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再次编筐

推荐阅读:四合院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特工大佬下山后,京圈景爷沦陷了升维前序,踏上修仙路斗罗:剑修无上乡村少年修仙梦亮剑:老李,我真不是大科学家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末日游戏之我是NPC快穿年代:暖意的悠闲人生万象独生

    这次的工程因为有了师爷的帮忙,进展得十分顺利,最终在上冻之前就已经成功完工。
    如果不是师爷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仅凭我们自己的团队力量,恐怕很难在上冻前完成这项任务。
    师爷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还亲自参与到项目中,与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师爷还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都能及时到位。
    他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如果没有师爷的鼎力相助,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和延误,甚至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工程。
    因此,魏师非常感激师爷的付出和贡献,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他合作。
    随着这个工程的完结,今年的工作也告一段落,马上就上冻了,这意味着我又要虚度一个寒冷的冬天了。
    回到家中的我,又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才把多日积累的困乏赶走。
    第四天,我终于精神饱满地起床了。看着窗外,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烦闷。
    我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打发时间。
    当我走进山间小路闲逛的时候发现路两边的荆条长的又细又长。
    看到这荆条不由的想起了秋天的时候,母亲说家里的箩筐不够用。
    我何不趁这冬天的空闲编几个萝筐让家里用呢,也可以再次巩固一下姑父教我的编筐技艺。
    说干就干,我立马返身回到家中告诉母亲我的想法。
    母亲也高兴的为我找出了割荆条的镰刀,并乐哈哈的说道:
    “孩子,你长大了,懂得自己找事做了。”
    听着母亲的夸奖,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说干就干,我拿着镰刀直奔山间小路而去。
    实际上,采割荆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的操作。
    首先,必须挑选那些生长得笔直挺拔的荆条,因为只有这样的荆条才能够满足我们对于质量和美观度的要求。
    其次,还需要仔细地观察每一根荆条的粗细程度,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的那一部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分辨、用心去感受,才能确保我们所采集到的荆条都符合标准。
    所以说,采割荆条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我在山路灌林间穿梭,寻找着符合要求的荆条。小心翼翼地将选中的荆条割断,再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旁。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采集到了一捆足够我扛得动的荆条。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兴冲冲地回家。但这一捆荆条只够编织一个萝筐。
    既然冬天没事可干,我何不多采集些荆条,多编几个萝筐呢。
    于是我用一周的时间,把采集回来的荆条堆的像小山一样。
    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心里也美滋滋的,这一堆的荆条编织十来个萝筐不成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认真地编织着箩筐。
    每一根荆条在我手中都变得灵动起来,它们相互交织、缠绕,逐渐形成了坚固而美观的箩筐。
    母亲偶尔会过来看看我的进展,眼中满是欣慰。
    经过几天的辛勤劳作,几个精致的箩筐终于完成了。
    当我把编织好的萝筐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开心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夸赞我的手艺。
    “真没白在你姑姑家呆了一个多月,这手艺学的还挺精湛的。”
    母亲把我编织的萝筐拿在手中边欣赏边说道。
    “当然了,在姑姑家的时候,姑父每天都认真的教我编织萝筐,笼筐。我学了一个多月,现在编织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我自豪的对母亲说道。
    “院子里还有这么多的荆条,再编萝筐的话咱家也用不了这么多。”
    母亲看着院里荆条对我说。
    “妈,咱家够用了,剩下的我编好后送给叔叔伯伯家,反正辛苦割了这么多的荆条,总不能当柴烧了吧。”
    “嗯,儿子想的还挺周到的,那你继续编吧,我让你爹告诉你叔伯们过几天来拿萝筐。”
    ……
    叔伯们拿了我编织的萝筐后都夸我心灵手巧,而我被他们夸的也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不仅为家里做了些实事,还传承了一门传统技艺。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088/93026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