下近来晋国的重大事项,献上一些土物产,然后便可以回国了。
郤至非常满意,出公差越多,自己积累的功劳越大。尤其是这次鄢陵之战,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传诵自己的功劳。
虽然上次赴王室献俘没有得到天子的册封,但国君还是看重自己,连续两次派自己出使王室,看来还是在不断给自己机会。
是的,天子身边,自己得多多打点,多多笼络。下次再立一个战功,再来一次献俘,天子肯定会册封自己的。
那自己将成为郤氏家族第一位获得天子册封为卿大夫的人!凭此荣誉,自己这个位列晋国八卿末席的卿大夫,极有可能在中军将栾书退休后,直接被越级提拔为中军将!
郤至正胡思乱想着,下人来报,说公孙周求见自己。
郤至大喜,看来,自己的名声已经远播,公孙周仅仅是一个少年,都仰慕自己呢。
“告诉公孙,就说我晚上亲自去拜访。”郤至知道公孙周的师傅是天子身边最为倚重的卿士单襄公,那自己应该把礼数给尽到。
于是,郤至备了厚礼,晚上亲自赴公孙周府上会见公孙周。
公孙周摆下宴席,与郤至相谈甚欢。
当然,两人谈了什么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有两双眼睛,已经将郤至主动会见公孙周的事给瞧得一清二楚。
这两双眼睛,一双是晋厉公派出的,一双是栾书派出的。
栾书得报后笑了,他现在只需要等待,他下的连环大招很快将会有结果了。
晋厉公得报后,勃然大怒:“郤氏果然有不臣之心!”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408/100605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