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结局

推荐阅读:作为人类的我总被当成鬼反派:勾栏听曲,奖励千年修为!华家有女抵万金重生后我娶了温润小公子不服?我家王妃有炸药我包养过的校花,变成我老板了!别惹那主播,爱情大哥遍地追加点都能成武神了,谁还苦练功法极西之地什么?霸总秘书?我,我吗?

    诸葛亮的突然出现,一举击溃了各大世家的图谋。
    袁,荀,陈,夏侯,羊,杨,卢,郑,崔,陆等世家,在京为官者,尽数被抄家灭族。
    几大世家来长安,以往在长安有多风光,如今便有多狼狈。
    几大世家,除去遣散的奴仆,有数千人被扫出长安!
    数百人人头落地,老弱妇孺连捆带绑,哭泣凄惨之声,响彻长安!
    一根粗绳拴住往日的达官显贵,东拉西拽,尽显落魄之相。
    只见今日落魄凄惨,不见当日权势快乐。
    没有昔日众欢笑,哪有今日哭泣时。
    几大世家亲族关系,拉拉朋党,一干人等被清出长安,长安城内的宅院空了一半。
    凡是流放东北,西北,北方的罪人,全族流放者,不可大片聚居。需分散为独门小户,为朝廷军垦五年。五年后可自行耕种,而不许置办其他产业。
    地方官员严格筛查,凡系此等人者,进入内地的关隘不允许入通行,自后代不得参与军功奖赏,入朝为官。
    三代以后其子嗣后代可以返回中原,其案籍登记在册,日后实时查看。
    一场发动了军队的叛乱,只在一天便被完全平息。
    诸葛亮在天下的恐怖影响力再次震慑着人心。
    “相父,朕这些年还是做的不够好。相父您既然回来了,就留下来再帮帮朕吧。”刘禅对诸葛亮说道。
    “旭儿也需要您来教导一番,才能让他日后更好的继承大汉基业。”
    诸葛亮看向刘禅,又看了刘旭一眼。这父子俩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他。
    诸葛亮笑了笑,“陛下,臣已经说过了。这些年你做的已经够好了。”
    “大汉天下没有叛乱,没有饥荒,四方边境之地没有战火重燃。”
    东北,北方,西域都是诸葛亮亲自打下来的。这里面,有着他和先帝还有许多人的心血。
    说实话,他当初离开时是有这些牵挂的。可有周不疑,邓艾,姜维等人在,又让他稍微放心下来。
    诸葛亮看着刘禅,“陛下,这就已经足够了。老臣与先帝都是满意的。先帝若在此,也会开怀大笑的。”
    能听到诸葛亮的肯定,刘禅很是高兴,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一般傻笑着挠了挠头。
    “相父,您别这么说,我觉得我还不够好,不够好。”
    “至于旭儿”
    诸葛亮看向刘旭,虽然发生了意外,但刘旭的册封大典还是磕磕绊绊的完成了。
    如今不到十五岁的刘旭,已经是大汉帝国的太子储君了。
    “我对旭儿颇有亏欠。”诸葛亮说道。
    刘旭躬身,“祖父切勿如此说,祖父您为大汉殚精竭虑,将最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大汉,让你安度晚年,是天下人父皇,还有我的心愿。您不必如此。”
    刘旭心想,以为是诸葛亮,觉得早早离开,没能亲自教导自己感到愧疚。
    对此,诸葛亮只能说,还是孩子,果然天真无邪。
    诸葛亮道:“十多年前,我回到隆中后突然发觉还有一件大事未做。”
    “世家历经百年,太过强悍,刚刚恢复的大汉根基经不起他们摧残。所以要想大汉长治久安下去,必须一刀斩向世家的根基。”
    诸葛亮看向刘禅与刘旭,“所以我写信给周不疑,让他替我在朝中布局。今日的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若非为了以皇权引诱世家上钩,旭儿的太子之位早该在十年前就该奠定了。”
    额……
    刘旭闻言一愣,原来祖父您说的是这件事,害他刚才白感动了。
    “经此之事,以此次主谋世家为首的天下世家已受到重创。往后十年将是天下世家之力最孱弱的时期。”
    “十年之后会有新贵渐渐取代这些位置,为了预防这些新贵大族再度成为超级世家。”
    “朝廷不可有片刻疏忽,一旦这些世家有不轨之举,一定时机便要将其拿下,不可让其做大。”
    “以仁政治天下,也绝不能缺乏铁血手腕。”
    “一张一弛,一文一武,方能制衡天下,使得天下太平。”
    刘旭听的认真,“请祖父放心,孙儿记下了。”
    刘禅在一旁起哄,“相父放心,旭儿天资聪慧,一定能领会贯通,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把大汉治理的更好。”
    刘禅看着已长成翩翩少年的刘旭,眼底尽是满意。
    “这件事完了,我也就没了心愿。该安安心心回隆中养老了。”
    此话一出,刘禅与刘旭神色皆变。
    诸葛亮微微一笑,是长辈对晚辈的笑容。
    “大汉一统天下已经二十多年了,百姓安居乐业,四方平静无事。”
    “我老了,再过些年就走不动几步路,做不了什么事了。”
    “削弱世家是我为大汉做的最后一件事,也是为你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日后的路需要你们自己去走。”
    诸葛亮目光一转,“朝堂空缺可擢升地方优异官吏替补,我已吩咐周不已让他在做最后之努力。最迟在几年内,彻底改革完善选官制度,包括军队晋升。”
    “日后朝廷,可揽天下人才为己用。”
    “相父,我知思远,思宁两位弟弟皆有才华,相父为何不让他二人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呢?”
    诸葛亮一顿,“当时我正在朝中为相,他二人入朝为官不合时宜。如今已过年龄,也没有在入朝之意。”
    “不过”
    诸葛亮看向刘旭,“等旭儿登基之时,我会让一个人来帮助他的。”
    诸葛亮这些年来在隆中除了关注朝廷动向,还静心教导着自己的儿孙。
    尤以长孙诸葛宸,才情俱佳,颇有诸葛亮之风!
    在与刘禅,刘旭告别后,诸葛亮还是离开了长安。
    “相父,您好好保重身体,再过些年我到隆中找您。”
    刘旭疑惑,“父皇,你身为一国之君,怎能轻离都城呢?”
    刘禅看了看刘旭,“等再过几年你就明白了。”
    刘旭满脸不解…………
    世家之事过后,同年八月,镇军大将军,武平侯,假节钺赵云在长安府邸逝世!
    无疾而终,终年七十四岁!
    刘禅赐葬于先帝陵寝之侧,着其子赵统继承爵位,赵广加封宁乡侯。
    建兴二十四年(公元250年),刘禅禅位于太子刘旭,自尊太上皇!
    后尊为孝康皇帝!
    年仅十八岁的刘旭即位,改元靖安!
    自此,属于靖安一朝的历程开始了………………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4/14815/91820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