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穿的舒服吗
推荐阅读:恋爱投资,仙子都成醋坛子了?、新北派盗墓笔记、带着闪闪果实到妖尾、我在末世有安全屋、远古神眼之龙守帝国、为白月光妻儿祭天,要离婚你哭什么?、微醺夜,她狂撩,京圈大佬红温了、玉佩穿梦:古今双线成长录、原神,获得荒天帝模板、时空之旅:许小乐的古代奋斗史、
那眼神犹如两道冷箭,直看得两人心里发毛。赵存粮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田贵兰也眼神闪躲,不敢与秀英对视。
“你们穿的这身衣服,我记得还是用我相公的安葬费买的,这身衣服穿在身上那么多年可还舒服?”秀英目光冰冷。
赵存粮和田贵兰被说的满脸通红,嘴里还在强辩:“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秀英毫不留情地伸出两只手挑起田贵兰洗得已经变色的衣裙,“大嫂,我记得清清楚楚,做这身衣服时,你说过,你是为了我们家的面子,说是我死了男人就穿那么好的衣服会被人嚼舌根。你是长嫂,那么大的事情,你得穿体面些,还信誓旦旦地说是等云郎的葬礼过了,就把衣服给我。可结果呢?”
说着,秀英手指缓缓划过田贵兰的领口,那指尖仿佛带着丝丝寒意,吓得田贵兰大退一步,慌张地说道:“你干什么,这件衣服你若是要,那我一会儿给你送过来便是。”
她心里想着,反正这件衣服都已经被穿旧了,现在换回去也不亏,还能免得被秀英纠缠不休。
秀英却冷笑一声,笑着说:“大嫂,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我怎么能要你穿过的衣服。我可没那么寒酸。”
说完,秀英转过身,身姿优雅地走上马车,然后对王大力吩咐道:“大力,一会儿找一下翠花,和她商量一下,让这两人做工把衣服的钱还上。我不是买了周大柱的山林吗?就让他们两人去开荒挖洞吧,我想再种些药材。”
赵存粮和田贵兰惊恐地相视一眼,一想到让他们两个人去大山开荒,赵存粮和田贵兰只觉得双腿就像被抽去了骨头一般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是,夫人。”王大力神色恭敬地应下,待秀英在车内坐稳后,他熟练地挥动马鞭,驾驶着那车向山坡上跑去。
“夫人回来了,夫人回来了。”冬梅兴奋地站在院子外,眼睛紧紧盯着远处,一看到坐在马车外的王大力,便高兴得叫起来。
秀英的女儿们听到冬梅的呼喊,欢天喜地地跑了出来。
“是娘回来了。”
“大姐,你看娘买了马车,还是两匹马。”
“那马真俊,毛色光亮。”
“这马车真漂亮,车厢上的雕花精致极了。”
王大力稳稳地拉停马车,缰绳一收,马儿发出一阵嘶鸣。秀英轻轻掀开帘子,缓缓从车厢优雅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问道:“怎么样,喜欢这辆马车吗?”
小老六和小老七像两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着跑了过来,齐声喊道:“喜欢,喜欢。”
小老七拽着秀英的衣角,撒娇道:“我也要坐,娘,我要坐嘛。”
秀英笑着弯腰把两个小肉团子轻轻抱上车,“好,你们坐着去溜达溜达,不过可别跑远了,一会儿回家吃饭。”
“好的娘。”两个小家伙乖巧地回答。
小老六接着说道:“娘,让大力叔陪着我们就行。”
王大力笑着点头道:“夫人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小小姐,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秀英转过头,又满怀期待地看向几个稍大的女儿:“你们也去溜达溜达?”
几个稍大的女儿,脸上带着些许凝重,说到:“娘,我们有事情要跟您说。”
“是啊,娘,是和大伯家有关的。”另一个女儿紧接着补充道。
秀英一听,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说道:“那好,我们去堂屋说。”
几个女儿温顺乖巧地跟在秀英身后。
到了堂屋,王大丫动作麻利地端来了茶水和精致的点心,接着识趣地微微福身,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秀英一路奔波,此时确实累了,她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清香的茶水,又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起来,然后说道:“什么事情,你们说吧。”
桃花轻启朱唇,柔声道:“娘,今儿个我上街去,无意间看到耀祖带着大福大贵去了吴大娘家。瞧着他们那架势,好像是想向吴大娘学做红薯粉呢。”
石榴皱着眉头,一脸不解地说道:“娘,吴大娘居然把他们留下了,这可真怪。吴大娘不是和您的关系向来不错吗?她怎么会答应教那几个人做红薯粉,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桂花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猜测道:“娘,会不会是田贵兰和赵存粮威胁了吴大娘,所以吴大娘才迫不得已答应下来的。依我看,那几兄弟可是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得出来。”
秀英不紧不慢地吃着点心,小口喝着茶水,神色从容地慢慢说道:“别急,别急,咱们先别着急下结论,慢慢看看情况再说。现在赵家不是翠花在当家吗?说不定是翠花权衡利弊之后让他们去学的。”
桃花面忧心忡忡地说:“娘,我也心疼翠花遇到这样的人家,太不容易了。可是把红薯粉的做法交给那几人,怕是不妥阿。这要是传了出去,以后咱们的生意说不定都会受影响。”
石榴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娘,翠花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咱们家学呢?”
秀英咽下最后一块红薯,拍了拍手,不慌不忙地说道:“别急,咱们先看看是怎么回事。就算是翠花让他们来咱们这里学,你们觉得他们会拉的下这个脸吗?他们平日里趾高气昂惯了,哪能轻易低头。”
石榴一听,急忙解释道:“娘,我们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是担心这几人心术不正,学会红薯粉的做法后,万一他们为了赚快钱,把这个方子卖出去,到时候会做红薯粉的就不只是咱们一个村子了。那样一来,咱们村可就没了这独一份的优势,生意怕是要受影响啊。”
秀英拿起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角,目光柔和地看着几个女儿:“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娘真的很高兴。要知道,明年咱们附近的村子就会有人种上红薯,这是大势所趋。到时候啊,就不只有咱们一个村子有红薯了。而且依娘看,到了后年,红薯的种植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遍布整个县城。”
“你们穿的这身衣服,我记得还是用我相公的安葬费买的,这身衣服穿在身上那么多年可还舒服?”秀英目光冰冷。
赵存粮和田贵兰被说的满脸通红,嘴里还在强辩:“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秀英毫不留情地伸出两只手挑起田贵兰洗得已经变色的衣裙,“大嫂,我记得清清楚楚,做这身衣服时,你说过,你是为了我们家的面子,说是我死了男人就穿那么好的衣服会被人嚼舌根。你是长嫂,那么大的事情,你得穿体面些,还信誓旦旦地说是等云郎的葬礼过了,就把衣服给我。可结果呢?”
说着,秀英手指缓缓划过田贵兰的领口,那指尖仿佛带着丝丝寒意,吓得田贵兰大退一步,慌张地说道:“你干什么,这件衣服你若是要,那我一会儿给你送过来便是。”
她心里想着,反正这件衣服都已经被穿旧了,现在换回去也不亏,还能免得被秀英纠缠不休。
秀英却冷笑一声,笑着说:“大嫂,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我怎么能要你穿过的衣服。我可没那么寒酸。”
说完,秀英转过身,身姿优雅地走上马车,然后对王大力吩咐道:“大力,一会儿找一下翠花,和她商量一下,让这两人做工把衣服的钱还上。我不是买了周大柱的山林吗?就让他们两人去开荒挖洞吧,我想再种些药材。”
赵存粮和田贵兰惊恐地相视一眼,一想到让他们两个人去大山开荒,赵存粮和田贵兰只觉得双腿就像被抽去了骨头一般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是,夫人。”王大力神色恭敬地应下,待秀英在车内坐稳后,他熟练地挥动马鞭,驾驶着那车向山坡上跑去。
“夫人回来了,夫人回来了。”冬梅兴奋地站在院子外,眼睛紧紧盯着远处,一看到坐在马车外的王大力,便高兴得叫起来。
秀英的女儿们听到冬梅的呼喊,欢天喜地地跑了出来。
“是娘回来了。”
“大姐,你看娘买了马车,还是两匹马。”
“那马真俊,毛色光亮。”
“这马车真漂亮,车厢上的雕花精致极了。”
王大力稳稳地拉停马车,缰绳一收,马儿发出一阵嘶鸣。秀英轻轻掀开帘子,缓缓从车厢优雅地走了出来,脸上带着笑容,问道:“怎么样,喜欢这辆马车吗?”
小老六和小老七像两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着跑了过来,齐声喊道:“喜欢,喜欢。”
小老七拽着秀英的衣角,撒娇道:“我也要坐,娘,我要坐嘛。”
秀英笑着弯腰把两个小肉团子轻轻抱上车,“好,你们坐着去溜达溜达,不过可别跑远了,一会儿回家吃饭。”
“好的娘。”两个小家伙乖巧地回答。
小老六接着说道:“娘,让大力叔陪着我们就行。”
王大力笑着点头道:“夫人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小小姐,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秀英转过头,又满怀期待地看向几个稍大的女儿:“你们也去溜达溜达?”
几个稍大的女儿,脸上带着些许凝重,说到:“娘,我们有事情要跟您说。”
“是啊,娘,是和大伯家有关的。”另一个女儿紧接着补充道。
秀英一听,神色也变得认真起来,说道:“那好,我们去堂屋说。”
几个女儿温顺乖巧地跟在秀英身后。
到了堂屋,王大丫动作麻利地端来了茶水和精致的点心,接着识趣地微微福身,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房门。
秀英一路奔波,此时确实累了,她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清香的茶水,又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起来,然后说道:“什么事情,你们说吧。”
桃花轻启朱唇,柔声道:“娘,今儿个我上街去,无意间看到耀祖带着大福大贵去了吴大娘家。瞧着他们那架势,好像是想向吴大娘学做红薯粉呢。”
石榴皱着眉头,一脸不解地说道:“娘,吴大娘居然把他们留下了,这可真怪。吴大娘不是和您的关系向来不错吗?她怎么会答应教那几个人做红薯粉,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蹊跷?”
桂花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地猜测道:“娘,会不会是田贵兰和赵存粮威胁了吴大娘,所以吴大娘才迫不得已答应下来的。依我看,那几兄弟可是什么缺德事儿都干得出来。”
秀英不紧不慢地吃着点心,小口喝着茶水,神色从容地慢慢说道:“别急,别急,咱们先别着急下结论,慢慢看看情况再说。现在赵家不是翠花在当家吗?说不定是翠花权衡利弊之后让他们去学的。”
桃花面忧心忡忡地说:“娘,我也心疼翠花遇到这样的人家,太不容易了。可是把红薯粉的做法交给那几人,怕是不妥阿。这要是传了出去,以后咱们的生意说不定都会受影响。”
石榴也跟着附和道:“是啊,娘,翠花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咱们家学呢?”
秀英咽下最后一块红薯,拍了拍手,不慌不忙地说道:“别急,咱们先看看是怎么回事。就算是翠花让他们来咱们这里学,你们觉得他们会拉的下这个脸吗?他们平日里趾高气昂惯了,哪能轻易低头。”
石榴一听,急忙解释道:“娘,我们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是担心这几人心术不正,学会红薯粉的做法后,万一他们为了赚快钱,把这个方子卖出去,到时候会做红薯粉的就不只是咱们一个村子了。那样一来,咱们村可就没了这独一份的优势,生意怕是要受影响啊。”
秀英拿起手帕轻轻擦了擦嘴角,目光柔和地看着几个女儿:“你们能有这样的想法,娘真的很高兴。要知道,明年咱们附近的村子就会有人种上红薯,这是大势所趋。到时候啊,就不只有咱们一个村子有红薯了。而且依娘看,到了后年,红薯的种植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遍布整个县城。”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499/947525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