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四竟然被称为大帝?

推荐阅读:傲世潜龙宿主的腿不是腿,塞纳河畔的春水刚修成紫霄神雷,就遇到百鬼夜行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下乡后,靠签到系统带飞姐妹谁说精神病不能破案入局之处,即为生门黑莲花穿成重生者后,彻底癫了相亲闪婚随军,真千金有亿万物资空:这是原神吗?我觉得不是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雄英说,朱棣当皇帝之后,竟然缔造了永乐盛世,还被称为大帝,也是大为惊讶。
    要知道,几千年的历史上,能被称为盛世的屈指可数。
    朱元璋吃惊地问:
    “雄英,老四到底做了什么成就,能创造一个盛世,还被称为大帝?”
    朱雄英喝了一口茶,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四叔登基之后,疏浚大运河,迁都北平,天子守国门。”
    “在北方,五次亲征蒙古,历史上封狼居胥的武将有好几位,但皇帝封狼居胥的,只有四叔一个。”
    “在南方,占领安南,把安南纳入大明实际管辖,让脱离中原五百年的安南,重新纳入中原版图。”
    “在东北,设立努尔干都司,让大明在东北的实际版图一直延伸到库页岛。”
    “在西北,消灭哈密国,设置哈密卫,积极经营西域。”
    “在西南,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彻底控制云南和贵州。”
    “在乌斯藏,实行政教合一,加强对乌斯藏的控制。”
    “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六下西洋,扬国威于万邦。”
    “文化上,编撰《永乐大典》,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二十二年,四叔病逝于最后一次亲征漠北的归途。”
    朱雄英说完,朱元璋和朱标全都惊呆了。
    迁都,疏通大运河,编最大的百科全书,六下西洋,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不但打了一个遍,还纳入实际控制。
    随便干成一样,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干成两三样,就能成为伟大的皇帝。
    老四竟然在短短二十二年,干成了这么多项伟大的成就?
    朱元璋还在心里算计着,朱棣时期的大明版图增加了多少,朱标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一个问题。
    “雄英,迁都、疏通运河、南征北战、修书、下西洋,哪一样都是要花费巨额银两,消耗巨大国力的,百姓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消耗吗?”
    朱元璋此时也回过神来,冷哼一声:
    “好大喜功,劳民伤财,把咱攒下的家业都败光了吧?”
    朱雄英摇摇头,笑道:
    “但神奇的是,永乐一朝,每年仍然可以征收高达3100万石的粮税和2000多万匹的绢纱,并没有发生几起农民起义。”
    朱元璋一听,更加震惊。
    在洪武一朝,朝廷每年最多也只能征收粮税2900万石。
    经历了四年的靖难之役,干了这么多耗费国力的事儿,永乐朝竟然税收还能大大增加。
    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老四难道挖到一座金山了?”
    朱雄英哈哈大笑。
    “要说四叔挖到一座金山,也可以这样理解。”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两百多艘各型船只,士兵两万七千多人,携带大量的货物,与西洋各国进行海外贸易。”
    “除了宣扬国威之外,给朝廷带来了近千万两的白银和二三十万两黄金的巨额收入,这才维持了帝国庞大的开支。”
    此话一出,顿时让朱元璋和朱标两人瞠目结舌。
    朱元璋完全不敢相信,疑惑地问:
    “雄英,海外蛮夷,很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跟他们做买卖,能有什么利润?”
    朱雄英笑了笑,拿起旁边的茶碗说:
    “皇爷爷,您知道这样一个茶碗,在西洋可以卖多少钱吗?”
    朱元璋瞥了一眼。
    “最多几贯钱而已,还能卖多少?”
    朱雄英笑道:
    “就算是普通的瓷器,卖一百两银子很快就会被抢购一空,像这种官窑出品的,至少得三百两银子一个。”
    “什么?三百两银子?这怎么可能?”
    这再一次颠覆了朱元璋的认知。
    “成本才几十文铜钱而已,竟然能卖几百两银子?竟然如此暴利?”
    朱雄英笑了笑,继续说:
    “我们不仅仅卖大明的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物品给西洋各国,还有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
    “我们以胡椒为例,西洋各国的胡椒价格相差非常大,在苏门答腊花一两银子买入一百斤胡椒,船队到三佛齐,就可以卖二两黄金。”
    朱元璋刚刚听了瓷器的巨大价差,对这个胡椒的价差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过,这也让他明白了,海外贸易不仅仅只是把大明的东西卖给别人,还可以当这种二道贩子。
    朱标皱眉沉思片刻,说道:
    “雄英,就算他们能买我们大明的产品,可是,我大明地大物博,他们那里也没有什么我们需要的东西。”
    “这样的贸易,于我们又有何益?”
    朱雄英已经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继续说:
    “西洋也有很多物产,是我们大明没有的,或者数量不多的。”
    “比如玉石,珠宝,香料,药材,种子,或者大米。”
    朱元璋对玉石珠宝不感兴趣,一听说大米,就问道:
    “大米?难道我们大明还需要从西洋购买大米吗?”
    朱雄英说:
    “在中南半岛,安南、暹罗、缅甸、占城、真腊这些地方,水稻一年三熟,价格很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购买一些了?”
    朱雄英又摊开地图,对皇爷爷和父亲说:
    “这里,吕宋,浡尼,有大量黄金矿山,这里,号称香料群岛,有大量堪比黄金的香料。”
    朱元璋和朱标对视一眼,心中都对这个海外贸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朱标趁机说:
    “父皇,儿臣看雄英说的有道理,咱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搞一下海外贸易?”
    因为片板不得下海的严厉海禁政策,是朱元璋坚决推行的,朱标不得不谨慎地提出这个问题。
    朱元璋皱眉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这个事情需要慎重考虑,虽然现在看来,海外贸易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但是,一来海上倭寇和海盗猖獗,二来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百姓都做买卖去了,谁还来种地,粮食如何保证?”
    朱雄英明白,这也是皇爷爷最大的顾虑,否则,他也不会实行军户、民户、匠户三类严格的户籍制度。
    要改变皇爷爷的这种观念非常难,只能一步步来。
    “皇爷爷,倭寇和海盗不是多大问题,待我过段时间从后世弄回来先进武器,可以很快将他们全部剿灭。”
    “您的这种顾虑也很有道理,不过,我们可以先不开放民间的海禁政策,以官方的形式开展。”
    “这也算是一种尝试,效果不好不影响大局,效果好的话,我们就又找到了一条民富国强的新路。”
    朱元璋点点头,拍拍朱雄英的肩膀,笑道:
    “雄英言之有理,可以先尝试一下。”
    三人说了这么多,朱标此时才意识到跑题了,赶紧问:
    “雄英,刚刚你皇爷爷问你,该如何处置你四叔?你还没有说呢。”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958/96734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