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推荐阅读:重生破案:我的眼睛能锁定凶手、虐锁清欢、四合院:天坑局,带妹过上好日子、神豪,我有一个随身空间、四合院,我的新生、万界仙族、黑神话,悟空!、猫灵御世:我的御兽皆灵猫、崩原铁:观影二创降临、重生秦时之风云传奇、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来福公公的这的一声大臣们面面相觑。
“臣有事上奏!”
鸿胪寺少卿宋辞站了出来。
站在队伍前面的君明尧,和站在对面的于德胜对视一眼,也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亦有事启奏。”只见二皇子君明尧跟着站出队列,朝着端坐在高高龙椅之上的皇帝拱手说道。
此时,皇帝正悠然自得地靠在龙椅背上,听到声音后微微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地看向下方,用他那一贯清淡的嗓音问道:“哦?二皇子、宋爱卿,不知你们二人所为何事要奏?”
话音刚落,一旁的宋辞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身上的衣袍猛地一掀,然后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响头,紧接着高声喊道:“臣向皇上请罪!此次微臣奉命守护神石,但因微臣失职,竟未能保护好神石,致使神石遭逢雷击,变得焦黑一片。恳请陛下降下罪责,严惩微臣!”
与此同时,跪在旁边的君明尧也跪在地上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父皇啊,儿臣这次真的是九死一生啊!差一点就再也无法见到父皇您老人家了呀!呜呜呜......”
君景离皱起眉头,满脸不悦地看着这个哭得稀里哗啦的二儿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反感:“哼!二皇子,你都已经这般年纪了,身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居然还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成何体统!”
然而,君明尧丝毫没有理会父亲的斥责,依旧自顾自地抽泣着继续说道:“父皇,儿臣实在是太冤屈啦!儿臣在回京的路途中遭遇了奸人的埋伏,他们一心想要夺取神石,并且对儿臣痛下杀手。若不是儿臣拼死抵抗,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好在最终有上苍保佑,才让儿臣得以保住性命,再次回到父皇您的身边呐!”说罢,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皇帝见状,脸色略微缓和了一些,开口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你倒是快给朕说说看,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胆子,竟敢谋害我朝的皇子?只要你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朕定会为你作主!”
于德胜缓缓地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他面色平静,丝毫未见多少恭敬之意。
只见他昂首挺胸,直面上方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高声说道:“启禀皇上,此次二皇子半路招到伏击,背后定有阴谋!有人居心叵测,妄图阻止二皇子归来啊!他们竟敢在半途设伏袭击二皇子,甚至还使用卑鄙无耻的下流手段来诋毁二皇子的清誉,实在是罪大恶极!恳请皇上明察秋毫,为二皇子主持公道。”
说到此处,于德胜不禁情绪激昂起来,声音愈发洪亮:“再者,那神石本就是上天赐予我大昭的祥瑞之物。而我们英勇无畏的二皇子,心系天下苍生,为了大昭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惜亲身涉险,毅然决然地奔赴北尦边境。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为大昭请回这难得一见的祥瑞,并与北尦达成和平协议,从而平息了这场可能殃及无数无辜百姓的战乱。如此丰功伟绩,不仅解了陛下之忧,更是我大昭之幸事啊!”
此时,端坐在龙椅上的君景离微微斜靠着身子,一只手随意地支着头部,看似漫不经心地扫视着下方众多文武百官们的神情变化。
沉默片刻之后,他才懒洋洋地开口问道:“哦?果真如此吗?那么在座的诸位爱卿当中,可还有人与安逸侯持有相同看法之人呢?”
礼部尚书董淳睿出列:“皇上,臣附议,二皇子为大昭请回来祥瑞,招人妒忌陷害,请皇上明察秋毫。”
兵部尚书郝云山:“臣附议!”
内阁学士叶文辉:“臣附议!”
……
支持二皇子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安逸侯?哼!你口口声声所说的安居乐业,难道就是如今东北州那数十万大昭子民的现状吗?他们被迫舍弃了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了好几辈子的家园,一路向南逃荒而去!这哪里有半分‘安居’可言?又何来‘乐业’之实?
想当年,我大昭十万镇北军在英勇无畏的李将军统率之下,能够稳稳地镇守边境长达数十载之久,令北方的尦族丝毫不敢轻易来犯。可为何到了你儿子手中,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竟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不仅伤亡惨重,还使得边境地区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啊!而最终呢?
敌人仅仅用了一块破石头,便轻而易举地从我们手中换走了整整一州之地!依我看呐,你们于家在这其中定然没有少捞好处吧?恐怕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和肮脏交易!”
老镇国公杨振业气愤的怒视吴德胜气愤的说道。
杨振业,是宣元帝还是东北王时期的四大将军之一,君卿侧称帝因为从龙之功四大将军都被封国公,分别是镇国公,安国公,成国公,辅国公。他们四人儿子未封世子,均被封侯三代世袭。
宣元帝四大国公目前仅剩镇国公一人还在世。其他三位已经离世。
安逸侯于德胜对镇国公的怒斥毫不在意:“国公叶所言差异,用一州之地换来大昭其他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乱兵役之苦,实乃是皇上圣明啊!”
这时就听到一声与之附议不同的声音传来:“臣有异议!”吏部尚书韩瑾瑜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异议!”
“韩爱卿有何异议?”
“陛下,据安逸侯所述,二皇子换回之祥瑞,本应庇佑大昭之黎民。然今已遭雷劈而焦黑,此乃二皇子护佑不力之过。遭雷劈如受天罚,祥瑞已逝,二皇子岂不应受罚?”
“臣附议!”
“臣附议!”
……
附议韩瑾瑜的大臣都是程老爷子的学生和君明煜暗中培养的人。
文武百官互相启奏各抒己见争论的面红耳赤。
随着来福公公的这的一声大臣们面面相觑。
“臣有事上奏!”
鸿胪寺少卿宋辞站了出来。
站在队伍前面的君明尧,和站在对面的于德胜对视一眼,也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亦有事启奏。”只见二皇子君明尧跟着站出队列,朝着端坐在高高龙椅之上的皇帝拱手说道。
此时,皇帝正悠然自得地靠在龙椅背上,听到声音后微微抬起头来,目光平静地看向下方,用他那一贯清淡的嗓音问道:“哦?二皇子、宋爱卿,不知你们二人所为何事要奏?”
话音刚落,一旁的宋辞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身上的衣袍猛地一掀,然后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响头,紧接着高声喊道:“臣向皇上请罪!此次微臣奉命守护神石,但因微臣失职,竟未能保护好神石,致使神石遭逢雷击,变得焦黑一片。恳请陛下降下罪责,严惩微臣!”
与此同时,跪在旁边的君明尧也跪在地上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起来:“父皇啊,儿臣这次真的是九死一生啊!差一点就再也无法见到父皇您老人家了呀!呜呜呜......”
君景离皱起眉头,满脸不悦地看着这个哭得稀里哗啦的二儿子,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反感:“哼!二皇子,你都已经这般年纪了,身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居然还在这里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成何体统!”
然而,君明尧丝毫没有理会父亲的斥责,依旧自顾自地抽泣着继续说道:“父皇,儿臣实在是太冤屈啦!儿臣在回京的路途中遭遇了奸人的埋伏,他们一心想要夺取神石,并且对儿臣痛下杀手。若不是儿臣拼死抵抗,恐怕早就命丧黄泉了。好在最终有上苍保佑,才让儿臣得以保住性命,再次回到父皇您的身边呐!”说罢,又是一阵嚎啕大哭。
皇帝见状,脸色略微缓和了一些,开口追问道:“既然如此,那你倒是快给朕说说看,究竟是谁有如此大的胆子,竟敢谋害我朝的皇子?只要你能拿出确凿的证据,朕定会为你作主!”
于德胜缓缓地从队列之中走了出来。他面色平静,丝毫未见多少恭敬之意。
只见他昂首挺胸,直面上方端坐于龙椅之上的皇帝,高声说道:“启禀皇上,此次二皇子半路招到伏击,背后定有阴谋!有人居心叵测,妄图阻止二皇子归来啊!他们竟敢在半途设伏袭击二皇子,甚至还使用卑鄙无耻的下流手段来诋毁二皇子的清誉,实在是罪大恶极!恳请皇上明察秋毫,为二皇子主持公道。”
说到此处,于德胜不禁情绪激昂起来,声音愈发洪亮:“再者,那神石本就是上天赐予我大昭的祥瑞之物。而我们英勇无畏的二皇子,心系天下苍生,为了大昭的黎民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惜亲身涉险,毅然决然地奔赴北尦边境。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成功为大昭请回这难得一见的祥瑞,并与北尦达成和平协议,从而平息了这场可能殃及无数无辜百姓的战乱。如此丰功伟绩,不仅解了陛下之忧,更是我大昭之幸事啊!”
此时,端坐在龙椅上的君景离微微斜靠着身子,一只手随意地支着头部,看似漫不经心地扫视着下方众多文武百官们的神情变化。
沉默片刻之后,他才懒洋洋地开口问道:“哦?果真如此吗?那么在座的诸位爱卿当中,可还有人与安逸侯持有相同看法之人呢?”
礼部尚书董淳睿出列:“皇上,臣附议,二皇子为大昭请回来祥瑞,招人妒忌陷害,请皇上明察秋毫。”
兵部尚书郝云山:“臣附议!”
内阁学士叶文辉:“臣附议!”
……
支持二皇子的官员纷纷出列附议。
“安逸侯?哼!你口口声声所说的安居乐业,难道就是如今东北州那数十万大昭子民的现状吗?他们被迫舍弃了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了好几辈子的家园,一路向南逃荒而去!这哪里有半分‘安居’可言?又何来‘乐业’之实?
想当年,我大昭十万镇北军在英勇无畏的李将军统率之下,能够稳稳地镇守边境长达数十载之久,令北方的尦族丝毫不敢轻易来犯。可为何到了你儿子手中,却落得个如此凄惨的下场?竟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不仅伤亡惨重,还使得边境地区的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啊!而最终呢?
敌人仅仅用了一块破石头,便轻而易举地从我们手中换走了整整一州之地!依我看呐,你们于家在这其中定然没有少捞好处吧?恐怕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猫腻和肮脏交易!”
老镇国公杨振业气愤的怒视吴德胜气愤的说道。
杨振业,是宣元帝还是东北王时期的四大将军之一,君卿侧称帝因为从龙之功四大将军都被封国公,分别是镇国公,安国公,成国公,辅国公。他们四人儿子未封世子,均被封侯三代世袭。
宣元帝四大国公目前仅剩镇国公一人还在世。其他三位已经离世。
安逸侯于德胜对镇国公的怒斥毫不在意:“国公叶所言差异,用一州之地换来大昭其他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乱兵役之苦,实乃是皇上圣明啊!”
这时就听到一声与之附议不同的声音传来:“臣有异议!”吏部尚书韩瑾瑜站了出来。
“皇上,臣有异议!”
“韩爱卿有何异议?”
“陛下,据安逸侯所述,二皇子换回之祥瑞,本应庇佑大昭之黎民。然今已遭雷劈而焦黑,此乃二皇子护佑不力之过。遭雷劈如受天罚,祥瑞已逝,二皇子岂不应受罚?”
“臣附议!”
“臣附议!”
……
附议韩瑾瑜的大臣都是程老爷子的学生和君明煜暗中培养的人。
文武百官互相启奏各抒己见争论的面红耳赤。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895/96487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