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汉农神

推荐阅读:全球冰封:开局获得修改器重生飞扬人生东游:从斗战圣佛到齐天大圣邻家护士开局充值半个铜板,系统崩溃了跳龙门穿越成青楼头牌,变成恶毒女配了老子是王,辅政王!新语新编长生女:签到,岁月悠悠我无敌

    刘臻身边一个老汉闻言,立刻问道:“明年,我等也能种这些良种?”
    “自然。”
    刘臻一笑:“这良种培育出来,不分给大家种,难道还要私藏起来不成?”
    那老汉欣喜不已,连连点头:“太好了,太好了……”
    “小人本以为,这等良种,县令一定会高价卖给那些达官贵人!”
    “根本没想过会轮得到我们这些,穷苦农民来种啊!”
    刘臻摇头:“卖给达官贵人,又能换几个钱?”
    “分享给天下百姓,让这每一亩田,都能多产粮,产好粮,才是最好的做法。”
    “若是早些年便有这些粮种,百姓们年年有富余,也不至于碰到灾年就遍地饿殍,举起造反了。”
    周遭百姓听得此言,深以为然。
    若是来年,每一亩地都能产粮400斤,按照现在平均一家一百多亩算,谁能一年就吃得完?
    “恩公真是深明大义!”
    “我等追随恩公,真是跟对了人了!”
    “也不知前世积了什么德,才能叫我等,得遇恩公啊!”
    百姓们纷纷感恩戴德。
    刘臻只是一笑,把孟村叫到身边说:“孟村,你做的很好。”
    “我原想着,若是两三年内,能培育出产量高些的粮种已是极好了。”
    “没想到这头一年,你就能有此突破,我果然,没看错你!”
    “这农事方面,你果然是个天才!”
    孟村腼腆一笑,挠着头说:“恩公谬赞!”
    “恩公给的书所述极详,我也不过是照着书上写的,勤勉了些罢了。”
    刘臻点头:“呵呵呵呵,好!有此成果还能如此谦逊,我越发喜欢你了!”
    “这杂交试验,你还要继续下去,亩产7石,还是太少了些。”
    “来年再多分你两百亩,专门作为试验田来用。”
    “争取培育出超级良种,叫他一亩地,产出10石,15石!”
    孟村重重点头:“恩公敬请放心,孟村定全力以赴,往后余生,便一头扎在这杂交技术上了!”
    周遭村民们看着孟村得此器重,既有羡慕的,也有钦佩的。
    更有人高声喊着:“多亏了孟村这小子,明年咱们地里才都能亩产7石!”
    “要我说,咱们不如给这小子塑个像吧,既为表彰,也能激励大家伙学习科学!”
    此言一出,立刻便有人回应:“我看行!”
    “嗯,那得塑好看些,叫县里的及笄的姑娘们好好瞧瞧,可别错过了这等俊才,哈哈哈哈……”
    众人顿时哄笑不已。
    不过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县民里真有几户家里有女儿的,在人群中仔细打量孟村,把他给惦记上了。
    孟村被众人搞得十分窘迫,连忙推脱道:“你们就别打趣我了……”
    “孟村何德何能,值得大家塑像?便是要塑像,也是给恩公塑像才对!”
    “若不是恩公给了杂交粮种的书,我又怎能培育出这等好种子来?”
    县民们一听也对,于是又纷纷叫嚷着,要给刘臻塑像。
    原本只是玩笑。
    刘臻却听得一脸严肃,抬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
    县民们压下热情后。
    刘臻郑重地开口道:“刘臻也不过拾人牙慧,借花献佛。”
    “这杂交技术,乃是我龙国李、袁两位大圣,穷尽一生研究、试验才得出的成果。”
    “他们一为杂交小麦之父,一为杂交水稻之父,当被世人永世铭记!”
    “当真要塑像,也要为这两位先生塑像!”
    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两位的贡献,刘臻不敢据为己有。
    县民们见刘臻如此严肃。
    便知道这两位杂交之父在刘臻心中的分量。
    于是众人争相改口。
    一人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为这两位大圣塑像!”
    又一人感叹:“此等技术,简直是夺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依我看,我等当拜这两位大圣为大汉农神!”
    “对!大汉农神!”
    “大汉农神!”
    众人高呼着“农神”之号,情绪高涨!
    刘臻默默看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农神”之号,在他看来,一点都不为过。
    袁,李两位大佬于农业领域上的成果,在这些汉末的农民眼中,可不就是神迹么?
    只是刘臻并未将两位大佬的名字告知县民。
    实在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试想几千年之后,两位大佬上学习历史。
    看着课本上两尊刻着他们名字的考古发现,难免会心生迷惑。
    ……
    秋收过后,便是农闲。
    然而新县的百姓们并没有真正的闲下来。
    他们见识到了“科技”的力量,有一个算一个。
    全都不甘落后,投入到了学习热潮当中。
    许多大老爷们为了来年能亲自用上蒸汽动力的机械犁、收割机。
    没事儿就往工坊跑,抓着蒲胜和公输望问东问西。
    新县的女子,也与别处的不同。
    刘臻从扬州回来,便极力鼓动各家女子走出家门。
    及笄的女孩们,有的跟华晴一起学习认识药材,处理药材,也有的跟刘夫人一道,养起了桑蚕。
    刘臻上次出去带回来的多是夏蚕,秋收过后,刚好吐丝结茧。
    这些女子们便又开始钻研《蜀锦制造工艺》,抽丝、纺线、染色、织造……
    不光学习工艺,还一并学了如何使用刘臻给他们造出来的抽丝机、纺线机。
    七月末的一天。
    几个女子从刘夫人那里出来。
    她们手里拿着一块才做好的丝锦,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快走,咱们把这块成品,拿给恩公看看!”
    “哎别,只是这样拿过去难免失了惊喜,依我看咱们不如把它做成衣服,直接穿在身上去见恩公!”
    “对对对,做成衣服更好些!”
    “那……做给谁穿呢?”
    “高娥身段好,给她穿!”
    “我……我不行,还是给柳宁穿吧,她也不差……”
    “怎么惦记起我来了?我,我不……”
    “要我说,咱们不妨给华晴做一身衣裳,叫她穿着去见恩公吧?”
    “好好好,说不准恩公见了,一高兴就到华佗先生那里提亲去了!咯咯咯……”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400/942700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