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秦淼的字

推荐阅读:听泉鉴宝:少爷连麦,震惊全网小马宝莉:风之颂歌穿老九门之她认错了白月光?诡异副本:巫鬼靠靠靠靠!是谁给孙悟空系统的?修真修到末世双鸣人对比,女忍者们乐疯了!一代神帝的养成之路命运之手:谁在背后操纵?巴别塔编年

    秦淼的字是兄弟三人里边写的最好的,别人十年磨一剑,他则是十年如一日练习楷书,从启蒙开始到现在就没有断过。
    他去书局找抄书的活计,一是可以免费读书,二可以给家里省下一些笔墨。
    而抄录书本都必须以“楷书”书写。
    ……
    秦淼虽然早早辍学,但他从没放弃读书,放弃求知。
    他自幼聪慧, 虽然不算过目不忘,但是要比起一般人,要记得快,记得牢。
    刚辍学的时候,他每日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默写之前在学堂上先生教过的课本。然后将默写好的课本整理成册。
    秦家二老看着儿子这样很是心疼,他们自是清楚儿子为什么主动放弃读书。
    有一日夫妻俩叫来秦淼跟他说,“儿啊,你想读书就去读,别的不用想,爹娘供你。”
    秦淼眼角含泪,看着爹娘许久,最终还是摇头拒绝了。
    “爹娘没事的,儿子不花钱也能读书! ”
    ……
    从那时开始,他每日都会跑去镇子里的书局书铺,每日只去一家,并且只看同一本书,每一家的书只背五六页,回来后就誊写在纸上。
    如果有不认识不明白的字,他就把那字的样子记下来,回来后让弟弟去私塾问先生,问清楚了再回来讲给他听。
    如此日复一日,他零零总总的竟然抄下了二三十本书册。
    后来他在镇子给别人抄书,遇到他觉得有用的书籍,就会多抄写一份。
    再加上秦垚也会从书院那边借阅一些书本回来,秦家如今收集的书籍已经有百十册了。
    书籍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四书”“五经”,《史记》《汉书》,以及各类诗集,兵法典籍,医学典籍……
    另外,还有关于农业知识的,例如:《东鲁王氏农书》?,《齐民要术》,《泛胜之书》等等。
    还有关于建筑的《营造法式》一类,以及关于制造工艺的,例如《考工记》等等……
    就连类似《母猪的产后护理》这一类的书籍他都有!
    秦家现在几个孩子现在用的课本,就是当初秦淼默写的。
    书籍,秦淼可以靠着每日去不同书店“白嫖”,但是读书不能光靠读,还要写。
    毛笔已经被他用的变成了“笔”,写作抄写练字总不能用新纸。即便他们家买的纸是最便宜的“竹纸”,但那也是舍不得的,因为他还要用这些纸誊抄书卷。
    ……
    父爱总是很含蓄,秦大山不知道怎么去宽慰儿子,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改变家里如今的窘境,但这并不妨碍他可以为儿子做些什么。
    见儿子为这些事发愁,他便一连几日的帮着一起想办法。
    读书,无外乎笔墨纸砚书。
    书,儿子自己已经解决
    砚台,这玩意十年八年的也不用换一块儿。若是用的珍惜一些,说不准它都能把你送走……
    那就是还剩下“笔墨纸”这三样了。
    ……
    毛笔,可以想办法自己做,虽说肯定不如店里卖的好,但写字应该没问题。
    他给儿子们采买的时候听书铺的掌柜提过,毛笔的笔头一般有狼毫,羊毫?,兔毫,还有兼毫(由两种以上刚柔不同的动物毛制成)。
    羊毫,搞不到……这十里八村就没有养羊的人家。
    狼毫、兼毫,更难收集。
    那就只剩下兔毫笔了,后山就有兔子,要是能熏出来一窝兔子,那可以做好些笔。
    想到这,秦大山背上竹筐就去了后山。
    可折腾一上午,别说兔子了,毛都没见着一根……
    灰头土脸回到家,秦大山越想越不服气,咬了几口馍馍,喝了两口水,抬腿就要再去后山……
    刚一出门,正遇到给人送货的周木匠赶着骡车回村,秦大山眼睛一亮,这做不了别的毫,骡子毫也行啊。
    赶紧过去拦下周木匠,跟人家要了一把骡子的尾巴毛,跟儿子一起照着书上说的,一连做了几日,终于在快把那骡子毛都薅秃了的时候,做成了一只“骡毫笔”……
    周木匠还好,但是那骡子气的看见秦大山就尥蹶子。
    后来,那骡子老了,周木匠宰杀骡子的时候,秦大山还去送了那骡子最后一程。
    回来的时候,手里头还捧着一簸箕的骡子毛……
    周木匠眼角抽动,老骡子“死不瞑目”。
    解决了笔,那就还剩下纸和墨了。练字的纸,可以用竹片代替,制作方法其实并不难。
    先将竹子锯到一定的长度,再破成合适的宽度。然后放在加了防虫草药的水里煮,避免虫蛀。
    但秦家这些竹片只是作为练字书写使用,并不需要考虑虫蛀问题,所以煮竹这一步可以直接省略。
    只要把竹片放在火上烤,使竹片原有的汁液蒸发,避免腐坏,同时也为了方便后续竹片定型。
    在烘烤的过程中水珠就会凝结在竹子表面,就像人出的汗一样,所以这水珠就被称之为“汗青”。
    没错,就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里的那个“汗青”。
    “汗青“也被用于指代书籍或者历史。
    而随着烘烤的时间变长,竹片会褪去天然的青色,这个过程就被称为“杀青”。
    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杀青”逐渐演变为定稿的意思。而在现代,“杀青”一词常用于影视行业,表示拍摄完成。
    第三步,需要顺着竹子生长的纹理刮去表面的青皮,也叫“刮青”。
    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皮富含油脂,如果直接用墨水把字写在上面,没有附着力,墨迹就不会往下渗。
    经过“刮青”之后再写字时,墨水就会往下渗,便不会轻易被擦去。
    而且写完了洗刷干净晾干后还能再用。实在糊的不行,就把外面那一层给刨掉,这样就还是干净的小竹片。
    至于墨,秦大山用了锅底灰。
    他把整个村子的锅底灰全都刮了一遍,然后又捣了一些碳粉。收集起来后又去后山的松树林里收集松油,尝试着将这些混合再反复捶打搓成墨条。
    虽然跟正经的墨比不了,但是能将就着用。
    在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下,秦氏“笔墨纸”,终于制作完成。
    之后,秦淼在誊写的时候就用好的纸笔,做练习的时候就用:秦氏“笔墨纸”
    现在家里的小辈们练字,用的也是当初秦淼的方法
    ……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917/965785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