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文化的传播

推荐阅读:重生从努力当学霸开始锦衣卫皇帝跑路了风雪持刀人龙战星河出马仙的自述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富二代?开局被退婚,嫂子说,我嫁你清末起义恩仇录少帅的系统崩了全球进入数据化

    “很好!”
    徐平安满意地说,“特别是李老先生,一开始还反对,现在却是最积极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真理越辩越明?”
    “不全对。”
    徐平安笑道,“是说明只要用心沟通,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那些老先生们,其实都是明白人。”
    “接下来就是细活了。”
    徐平安说,“你去准备一间大房子,让大家有个固定的工作地方。另外,每天要准备好茶点,让大家能安心工作。”
    “明白!”
    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府后院的一座偏院成了编写组的固定场所。
    每天都有人在这里讨论、写作、画图。徐平安也经常来转转,听听大家的意见。
    一天,他发现李老先生正对着一幅画发愁。
    “李老先生,怎么了?”
    “哎,”
    李老先生叹口气,“这幅画是讲信用的重要性,但总觉得不够生动。”
    徐平安看了看那幅画,是个商人在点钱的场景。
    “要不这样,”
    他想了想,“画两幅对比图。一个是守信用的商人生意兴隆,一个是失信的商人门可罗雀。”
    “妙啊!”
    李老先生一拍大腿,“这样一对比,道理就更明显了。”
    画师立即按这个意思重画,果然效果好多了。
    “徐大人,”
    李老先生感慨道,“老夫这些日子,可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哦?李老先生有什么感悟?”
    “以前总觉得商业就是赚钱,现在才明白,这里面也有大学问。”
    李老先生说,“比如这个信用,不就是我们常说的诚信吗?”
    徐平安点头:“正是这个道理。商业规则说到底,不就是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具体化吗?”
    “说得好!”
    李老先生兴奋地说,“这么一想,我倒有了新的想法。”
    “什么想法?”
    “我们在讲规则的时候,可以多引用一些经典故事。让人明白,这些规则其实就是古人智慧的延续。”
    徐平安大喜:“李老先生这个主意太好了!这样一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就这样,编写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大家都干劲十足,经常讨论到深夜。
    有时候想到好的点子,半夜都要爬起来记录。
    一个月后,基础篇的初稿完成了。
    徐平安把一些识字的商人请来,让他们试着读读看。
    “怎么样?”
    他问道,“能看明白吗?”
    “能!”
    商人们都说,“虽然有些地方还要琢磨琢磨,但大致意思都明白。”
    “那你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商人们想了想,一个人说:“要是能再多加些实际的例子就更好了。”
    “对!”
    另一个人说,“最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事。”
    徐平安把这些意见都记下来,让编写组根据这些反馈进行修改。
    就在这时,赵钱孙匆匆跑来:“少主,外面有人求见。”
    “谁啊?”
    “是扬州商会的人。说是听说我们在编写商业读本,特意来讨教的。”
    徐平安眼前一亮:“快请进来!”
    原来这些人是专程从扬州赶来的。
    他们在当地办了个商业学堂,想要这本读本作为教材。
    “太好了!”
    徐平安说,“我正想找人试用呢。这样,你们先看看初稿,提提意见。等正式完成了,就先在你们那里试用。”
    扬州的人大喜:“那我们就在这里住几天,好好看看。”
    “没问题!赵钱孙,安排客房。”
    送走客人后,李老先生感慨道:“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受欢迎。”
    徐平安笑道:“这说明我们的想法是对的。大家都需要这样一本浅显易懂的商业读本。”
    “是啊。”
    李老先生说,“所以我们更要用心写好。对了,进阶篇什么时候开始?”
    “不急。”
    徐平安说,“让基础篇先试用一段时间,看看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再修改完善。”
    “徐大人说得对。”
    李老先生赞同道,“欲速则不达。”
    徐平安看着院子里忙碌的众人。
    通过这座桥,他要让更多人明白:商业的繁荣和道德的提升,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这天晚上,徐平安在书房写了一首诗:
    商道悠悠通古今,
    规矩方圆有典循。
    但求明理知常理,
    何必分明道与钱。
    赵钱孙进来收拾的时候,看到这首诗,忍不住念了出来。
    “怎么样?”
    徐平安问。
    “好!”
    赵钱孙竖起大拇指,“少主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你知道什么好?”
    徐平安笑骂道。
    赵钱孙挠挠头:“虽然不太懂诗,但我觉得这首诗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说说看。”
    “就是说,做生意也要讲道理,赚钱也要有规矩。”
    徐平安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好了,你去休息吧。明天还要忙呢。”
    看着赵钱孙离去的背影,徐平安又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大字:
    商道即人道!
    清晨,徐平安正在院子里踱步,赵钱孙急匆匆跑来:“少主,扬州来信了!”
    “哦?”
    徐平安接过信件,仔细阅读起来。
    读完后,他的眉头微微皱起:“有意思。”
    “出什么事了?”
    赵钱孙好奇地问。
    “扬州那边用咱们的读本开班授课,遇到些问题。”
    徐平安说,“学员们反映内容有点深奥,特别是那些案例,不太容易理解。”
    正说着,李老先生也来了:“徐大人,我刚收到苏州朋友的来信,也是反映类似的问题。”
    徐平安沉思片刻:“看来是我们想当然了。以为加了图画就容易明白,其实并不是这样。”
    “那怎么办?”
    赵钱孙问。
    “把编写组的人都叫来,我们开个会。”
    很快,众人聚集在大厅。
    徐平安直接说明了情况:“诸位,我们的读本出了点问题。虽然图文并茂,但还是不够通俗易懂。”
    “是啊。”
    王掌柜说,“我让我儿子看了看,他说有些地方理解起来很费劲。”
    李老先生点头:“我们写的时候,可能还是带着文人的习气。”
    “那现在怎么办?”
    有人问。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6/16003/96926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