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中庸无为,他的政绩
推荐阅读:领主之路:从一座小岛开始、山水行记、人间乐土、这个杀手是赘婿、网王:从签到开始的网球传奇、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穿书后我靠捡宝拯救全宗门、重生七零美女画家拿捏工程师、快穿女配貌美如花、混沌神体之鸿蒙至尊、
“老相国,喝口茶,润润嗓,消消气。”
“要是因为这种事情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胡惟庸把茶盏递到李善长的手里之后,又恭敬的说道。
李善长看着一脸镇定的胡惟庸道:“老夫还没说你呢!”
“老夫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你看好这群骄兵悍将,千万不能让他们有失,你怎么能被他们蒙在鼓里呢?”
胡惟庸面对李善长的指责,俨然一副学生听教的姿态。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教训得是,可下官也有下官的难处。”
“老相国退养之后,中书左相的位置就一直缺着,我为右相,徐达也为右相。”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以武抑文’!”
“正因为陛下的这个意思很明显,所以这些个骄兵悍将,也不完全以我马首是瞻。”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如陛下所说,这些骄兵悍将打仗的时候是一把好手,可一旦不打仗了,他们就不让人省心了。”
“您也听到了,他们是嫌陛下给得太少,想要学陛下给自己的子孙‘封王’,才是主要的原因。”
李善长听到这里,也只是若有所思的重复道:“给子孙‘封王’?”
紧接着,李善长就明白了胡惟庸这话的意思。
这些做起事来,往往会胆大妄为到不计后果的骄兵悍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皇帝陛下为榜样’。
皇帝因为义子义侄发家,他们就喜欢收军中遗孤为义子义侄!
皇帝为了让嫡系子孙永远当皇帝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永享富贵,就决定要一代一代的封王封下去。
所以,他们也想着让自己的嫡系子孙永远袭爵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家底殷实。
可皇帝赏赐的这些财产,明显不足以让他们的庶出子孙也家底殷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瞒着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在家乡胡作非为!
“一群只会用拳头,不会用脑子考虑后果的武夫!”
“他们怎么就能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有皇帝可以,臣工不可以?”
李善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就‘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嘴。
胡惟庸再次宽慰道:“老相国,他们要是什么都懂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掌控他们呢?”
“您说是吧?”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善长放下茶盏之后,就又继续叮嘱道:“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再让他们胡作非为下去。”
“陛下可以忍他们一次,绝对不会再忍第二次。”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放心,他们也不是真的傻子,哪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栽第二个跟头?”
“再者说了,太子殿下对他们的惩罚也不轻,无异于扒了他们一层皮。”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们也绝不敢再瞒着我们胡作非为。”
“如此想来,这对你我二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
李善长点了点头之后,就看向太子东宫的方向道:“太子能有此手段,老夫也......”
一句‘老夫也倍感欣慰’,李善长只是在心中暗道而已。
他之所以不敢明言,只因为他虽然是‘太子少师’,但却并非朱标的直接老师。
世人所熟知的太子师,指的是朱标的启蒙老师,当世大儒‘宋濂’。
可朱标的老师又何止一位?
他李善长就是朱标在权谋和治国方面的,启蒙恩师!
胡惟庸看着这一幕,自然知道李善长在想什么。
可在他胡惟庸看来,现在却不是追忆往昔的时候,现在是该商量怎么处理他林昊的时候。
想到这里,胡惟庸当即就一脸认真道:“老相国,您还是先不要想其他的了。”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这个举报他们的‘大同县知县’林昊,我们该怎么处置?”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在看向大同县方向的同时,目光也变得逐渐深邃了起来。
“把你知道的,有关于这个林昊的事情,都说给老夫听。”
李善长话音一落,胡惟庸点了点头道:“三个月前,陛下突然就微服北巡,事先也没有给我们打过招呼,直接就走了。”
“不久前,陛下回来也是悄无声息。”
“他回来的当天下午,就把提拔他林昊的考官和吏部官员给打了一顿。”
“打完之后,又立即赏赐了一番!”
“紧接着,太子殿下就办了他们这个案子!”
“至于他们挨打受罚,皆因林昊举报的这个消息,则是因为东宫的太监,不小心说漏了嘴!”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不禁皱眉问道:“就这么多?”
“你事后没有去吏部查这个林昊的政绩底档?”
胡惟庸也是一脸狐疑道:“出了这事之后,我就去查了。”
“这个林昊在任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比起其他州县,也只能算是中等。”
“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中’字,就足以概括他的政绩底档了!”
李善长听后,也是一脸狐疑道:“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人,值得陛下对提拔他的恩人,又赏又罚?”
胡惟庸摇头道:“老相国,下官所知道的,就这些了!”
李善长没有再说话,只是缓缓的闭上双眼,认真的围绕‘林昊’二字展开思考。
他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林昊是否真的‘中规中矩,中庸无为’。
很显然,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存在。
不论是学堂里的先生,还是部门的主官,都只会记住最拔尖、最垫底、最有个性、最调皮捣蛋,或者有什么特长本事的人。
学堂里的教书先生是如此,部门主官是如此,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陛下,则更是如此。
所以,这个林昊必定不会像他的政绩底档里所写的那样,‘中规中矩,中庸无为’!
想到这里,李善长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
与此同时,他这双平时还算昏花的老眼里,突然就迸射出,他卸任之后就从来不曾有过的精光。
紧接着,他的嘴角也挂上了一抹‘豁然开朗’的弧度!......
“要是因为这种事情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
胡惟庸把茶盏递到李善长的手里之后,又恭敬的说道。
李善长看着一脸镇定的胡惟庸道:“老夫还没说你呢!”
“老夫走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你看好这群骄兵悍将,千万不能让他们有失,你怎么能被他们蒙在鼓里呢?”
胡惟庸面对李善长的指责,俨然一副学生听教的姿态。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教训得是,可下官也有下官的难处。”
“老相国退养之后,中书左相的位置就一直缺着,我为右相,徐达也为右相。”
“陛下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以武抑文’!”
“正因为陛下的这个意思很明显,所以这些个骄兵悍将,也不完全以我马首是瞻。”
“当然,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正如陛下所说,这些骄兵悍将打仗的时候是一把好手,可一旦不打仗了,他们就不让人省心了。”
“您也听到了,他们是嫌陛下给得太少,想要学陛下给自己的子孙‘封王’,才是主要的原因。”
李善长听到这里,也只是若有所思的重复道:“给子孙‘封王’?”
紧接着,李善长就明白了胡惟庸这话的意思。
这些做起事来,往往会胆大妄为到不计后果的骄兵悍将,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以皇帝陛下为榜样’。
皇帝因为义子义侄发家,他们就喜欢收军中遗孤为义子义侄!
皇帝为了让嫡系子孙永远当皇帝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永享富贵,就决定要一代一代的封王封下去。
所以,他们也想着让自己的嫡系子孙永远袭爵的同时,也让庶出子孙家底殷实。
可皇帝赏赐的这些财产,明显不足以让他们的庶出子孙也家底殷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瞒着他胡惟庸和李善长,在家乡胡作非为!
“一群只会用拳头,不会用脑子考虑后果的武夫!”
“他们怎么就能不知道,很多事情只有皇帝可以,臣工不可以?”
李善长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就‘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嘴。
胡惟庸再次宽慰道:“老相国,他们要是什么都懂了,我们以后还怎么掌控他们呢?”
“您说是吧?”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这才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李善长放下茶盏之后,就又继续叮嘱道:“话是这么说,可也不能再让他们胡作非为下去。”
“陛下可以忍他们一次,绝对不会再忍第二次。”
胡惟庸点头道:“老相国放心,他们也不是真的傻子,哪能在同一件事情上,栽第二个跟头?”
“再者说了,太子殿下对他们的惩罚也不轻,无异于扒了他们一层皮。”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他们也绝不敢再瞒着我们胡作非为。”
“如此想来,这对你我二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
李善长点了点头之后,就看向太子东宫的方向道:“太子能有此手段,老夫也......”
一句‘老夫也倍感欣慰’,李善长只是在心中暗道而已。
他之所以不敢明言,只因为他虽然是‘太子少师’,但却并非朱标的直接老师。
世人所熟知的太子师,指的是朱标的启蒙老师,当世大儒‘宋濂’。
可朱标的老师又何止一位?
他李善长就是朱标在权谋和治国方面的,启蒙恩师!
胡惟庸看着这一幕,自然知道李善长在想什么。
可在他胡惟庸看来,现在却不是追忆往昔的时候,现在是该商量怎么处理他林昊的时候。
想到这里,胡惟庸当即就一脸认真道:“老相国,您还是先不要想其他的了。”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这个举报他们的‘大同县知县’林昊,我们该怎么处置?”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在看向大同县方向的同时,目光也变得逐渐深邃了起来。
“把你知道的,有关于这个林昊的事情,都说给老夫听。”
李善长话音一落,胡惟庸点了点头道:“三个月前,陛下突然就微服北巡,事先也没有给我们打过招呼,直接就走了。”
“不久前,陛下回来也是悄无声息。”
“他回来的当天下午,就把提拔他林昊的考官和吏部官员给打了一顿。”
“打完之后,又立即赏赐了一番!”
“紧接着,太子殿下就办了他们这个案子!”
“至于他们挨打受罚,皆因林昊举报的这个消息,则是因为东宫的太监,不小心说漏了嘴!”
胡惟庸话音一落,李善长就不禁皱眉问道:“就这么多?”
“你事后没有去吏部查这个林昊的政绩底档?”
胡惟庸也是一脸狐疑道:“出了这事之后,我就去查了。”
“这个林昊在任期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比起其他州县,也只能算是中等。”
“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中’字,就足以概括他的政绩底档了!”
李善长听后,也是一脸狐疑道:“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人,值得陛下对提拔他的恩人,又赏又罚?”
胡惟庸摇头道:“老相国,下官所知道的,就这些了!”
李善长没有再说话,只是缓缓的闭上双眼,认真的围绕‘林昊’二字展开思考。
他首先思考的问题,就是这个林昊是否真的‘中规中矩,中庸无为’。
很显然,一个‘中规中矩,中庸无为’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存在。
不论是学堂里的先生,还是部门的主官,都只会记住最拔尖、最垫底、最有个性、最调皮捣蛋,或者有什么特长本事的人。
学堂里的教书先生是如此,部门主官是如此,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陛下,则更是如此。
所以,这个林昊必定不会像他的政绩底档里所写的那样,‘中规中矩,中庸无为’!
想到这里,李善长一下子就睁开了眼睛。
与此同时,他这双平时还算昏花的老眼里,突然就迸射出,他卸任之后就从来不曾有过的精光。
紧接着,他的嘴角也挂上了一抹‘豁然开朗’的弧度!......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255/93692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