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推荐阅读: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化凡为仙星铁:创世女神见闻录八零大院娇娇媳,哄得京少心肝颤云鬓娇!睁眼重回嫁给国舅第三年哈利波特:从麻瓜表哥到概念法神温院长身娇体软,京圈太子爷对她上瘾星夜逆途轮回塔我混赌场那些年!

    辽东沈阳,皇太极坐在大政殿中,正在议政,当听到袁崇焕斩杀了毛文龙后,简直是大喜过望,一拍扶手,冲着殿内众人说道:“天助我也!”
    公元一六二九年,是明崇祯二年,也是后金的天聪三年。天聪,皇太极的年号。
    公元一六一六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立国大金 ,上位称汗,年号天命。称汗后的努尔哈赤,不久就赐封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和八子皇太极为四大贝勒。
    公元一六二六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受到袁崇焕重创之后,饮恨病逝。
    努尔哈赤走得急,没有立下接班人,当时有条件继承汗位的人,是四大贝勒。
    代善,虽为次子,但原为太子,本来老爹死后是第一继承人,可惜因为被告与老爹媳妇大妃阿巴亥私通,被废太子,不好再争夺继承人之位。
    阿敏,努尔哈赤侄子,从血缘上差了一层关系,而且他父亲舒尔哈齐因谋逆被处死,想继承汗位,也是痴人说梦。
    莽古尔泰虽是努尔哈赤的五子,战功赫赫,可惜为了讨好父汗,亲手杀死了自己生母富察氏,被认为品德恶劣、心狠手辣,所以无人敢推荐。
    这样,皇太极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大汗之位。
    不过,虽然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可是并不像中原王朝的皇上那样,说一不二。因为努尔哈赤虽没指定接班人,但却留下了一个八王共治的遗训。
    八王共治,在沈阳大政殿,除了皇太极的龙椅,还有给另外三大贝勒摆的椅子。
    其他四小王,没有资格。
    四小王,分别是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 和大妃阿巴亥生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四小王里,济尔哈朗今年三十周岁,除他之外,阿济格二十四岁,多尔衮十七岁,多铎十五岁。
    少数民族,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要注意多尔衮,就是如今这个十七岁的少年,在真正的历史中,未来主导了满清入关。
    崇祯帝和多尔衮,算是一代人,甚至比多尔衮还大一岁半,可是,多尔衮,就是人们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比崇祯帝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
    莽古尔泰一听袁崇焕杀了毛文龙,立刻在椅子上发言道:“大汗,既然我们没了后顾之忧,不如趁此机会,兵出山海关,一来给父汗报仇,二来也劫掠些人马牲畜、金银财宝,岂不痛快?”
    “没错,还请大汗发兵,如今毛文龙已死,再不入关,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阿敏在四大贝勒中,与皇太极关系最远,此刻为了保住位置,巴不得建功立业。
    皇太极看着椅子上的三人,两个跃跃欲试,一个不作声响,于是看向自己最欣赏的多尔衮问道:“十四弟,你怎么看?”
    多尔衮,是皇太极重点要拉拢培养的后起之秀,一是因为十四弟聪明,善谋,再一个也是想靠扶持新人,来打压军功赫赫的三大贝勒。
    “回大汗,我以为几位哥哥说得极是,我们如今声势浩大,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多尔衮心道,我又不傻,八哥都说“天助我也”了,我再不劝说进兵,岂不是不合时宜?
    “不过,我觉得此次出兵,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毛文龙虽死,可是袁崇焕还在,以目前情况来看,大金想要取代中原王朝,还是难事,但是给他们一点点震慑,是要有的。”多尔衮继续说道,“这次,弟也建议出兵,但不建议走宁远、锦州,出山海关。”
    “哦?”皇太极满脸微笑地探了探身子,“十四弟有何高见?说来听听!”
    多尔衮道:“去年,大汗带着我和多铎亲征察哈尔,蒙古人已基本被我们降服了,所以,我们可以从蒙古地盘上,绕过山海关外的明军宁锦防线,突破长城,奔袭北京,给崇祯一个措手不及。”
    “十四弟,你就不怕长途奔袭,我们后方不保,而且袁崇焕再来个围魏救赵吗?”一直没发言的代善说道,“你乳臭未干,可别异想天开!”
    皇太极心中虽有不快,但此时不好发作,因为代善不仅是自己的二哥,手中也握有两红旗的兵马,而自己虽为大汗,也不过只有两黄旗而已,真要闹起来,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
    阿敏手中握有镶蓝旗,莽古尔泰手中握有正蓝旗,而自己目前想拉拢的多尔衮和多铎,则是握有两白旗。
    皇太极和颜悦色地对代善道:“二哥,十四弟也不小了,随我征战过察哈尔,想必自有一番道理。”
    代善哼了一声,便眯起了眼睛,不再发言。
    多尔衮会意,说道:“二哥说得有理,不过弟已经计划好了。我们可以派部分兵马佯攻宁远、锦州,迷惑袁崇焕,而八旗主力大军则可以经科尔沁,驰承德,到长城脚下,重演当年蒙古人的策略,直捣京师。”
    “继续说下去!”皇太极满心欢喜。
    “这样袁崇焕就会被我们牵制,没办法围魏救赵。再有,毛文龙死,朝鲜没有了倚靠,况且他们已经对大金称臣了,就算不是真心,也不敢贸然进攻我大金。”
    “十四弟果然聪慧!”
    “但是,出兵不是在现在,而是要再等等。”
    “为何?”
    “我大金士兵,久居辽东,此番进兵,最好是在十月。到了那时候暑气已去,秋高气爽,正好厮杀。”多尔衮道,“而且辽东士兵适应天寒,十月后的天气也正适合我们。”
    “有道理!”皇太极心想,我平时没白疼这个十四弟,“可这三个月我们不能不有所作为吧?”
    “弟早就替大汗想好了。”多尔衮答道,“这三个月我们有两件事可做,一是厉兵秣马,二是派出细作。正如汉人所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好!”皇太极站起来道,“就按照十四弟所说,我们十月再进兵,这次要直捣龙庭,给崇祯来个措手不及!”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340/94073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