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渐行渐远渐无书

推荐阅读:我混赌场那些年!抗战:当初赶我走,还想我救援?瑶村情四合院之刚穿越过来就要撵我走斗罗:剑修无上姻缘模拟:师姐请不要太逆天好吗我有一剑可斩天快穿之女配醒悟后莲花楼之李莲花重生记合欢宗:从曹贼开始的日常修仙

    秦始皇陵被盗过吗?
    被盗过,至少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前文说过,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人,下过秦始皇陵,怎么又说它被盗过呢?
    如果你说这么多年,秦始皇陵没被盗过,显然一不符合人性,二不符合历史文献。
    秦始皇陵没被盗过,大家觉得不够精彩。
    不符合人性,很好理解。秦始皇陵地宫埋藏着那么多的奇珍异宝,想想就流哈喇子,怎么会没人去盗?要是挖出了宝贝,子子孙孙,几辈子都花不完。
    不符合历史文献,怎么讲?
    《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都有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地宫。
    刘邦、项羽荥阳的广武对战时,刘邦在说项羽十大罪状中,就说过,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寻仇啊!你一把大火烧了阿房宫也就算了,干什么还要掘坟?偷坟掘墓,在中国可是一件十分令人不耻的事。
    因为项羽的父亲,项燕,就是在秦灭六国时战死的,国仇家恨啊!可是,项羽报仇了,灭其国,杀其主,焚其宫,掠其宝,没必要再挖其坟了。
    《史记》、《汉书》都记载了,怎么,正史不可信?
    还真不可信。
    首先刘邦这个人,无赖出身,爱撒谎,说话就不可信,项羽的十大罪状,很可能是政治需要;其次,这事记载在《史记·高祖本纪》,出自刘邦之口,而《史记·项羽本纪》,他自己的传记中却没记载此事。这么大的事,司马迁出自刘邦之口而不入项羽传记,可想而知真伪了。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郦道元,科学家归科学家,但啥宝贝三十万人搬了三十天还搬不完?显然这也是假的。
    东汉王充《论衡·死伪》,秦始皇,葬于骊山,天下盗贼,掘其墓。
    但,天下盗贼是谁,没有指明,显然这是一句片汤话,无头无尾。
    白居易《草茫茫》诗也有说秦始皇陵被盗过。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三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
    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
    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灞陵原。
    这是一首提倡薄葬反对厚葬的诗。诗人嘛,像李白喝醉了酒,对影成三人,那是注重情绪的,又不是历史学家,就跟小说家似的,讲故事,重在精彩,怎能尽信?
    尽信书,不如无书。
    班固《汉书·刘向传》记载,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死臧椁。
    班固的意思是,一个放羊小孩,羊丢了,小孩去找羊,不小心掉进了秦始皇陵的地宫里,打着火把,失火烧了秦始皇棺椁。
    班固在这点上,都不如我这部小说严谨。前面说项羽盗陵,这里又说放羊的小孩失火烧陵,岂不前后矛盾?
    小孩,掉秦始皇陵地宫没摔死就不错了,还能找羊,岂不怪哉?秦始皇陵修了三十九年,直到秦二世二年,关东义军入函谷关止。说坍塌掉进去就掉进去了?豆腐渣工程吗?有那洞,洛阳铲早探下去了!
    当然,也可能班固故意这么写,让会读书的人看出破绽,来讽刺撰写《汉书》时,自己有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
    世上有一种学问,叫金石学,专门研究铜器和石头上的文字记录,如果秦始皇陵被盗,里面一定有文物流出,上面会有记录。
    然而,实际情况是,多年来,没有发现一个金石学家写过有关秦始皇陵文物的记载。
    秦始皇陵有多大呢?七十八个紫禁城,光封土堆高度,以现在计量单位算,一百多米,就算多年过去,高度有减,也是自古帝王中,封土堆最高的帝王陵寝。
    在秦始皇陵修建完毕后,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当秦始皇陵快修完的时候,中门突然关闭,外门从上而落,所有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全被活活困在了地宫夹层,陪着殉葬,无一人走出。
    闭中羡,下外羡门,有中,有外,可推断,秦始皇陵的地宫一定还有一个门,就是内羡门。想入地宫,要有三道门,外、中、内。外门从上至下,中门两扇分开,内门什么样,无人知晓。
    崔判官既然是酆都之主,又带着发丘和摸金挖掘秦始皇陵,岂能不提前做好准备?所以,这几年,他一直隐居于骊山之中,查看历史文献,一边挖掘秦始皇陵的封土堆,一边琢磨秦始皇陵地宫的构造。
    三泉之深的秦始皇陵,下洛阳铲,查看土质,向下挖掘,光井,就打了不下几十口。
    没办法,七十八个紫禁城大的地方,你得知道地宫在哪。直到崇祯二年端午那天,也就是华山论剑之时,崔判官的人才彻底挖通了三泉。
    六月底,再下洛阳铲时,终于听到了金属和石头的碰撞之声。
    是花岗岩和洛阳铲之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崔判官通过经验,分辨出洛阳铲带上来的石屑非骊山本地之石。
    骊山本地也无花岗岩。
    此花岗岩出自于渭水之北。
    这对崔判官来说,着实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根据文献记载,修建秦始皇陵的石头,就是来自于最近的渭北,那里盛产花岗岩。
    就在洛阳铲触碰秦始皇陵封土堆下,花岗岩石的那一刻,骊山飘起了雪花,此雪和终南山的雪一样,都是六月飞雪。
    六月飞雪,是巧合还是和盗掘秦始皇陵有什么关系?崔判官,也含糊了,不如等着黑无常带着白无常回来,再做商量。
    那时候,雪也该停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340/94074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