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道路自信

推荐阅读:现代高材生的古代传奇乡村权力轶事神话回响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原始征程邪皇:罪恶无间表白被拒,你真当我在乎吗?洪荒:悟性逆天,拜师石肌娘娘我能复制技能,但可能会变癫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一场惨烈大战过去,长兴岛还是那个万古安卧辽海的岛!长兴岛也再不是以前那个岛。
    后世曾有位伟人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王九想要拥有片根基之地?想要建设片…能逐渐实现理想的和平之地?和平却只能建立在刀锋之上!和平只能建立在舰队射程之内……
    既然终有一战!
    那么,迟战不如早战!被动而战不如主动、主场之战。
    为何这么说?
    其实,已经能读懂真正历史的王九,在当初占据皮岛之时,就已反复研究过岛屿的攻防战。
    王九认为,八十多年前的双屿岛攻防战十分经典?很有借鉴意义。
    位于舟山群岛的双屿岛,是明朝东南的重要海贸枢纽。
    嘉靖早期,葡萄牙人占据该岛,与明朝海盗及走私商人合作,使其成为繁荣的走私中心!威胁明朝的海防和税收。
    所以嘉靖联合北党,对南边贵人们动手了。占据大义的官军!开始进攻贵人暗操下的双屿岛。
    前期,双屿岛守卫得固若金汤,守军守得很牢固,让官军无从下手!官军连连失利、却没受重创……
    后期,反应过来的官军不再直接进攻!而以强大兵力、体量从外围封锁双屿岛!令双屿岛从物资上先不战自溃。等守军的粮、弹即将耗尽,再大举的激烈进攻!这才将双屿岛的守军彻底清剿。
    此战中。
    守方表现:
    葡萄牙人及海盗在双屿岛…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炮台和堡垒,并凭借先进火器和船只,多次击退明朝水师进攻。他们熟悉地形,利用岛屿优势进行有效防御。
    攻方表现:
    后来,明朝派朱纨率军进攻双屿岛。朱纨直接锁岛,切断岛上补给,随后集结优势兵力,逐步推进。经过激烈战斗最终攻占双屿岛。
    结果与影响。
    此战不仅收复了双屿岛,还打击了海上走私,巩固了海防。而明朝能胜利,展示了锁岛才是夺岛最有效、厉害的手段!而非直接攻击。
    双屿岛之战中,葡萄牙人和海盗…凭借坚固防御和火器优势,展现了至强防守能力;而朱纨则通过战略封锁…成功攻占岛屿!体现了大陆对岛屿的控制力。
    是的!大陆攻岛,长期、有效的封锁,才是最致命的杀手锏。
    但,长兴区别于双屿岛之处,是贵人们没有大义名份。
    所以,贵人们很难实现长期而公然的封锁!所以,它不得不借重、逼迫建奴这个打手!所以,只要能将其打手打残、打怕、打服!才是和平的基础与保障。
    也因此!战前……
    王九所有动作,都在引诱、逼迫明暗之敌!给他们以极其主动、有利的位置,予其极大希望!以使他们都拿出能拿出的军力……
    如此,才能一战打残贵人们的两个打手:建奴、登莱水师!
    这两个打手才是贵人最大的武力支撑。
    建奴自不必说,辽沈新得!又接连占据辽东八十余城堡,正是气势如虹、兵威赫赫之时。
    登莱水师经南边一年多来持续加强!已成明朝最强大水师之一。它对标、且意欲碾压的就是皮岛水师!令皮岛不得不一直隐忍着。
    必须先打残这两个打手!因为长兴岛要建立的政体需要,需要一个和平环境!需要时间发展。
    经历过无数生死,见识过王府的荣耀与困苦!特别是亲眼见过…千年躺平吸血的孔府!以及孔府衍圣公父女之间…那种耸人听闻的无情无义后!王九无比坚信:
    那个古今中外唯一的真正盛世!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最可能人人祥乐的社会模板。值得他为之牺牲了一切、为之恒久地奋斗。
    王九还坚信:他所要为之奋斗的道路,那是一条经过历史验证的、无比正确的道路。
    前世身在其中,还要承受恶意资本控制下的各种平台洗脑!所以不懂。今生,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加之机缘巧合下,从底层到顶层都深入其中后!于是……
    能看懂历史的凉薄!就能看懂历史的厚重。而中华的魅力!就在于有真正、持续的历史文化。
    ……
    新中国的建立,是世界最艰辛的现代政体建立过程!没有之一。
    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渐渐觉醒。于是,经过百年前赴后继的努力,将世界所有政体都试验过一次。
    自鸦片战争(1840-1842)后,在政体探索上经历了多次重大尝试。这些尝试既是对民族危机的回应,也是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探索。
    王九曾分阶段反复研究、解析过其背景、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前奏:洋务运动
    从林则徐的睁眼看世界,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郭嵩涛等的艰难开始,到张之洞等人的渐趋有成!结果,被一次甲午海战打醒了。
    于是,单纯的技术、科技、实业等层面,根本不足以拯救这个伟大的国家、民族!就成为不争的共识。仁人志士对政体的探索正式开始……
    一、君主立宪制尝试(1898-1911)
    背景
    戊戌变法(1898):甲午战败后,康有为、梁启超提出君主立宪,试图通过维新改良挽救清朝,建立日本式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1906-1911):日俄战争后,清廷迫于压力宣布\"仿行宪政\",但核心权力仍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
    失败原因
    统治阶层保守势力反扑(如慈禧镇压戊戌六君子);
    改革仅停留在表面,未触及土地、官僚制度等根本问题;
    满汉矛盾激化,立宪派与革命派分歧加剧。
    意义
    首次系统提出宪政思想;
    推动新式教育、废除科举(1905),为后续变革储备人才;
    暴露清廷改革虚伪性,加速革命思潮兴起。
    二、共和制实践(1912-1927)
    背景
    辛亥革命(1911):武昌起义推翻帝制,建立亚洲首个共和国;
    临时约法(1912):确立三权分立原则,但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使其名存实亡;
    军阀割据(1916-1928):北洋政府失去权威,形成\"有共和之名,无共和之实\"的局面。
    失败原因
    缺乏成熟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基础;
    列强扶持代理人(如日本支持皖系、奉系军阀,英美支持直系军阀);
    土地问题未解决,农民未成为共和制的支持力量。
    意义
    终结两千余年帝制,树立\"主权在民\"观念;
    新文化运动(1915)兴起,民主与科学思想广泛传播;
    暴露西方制度的局限性,促使知识分子转向更彻底的革命道路。
    三、党国威权体制(1928-1949)
    背景
    国民党\"训政\"(1928):以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理论为依据,实行一党专政;
    新生活运动(1934):试图通过道德教化强化统治,但流于形式;
    抗战时期(1937-1945):战时集权体制强化,官僚资本膨胀。
    失败原因
    党内腐败严重(四大家族垄断经济等);
    忽视土地改革,失去农民支持;
    军事独裁压制民主诉求,引发中间势力倒向共产党。
    意义
    初步建立现代国家行政体系(如法币改革、税制统一);
    抗战期间维持国家主权完整,提升民族凝聚力;
    其失败证明单靠精英!完成社会革命是个伪命题。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49至今)
    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政权;
    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建立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1978):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成功关键
    彻底土地革命!赢得了占人口九成以上的广大农民支持;
    强有力的政党整合社会力量;
    渐进式改革平衡稳定与发展。
    历史突破
    解决\"国家独立\"与\"社会解放\"双重任务;
    创造后发、落后、受压迫国家的现代化新模式;
    证明此为符合国情的制度设计。
    五、历史启示
    1. 制度移植困境
    君主立宪与共和制失败表明,脱离社会基础的制度移植必然失败。如1912年国会选举中,合格选民仅占人口4%,民主是伪命题。
    2. 社会革命必要性
    国民党忽视土地问题导致崩溃,而共产党通过土改…获得占人口90%的农民支持。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解放区有1亿农民分得土地。
    3. 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1978年后中国Gdp年均增长9.5%,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证明中国的制度创新无比成功。
    上述这些政体试验!构成中国现代化的阶梯:
    君主立宪打破\"天朝\"迷梦,共和制传播民主理念,党国体制积累管理经验,最终社会主义解决根本性问题(土地、主权、工业化),完成现代国家建构。
    其实,每一次失败!都为后续探索排除了错误选项,印证了\"历史的选择性淘汰\"规律。
    ……
    被篡改的历史很凉薄!但是,能看懂的历史其实很厚重。
    王九的道路自信从何而来?百年屈辱、百年沧桑下,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与代价高昂的试错。
    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
    ……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231/97989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