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迁徒
推荐阅读:碧蓝航线界限、天之炽之血瞳、边缘人物的快穿之旅、穿越之上神为奴、重生后的安陵容、团宠万人迷,盲眼王妃医毒双绝、虚炼、港片:从投奔大B,开始威震四方、我在两界倒买倒卖、那是京圈太子,你管他叫小白脸?、
“陛下恕罪。”
听到这话她心中一惊,齐令妧连忙跪下道:“陛下,妾只是帮公主整理思路,润色词句,并未代笔。”
“起来吧。”朱长安看着她惊慌的模样轻声道:“齐美人不必紧张。”
“谢陛下。”齐令妧站起身,小心翼翼地看着朱长安。
“别害怕,朕只是随口问问。”朱长安见她依旧拘谨,便转移话题:“这风筝是齐美人自己做的吗?”
“回陛下,是的。”齐令妧见朱长安没有怪罪的意思,松了一口气。
“齐美人手巧,做的风筝也别致。”朱长安看着那风筝道:“你既能帮永福润色课业,不如以现在便以风筝为题作诗一首让朕看看你的诗才。”
听到这话她心中一喜,自己对作诗还是擅长的,她面露喜色道:“妾遵旨。”
齐令妧略作思索开口吟道:“南风轻送荷香远,正是夏日好时节。风筝飞上碧云端,遥望南山翠色叠。”
朱长安听完这首诗轻笑道:“齐美人的风筝可没能飞上云端。”
齐令妧闻言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脸又红了,她刚刚只想着作诗,却忘了这风筝没飞不起来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她低着头小声解释道:“陛下,妾是希望这风筝能飞得高高的。”
朱长安看着她这副模样不由笑道:“齐美人不必慌张,这诗还算工整。”
齐令妧闻言松了口气,陛下没有怪罪她就好,她抬头看向朱长安道:“陛下谬赞了,妾的诗才不及陛下万一。”
“齐美人过谦了。”朱长安看着她笑道:“朕可不会作诗。”
“陛下日理万机,自是不会将心思放在这些小道之上。”齐令妧连忙说道。
朱长安看着她一脸崇拜的样子不由的笑了起来:“齐美人,你放风筝的本事不行拍马屁的功夫倒是不错。”
“陛下......妾.....妾只是实话实说。”齐令妧没想到朱长安会这么说,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脸更红了。
朱长安看着她一脸窘迫的样子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齐令妧见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几分娇羞与欢喜。
二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要不要来翠微阁用晚膳。”齐令妧挑了个话头顺势问道。
朱长安一愣看向她,见她目光殷切,忽然想到傅荣说今晚有五般馄饨便有些犹豫:“你那今晚吃什么。”
齐令妧怔了一下,没想到朱长安会这么问,以为对方想去她那,她心中一喜连忙道:“妾的晚膳是尚膳监送来的,陛下想吃什么,妾再让小厨房他们准备。”
“五般馄饨你那会做吗。”
“五般馄饨?”齐令妧一脸茫然。
见齐令妧一脸茫然,朱长安就知道她没听过,那她的小厨房肯定也不会做:“你自己回吧,朕晚上要去坤宁宫吃馄饨。”
听到这话齐令妧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调整好了情绪:“妾恭送陛下。”
朱长安点了点头起身准备离开,齐令妧送他出了凉亭,直到朱长安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她才转身回到凉亭里。
齐令妧坐在凉亭里,看着那断了线的风筝,有些出神。
微风拂过,裙摆轻轻飘动,少女心事,无人可知。
坤宁宫。
朱长安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坤宁宫已经摆好了晚膳,皇后坐在桌旁等他。
“陛下怎么现在才来。”见到朱长安进来傅荣温婉的声音响起。
朱长安走到桌旁坐下,一边拿起碗筷一边笑着对傅荣说道:“朕在御花园碰到齐美人,便和她聊了会儿。”
“哦?”傅荣听到这话挑眉看向朱长安道:“那陛下怎么撇下人家小姑娘跑了?”
朱长安夹起一个馄饨送入口中,鲜美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待将馄饨咽下才道:“小妖精可没有美食重要。”
“陛下这话要是让那齐美人听见怕是心都要碎了。”傅荣被他的话逗乐了,也夹起一个馄饨送入口中。
朱长安轻哼一声又夹了一个馄饨道:“她碎不碎朕不在乎,朕在乎的是馄饨碎不碎。”
“陛下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傅荣一边吃一边道。
“有吗?”朱长安装作不知,夹起一个馄饨凑近嘴边轻轻吹了吹,牙齿轻咬一口便将馄饨吞了下去。
“清炖狮子头不能散、翡翠团子不能烂、八珍包子不能破...现在又多了个馄饨不能碎。”傅荣提醒道。
“咳...咳咳......”朱长安被皇后的话给弄的呛了一下,他放下馄饨不满的看向傅荣:“荣姐姐,你...这怎么能一样呢。”
“怎么不一样了。”傅荣放下筷子看着朱长安道:“这馄饨和那些不都是被你吃进肚子里的吗。”
朱长安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她的话,他眨巴着眼睛看着皇后,傅荣被他看的心软了,无奈道:“行了行了,吃饭吧。”
朱长安闻言立马拿起筷子吃了起来,还不忘给傅荣夹了一个馄饨:“荣姐姐你也吃。”
二人用过晚膳,朱长安躺在坤宁宫的软榻上吃着宫女递来的葡萄:“荣姐姐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嗯?”傅荣听到朱长安的话,抬头看向他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长安将葡萄吃下后看向傅荣:“我把大理寺卿、洛阳府尹二人革职查办...会不会不妥?他二人也算是高官了。”
“不妥?”
傅荣闻言道:“妾身倒不觉得哪里不妥,不革职查办的话那将他们踢死?按皇爷的习惯来说贪粮的用粮食压死,贪盐的用盐咸死、贪布料的用布匹捂死...他们拿百姓当蹴鞠踢来踢去不就得踢死嘛。”
“额,咳…是我考虑不周了。”朱长安听到傅荣的话有些尴尬,毕竟她说的那套确实是他皇爷洪武皇帝朱元璋常干的事情。
“陛下不必纠结,你与皇爷不同,陛下就是心善才没有将那二人用惯例踢死。”傅荣给朱长安倒了杯茶道。
“就你会替我说话。”朱长安接过茶抿了一口心道自己一点也不善良。
“妾说的都是实话,妾只希望陛下明白,做事不能只想着善,要恩威并施才行。”傅荣说完后也拿起一个葡萄放进了嘴里。
朱长安点点头,将她说的话都记在了心里,二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气氛十分融洽。
“时间不早了,陛下歇息吧。”傅荣吃完葡萄后擦了擦手道。
朱长安应了一声任由宫女将自己身上的常服脱下,换上亵衣躺在床榻上,傅荣也在宫女的伺候下卸下发饰,洗漱过后躺到了朱长安的身边。
朱长安习惯性地搂住她的腰,将头埋进她的颈窝道:“荣姐姐...咱们明日也去放风筝好不好?”
傅荣听到朱长安的话笑了起来,知道他是让齐美人勾起了玩乐的心思:“陛下年岁几何了?”
“十七。”朱长安闷声答道。
听到这个和齐美人年龄一样的数字傅荣闻言笑的更欢了:“陛下莫不是说丢了十二年。”
“荣姐姐~”朱长安撒娇似的蹭了蹭傅荣的脖颈。
傅荣被朱长安蹭的有些痒,伸手推了推他道:“好了好了,陛下要是真想去,那明日便去吧。”
“荣姐姐真好。”朱长安说完就不规矩起来。
傅荣被他弄的没脾气,只能由着他去了。
很快寝宫里便响起了令人脸红心跳的声音。
屋外月色如水,屋内春意盎然,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一四零零年(长生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午时,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陈欢满脸喜色急匆匆的领着梁玉尺进了御书房。
“陛下,大喜,大喜呀。”
“梁玉尺参见陛下。”梁玉尺跟着陈欢一起行礼。
“免礼。”朱长安听到陈欢的话眉毛一挑问道:“何事这么高兴。”
“有捷报,燕王殿下攻下了平安京。”梁玉尺递上帛书,陈欢接过后交给朱长安。
朱长安接过帛书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惊喜不已:“不愧是四叔真是太厉害了。”
平安京被燕王攻下,这意味着日本的国祚离终结不远了,将日本并入大明的疆域指日可待。
不过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山多岛,现在还在大明的攻势下分裂成了多个地方势力,战争也可能会陷入长期的拉锯战。
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大明的首要目标就是将日本名义上彻底纳入版图。
燕王攻破平安京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而日本那边则是哀嚎遍野。
毕竟日本俘虏挖矿还是很有效率的,虽说前面还有克制,后面见有利可图就喜欢一锅端连青年女子一并抓走当做战利品送回国内,几次下来已有二十三万之多,不过这些人在大明往各个州县一散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而那些送回大明的俘虏除了挖矿外,还从事着各种艰苦的劳役,比如修桥铺路、疏通河道等等。
那些当初因为支援北伐大出血的商人们也都高兴坏了,战事的顺利让他们也大赚了一笔。
大商人赚钱了,小商人和普通百姓也跟着沾光,大明境内各行各业都因这场战争而受益,不少沿海地区的百姓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战事虽然还在持续,但日本的京都平安京已被改名镇东城。
并将日本原来的京都平安京的京都御所也就是皇宫改为朱允炆的王府,另立镇东卫和东瀛都护府。
那些愿意留在日本的都被重新编队,这里可以说是现实意义上的山高皇帝远,毕竟隔着海呢。
随着胜利的可预见性越高,大伙打起仗来也越来越凶了,不少得了很多地的人已经决定在此养老,只要他们提前把仗打完了,那么往后接来的媳妇孩子们就可以过安稳日子了。
大伙的干劲都很高,朱允炆也在处理各种各样由于战争产生的后遗症。
安抚百姓,登记人口,丈量土地,分配田地......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朱允炆和他的手下们去做。
毕竟这里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封地,但实际上的情况非常复杂。
还有很多地方势力和势力范围,并没有完全归顺。
想要真正实现对日本的控制,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斗争。
时间一晃便到了九月,这一天,御书房里,朱长安正在批阅奏折。
朱允炆的奏折也经由陈欢之手送到了朱长安的案头。
朱长安虽然高兴于四叔的每战必胜,但也对日本现在的情势感到有些头痛。
毕竟日本的地形实在太复杂了,多山多岛,而且各个地方势力犬牙交错,想要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长安继续往下看着奏折,很快他看到了四叔提出来要迁移人口的政策。
虽说因为战乱日本死了不少人,但按他们的大致推算恐还有近七八百万之多,所以为了进一步同化日本而不是被日本同化需要迁徙大量的大明百姓过去。(我百度了一下洪武时期日本的人口大约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
不过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迁徙百姓所需的费用和土地安置等等...尤其是土地安置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都需要朱长安仔细斟酌和考虑,毕竟这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和未来。
并且都需要大明朝廷来承担,这些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不过好消息是日本银矿开发顺利,日本俘虏死了也不心疼,所以让百姓迁徒的安家费应当是出的起了。
但是要迁徙多少人口过去呢......
至少要达到一定比例,否则可能会出现“入日本而日本化”的情况。
而且这些人还必须愿意去日本......
“传傅敬、胡玉、孔希善......”
听到这话她心中一惊,齐令妧连忙跪下道:“陛下,妾只是帮公主整理思路,润色词句,并未代笔。”
“起来吧。”朱长安看着她惊慌的模样轻声道:“齐美人不必紧张。”
“谢陛下。”齐令妧站起身,小心翼翼地看着朱长安。
“别害怕,朕只是随口问问。”朱长安见她依旧拘谨,便转移话题:“这风筝是齐美人自己做的吗?”
“回陛下,是的。”齐令妧见朱长安没有怪罪的意思,松了一口气。
“齐美人手巧,做的风筝也别致。”朱长安看着那风筝道:“你既能帮永福润色课业,不如以现在便以风筝为题作诗一首让朕看看你的诗才。”
听到这话她心中一喜,自己对作诗还是擅长的,她面露喜色道:“妾遵旨。”
齐令妧略作思索开口吟道:“南风轻送荷香远,正是夏日好时节。风筝飞上碧云端,遥望南山翠色叠。”
朱长安听完这首诗轻笑道:“齐美人的风筝可没能飞上云端。”
齐令妧闻言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脸又红了,她刚刚只想着作诗,却忘了这风筝没飞不起来那不就成了笑话了吗,她低着头小声解释道:“陛下,妾是希望这风筝能飞得高高的。”
朱长安看着她这副模样不由笑道:“齐美人不必慌张,这诗还算工整。”
齐令妧闻言松了口气,陛下没有怪罪她就好,她抬头看向朱长安道:“陛下谬赞了,妾的诗才不及陛下万一。”
“齐美人过谦了。”朱长安看着她笑道:“朕可不会作诗。”
“陛下日理万机,自是不会将心思放在这些小道之上。”齐令妧连忙说道。
朱长安看着她一脸崇拜的样子不由的笑了起来:“齐美人,你放风筝的本事不行拍马屁的功夫倒是不错。”
“陛下......妾.....妾只是实话实说。”齐令妧没想到朱长安会这么说,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脸更红了。
朱长安看着她一脸窘迫的样子不由的哈哈大笑起来。
齐令妧见状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中带着几分娇羞与欢喜。
二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已到了傍晚,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陛下,天色不早了,您要不要来翠微阁用晚膳。”齐令妧挑了个话头顺势问道。
朱长安一愣看向她,见她目光殷切,忽然想到傅荣说今晚有五般馄饨便有些犹豫:“你那今晚吃什么。”
齐令妧怔了一下,没想到朱长安会这么问,以为对方想去她那,她心中一喜连忙道:“妾的晚膳是尚膳监送来的,陛下想吃什么,妾再让小厨房他们准备。”
“五般馄饨你那会做吗。”
“五般馄饨?”齐令妧一脸茫然。
见齐令妧一脸茫然,朱长安就知道她没听过,那她的小厨房肯定也不会做:“你自己回吧,朕晚上要去坤宁宫吃馄饨。”
听到这话齐令妧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调整好了情绪:“妾恭送陛下。”
朱长安点了点头起身准备离开,齐令妧送他出了凉亭,直到朱长安的身影消失在视线中,她才转身回到凉亭里。
齐令妧坐在凉亭里,看着那断了线的风筝,有些出神。
微风拂过,裙摆轻轻飘动,少女心事,无人可知。
坤宁宫。
朱长安来到坤宁宫的时候,坤宁宫已经摆好了晚膳,皇后坐在桌旁等他。
“陛下怎么现在才来。”见到朱长安进来傅荣温婉的声音响起。
朱长安走到桌旁坐下,一边拿起碗筷一边笑着对傅荣说道:“朕在御花园碰到齐美人,便和她聊了会儿。”
“哦?”傅荣听到这话挑眉看向朱长安道:“那陛下怎么撇下人家小姑娘跑了?”
朱长安夹起一个馄饨送入口中,鲜美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待将馄饨咽下才道:“小妖精可没有美食重要。”
“陛下这话要是让那齐美人听见怕是心都要碎了。”傅荣被他的话逗乐了,也夹起一个馄饨送入口中。
朱长安轻哼一声又夹了一个馄饨道:“她碎不碎朕不在乎,朕在乎的是馄饨碎不碎。”
“陛下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傅荣一边吃一边道。
“有吗?”朱长安装作不知,夹起一个馄饨凑近嘴边轻轻吹了吹,牙齿轻咬一口便将馄饨吞了下去。
“清炖狮子头不能散、翡翠团子不能烂、八珍包子不能破...现在又多了个馄饨不能碎。”傅荣提醒道。
“咳...咳咳......”朱长安被皇后的话给弄的呛了一下,他放下馄饨不满的看向傅荣:“荣姐姐,你...这怎么能一样呢。”
“怎么不一样了。”傅荣放下筷子看着朱长安道:“这馄饨和那些不都是被你吃进肚子里的吗。”
朱长安一时语塞竟不知该如何反驳她的话,他眨巴着眼睛看着皇后,傅荣被他看的心软了,无奈道:“行了行了,吃饭吧。”
朱长安闻言立马拿起筷子吃了起来,还不忘给傅荣夹了一个馄饨:“荣姐姐你也吃。”
二人用过晚膳,朱长安躺在坤宁宫的软榻上吃着宫女递来的葡萄:“荣姐姐你说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嗯?”傅荣听到朱长安的话,抬头看向他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长安将葡萄吃下后看向傅荣:“我把大理寺卿、洛阳府尹二人革职查办...会不会不妥?他二人也算是高官了。”
“不妥?”
傅荣闻言道:“妾身倒不觉得哪里不妥,不革职查办的话那将他们踢死?按皇爷的习惯来说贪粮的用粮食压死,贪盐的用盐咸死、贪布料的用布匹捂死...他们拿百姓当蹴鞠踢来踢去不就得踢死嘛。”
“额,咳…是我考虑不周了。”朱长安听到傅荣的话有些尴尬,毕竟她说的那套确实是他皇爷洪武皇帝朱元璋常干的事情。
“陛下不必纠结,你与皇爷不同,陛下就是心善才没有将那二人用惯例踢死。”傅荣给朱长安倒了杯茶道。
“就你会替我说话。”朱长安接过茶抿了一口心道自己一点也不善良。
“妾说的都是实话,妾只希望陛下明白,做事不能只想着善,要恩威并施才行。”傅荣说完后也拿起一个葡萄放进了嘴里。
朱长安点点头,将她说的话都记在了心里,二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气氛十分融洽。
“时间不早了,陛下歇息吧。”傅荣吃完葡萄后擦了擦手道。
朱长安应了一声任由宫女将自己身上的常服脱下,换上亵衣躺在床榻上,傅荣也在宫女的伺候下卸下发饰,洗漱过后躺到了朱长安的身边。
朱长安习惯性地搂住她的腰,将头埋进她的颈窝道:“荣姐姐...咱们明日也去放风筝好不好?”
傅荣听到朱长安的话笑了起来,知道他是让齐美人勾起了玩乐的心思:“陛下年岁几何了?”
“十七。”朱长安闷声答道。
听到这个和齐美人年龄一样的数字傅荣闻言笑的更欢了:“陛下莫不是说丢了十二年。”
“荣姐姐~”朱长安撒娇似的蹭了蹭傅荣的脖颈。
傅荣被朱长安蹭的有些痒,伸手推了推他道:“好了好了,陛下要是真想去,那明日便去吧。”
“荣姐姐真好。”朱长安说完就不规矩起来。
傅荣被他弄的没脾气,只能由着他去了。
很快寝宫里便响起了令人脸红心跳的声音。
屋外月色如水,屋内春意盎然,这一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一四零零年(长生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午时,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陈欢满脸喜色急匆匆的领着梁玉尺进了御书房。
“陛下,大喜,大喜呀。”
“梁玉尺参见陛下。”梁玉尺跟着陈欢一起行礼。
“免礼。”朱长安听到陈欢的话眉毛一挑问道:“何事这么高兴。”
“有捷报,燕王殿下攻下了平安京。”梁玉尺递上帛书,陈欢接过后交给朱长安。
朱长安接过帛书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惊喜不已:“不愧是四叔真是太厉害了。”
平安京被燕王攻下,这意味着日本的国祚离终结不远了,将日本并入大明的疆域指日可待。
不过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多山多岛,现在还在大明的攻势下分裂成了多个地方势力,战争也可能会陷入长期的拉锯战。
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大明的首要目标就是将日本名义上彻底纳入版图。
燕王攻破平安京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天下,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而日本那边则是哀嚎遍野。
毕竟日本俘虏挖矿还是很有效率的,虽说前面还有克制,后面见有利可图就喜欢一锅端连青年女子一并抓走当做战利品送回国内,几次下来已有二十三万之多,不过这些人在大明往各个州县一散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而那些送回大明的俘虏除了挖矿外,还从事着各种艰苦的劳役,比如修桥铺路、疏通河道等等。
那些当初因为支援北伐大出血的商人们也都高兴坏了,战事的顺利让他们也大赚了一笔。
大商人赚钱了,小商人和普通百姓也跟着沾光,大明境内各行各业都因这场战争而受益,不少沿海地区的百姓因此过上了好日子。
战事虽然还在持续,但日本的京都平安京已被改名镇东城。
并将日本原来的京都平安京的京都御所也就是皇宫改为朱允炆的王府,另立镇东卫和东瀛都护府。
那些愿意留在日本的都被重新编队,这里可以说是现实意义上的山高皇帝远,毕竟隔着海呢。
随着胜利的可预见性越高,大伙打起仗来也越来越凶了,不少得了很多地的人已经决定在此养老,只要他们提前把仗打完了,那么往后接来的媳妇孩子们就可以过安稳日子了。
大伙的干劲都很高,朱允炆也在处理各种各样由于战争产生的后遗症。
安抚百姓,登记人口,丈量土地,分配田地......这一系列的事情都要朱允炆和他的手下们去做。
毕竟这里虽然名义上是他的封地,但实际上的情况非常复杂。
还有很多地方势力和势力范围,并没有完全归顺。
想要真正实现对日本的控制,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和斗争。
时间一晃便到了九月,这一天,御书房里,朱长安正在批阅奏折。
朱允炆的奏折也经由陈欢之手送到了朱长安的案头。
朱长安虽然高兴于四叔的每战必胜,但也对日本现在的情势感到有些头痛。
毕竟日本的地形实在太复杂了,多山多岛,而且各个地方势力犬牙交错,想要彻底征服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长安继续往下看着奏折,很快他看到了四叔提出来要迁移人口的政策。
虽说因为战乱日本死了不少人,但按他们的大致推算恐还有近七八百万之多,所以为了进一步同化日本而不是被日本同化需要迁徙大量的大明百姓过去。(我百度了一下洪武时期日本的人口大约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
不过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迁徙百姓所需的费用和土地安置等等...尤其是土地安置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都需要朱长安仔细斟酌和考虑,毕竟这关系到无数人的生死和未来。
并且都需要大明朝廷来承担,这些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不过好消息是日本银矿开发顺利,日本俘虏死了也不心疼,所以让百姓迁徒的安家费应当是出的起了。
但是要迁徙多少人口过去呢......
至少要达到一定比例,否则可能会出现“入日本而日本化”的情况。
而且这些人还必须愿意去日本......
“传傅敬、胡玉、孔希善......”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5/15085/93017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