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朱元璋无奈决定退位

推荐阅读:锦衣卫皇帝跑路了风雪持刀人龙战星河出马仙的自述都重生了,谁还不是个富二代?开局被退婚,嫂子说,我嫁你清末起义恩仇录少帅的系统崩了全球进入数据化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朱标看着马皇后,说:
    “母后,父皇没有传位,哪有儿子强行上位的?这跟造反逼宫何异?”
    马皇后说:
    “你父皇今年已经67岁了,按照正常的历史,再过四年他就要驾崩了。”
    “现在大明国势强盛,你年富力强,完全可以胜任。”
    “他这一辈子吃了太多的苦,剩下四年好好享享福,说不定还能再活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
    “我知道你孝顺,但是,让父亲不要太过操心,安享晚年,这才是最大的孝顺。”
    朱标看看父皇,还是说:
    “母后,儿臣弃权,你们决定吧。”
    他虽然觉得母后说的话很对,但受几十年儒家教育,这种逼宫的事情,他还是不敢干,或者说不愿意干。
    马皇后看着常氏和朱雄英。
    “好,那我们举手表决。”
    常氏和朱雄英对视一眼,又看看其他人,犹豫了一下,都举起了手。
    马皇后笑道:
    “重八,三票赞成,一票反对,一票弃权,等雄英收复西域之后,你也功德圆满了,就退位吧。”
    朱元璋有些尴尬,脸色也有些难看。
    他万万没有想到,当了几十年的皇帝,从来没有敢忤逆他的意思,现在竟然被逼得退位。
    马皇后见状,走过去,拽着他的胳膊,柔声说道:
    “重八,标儿大了,江山交给他,没问题的。”
    “大明江山幅员辽阔,你都没有时间好好看看。”
    “等你退位之后,让允熥开着车,带着咱们走遍大明的天下,看看黎明百姓的生活,不是很好吗?”
    常氏也走过去,拽着他另一只胳膊,笑道:
    “父皇,后世也还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你都没有见识过,儿媳带着您和母后,一起去见识一下,多好啊。”
    朱标和朱雄英也都来劝他。
    朱元璋本来也已经决定退位了,只是有点舍不得,听他们这样一说,个个都来劝他,他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行了行了,退就退嘛,反正这江山迟早也是要交给标儿的。”
    “从现在开始这段时间,咱就不管事儿了,标儿继续监国理政,待西域收复,咱就正式退位,行了吧?”
    “父皇英明!”
    朱雄英说:
    “皇爷爷,后世的老人活八九十岁,都是很正常的事儿,活一百多的也有不少。”
    “你身体素质本来就好,少操些心,说不定能活一百多岁呢。”
    朱元璋哈哈大笑。
    “那不成了老妖怪了。”
    “行了,你们也别说了,咱提个建议行不行?”
    “行行行,您说。”
    “前面说的,土地公有的事儿,这会触犯太多人的根本利益,必将引起巨大的反弹,要全面执行下去并不容易。”
    “咱觉得,由咱在朝堂上提出来,用你们后世的话说,就是先在一个地方搞试点,然后标儿登基之后,再全面推广。”
    马皇后又要说话,被朱元璋抬手制止。
    “你先听咱说完,咱真的不是贪念权位。这事儿一旦提出,必然引起轩然大波,说不定引起造反都有可能。”
    “不杀一些人,根本没法搞下去。”
    “杀人的事儿,还是咱来,反正那些读书人已经认为咱是暴君了。”
    “咱杀一批,震慑所有人,标儿登基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可能就不需要大开杀戒了。”
    马皇后看他坚持这件事,也就没有反对,反正雄英收复西域也要半年时间。
    朱雄英想了想,笑道:
    “皇爷爷,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不用大开杀戒的方法,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众人都是一愣,全都看着他。
    “雄英,你说,什么方法?”
    朱雄英挥手拿出一张《大明时报》,在手中晃了晃。
    “先搞宣传,把声势造起来,让百姓知道这件事,所有百姓一听,必然坚决支持,群起响应。”
    “再让锦衣卫暗中鼓动一下,让所有百姓走上街,形成鼎沸之势。”
    朱标一听,一拍桌子,笑道:
    “对啊,雄英这办法好,声势搞大一点,如此一来,支持的声音远远大于反对的声音,造成大势所趋。”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冷哼一声。
    “真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谁反对,杀了就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马皇后和常氏当然知道宣传的作用和老百姓的威力。
    马皇后笑道:
    “重八,也不是不杀人,肯定还是会有一些人坚决反对的,那就杀。”
    “再加上雄英说的这种方法,会少杀很多人。”
    “我们的目的是把事儿办成,又不是为了杀人。”
    朱元璋点点头。
    “好吧,那就这样办。”
    “报纸的事儿,就由常氏负责,锦衣卫我来安排。”
    “报纸一出来,群情激奋,那些朝臣就慌了,肯定会马上进宫,咱再晾他们一天两天,再正式宣布。”
    “然后立即在应天府试点,把应天府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之后,剩下的就好办了。”
    朱雄英摇摇头。
    “皇爷爷,应天府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恐怕整个江苏、浙江也是非常难啃的骨头吧。”
    “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加强京城和应天府的军队。”
    朱元璋冷哼一声:
    “难道他们还敢造反不成?如果他们真的敢造反,那正好。”
    常氏凑到朱雄英的旁边,小声说:
    “雄英,你忘了,你皇爷爷我是造反起家的。”
    朱元璋瞪了他们一眼,怒道:
    “你俩嘀咕啥呢?”
    常氏笑道:
    “父皇,我对雄英说,你皇爷爷一个人抵得上千军万马,有他在皇宫坐镇,没有人敢乱动。”
    朱元璋笑了笑,有些得意地说:
    “那是。”
    众人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的方案和步骤,最终决定,由常升和傅友德两人,带领五万新军将士,来具体执行这个事儿。
    如果这事儿要是由那些长了八百个心眼子的文官来搞,又不知搞出些什么出来。
    武将虽然刚开始搞不好,但毕竟是试点,在行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也肯定没问题。
    何况,马皇后和常氏在后世待了那么多年,当年斗地主的事儿,她们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也是比较了解的。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958/9673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