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人比人,气死人!

推荐阅读:苏家贵女谍战:开局救下女特工鬼谷玄医戏花都剑修小师妹,她六艺全通投资重生女帝,她竟叫我相公从零开始的失忆生活百万倍反馈:我打造诸天最强族诡异降临,我在地府当鬼医刚下山,美女总裁把我拉去登记开局被逼入魔宗,我直升天神境

    听着李秋的战损比,在场大臣纷纷惊愕。
    原本,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李秋不过十二岁,实在稚嫩。
    哪怕他亲手调教出来的精锐,在演武上击败过薛仁贵,但大多数大臣还是秉承着演武是演武,战场是战场的理念,认为李秋不过是一个和赵括没什么区别,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孩子而已。
    即便依靠唐军的精锐实力,以及李靖的悉心教导,李秋应该不至于输,哪怕输,也不会输得太惨。
    可谁曾想,这个曾经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赵括第二的小毛孩,竟然在战场上打出了冠军侯的风采!
    听到李秋的战绩,长孙无忌和李治气的捶胸顿足。
    当初他们以为,李秋这第一战,成绩应该不会很好,所以对他的投资,就十分小心谨慎了。
    却没曾想,李秋竟然打出了这么恐怖的成绩。
    这他们不禁后悔。
    早知道,自己就在李秋出征前,梭哈投资他了!
    而另一边,听到李秋的战绩,薛仁贵也是十分吃惊。
    作为李秋的老师,哪怕他知道李秋这孩子实力不凡,天生就是领兵打仗的天才。
    但他也没想到,李秋竟然能打出这样的成绩。
    想想自己第一次领兵打仗时的成绩,想想李靖第一次领兵打仗时的成绩,再想想他们的皇帝的…
    尽管他们都觉得,自己第一次出战取得的成绩,都还算不错。
    但放来和李秋对比…
    那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而就在这时,尉迟恭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我就说嘛!小李秋是个带兵打仗的天才,你们当初还不信!”
    “当初他和薛师傅打的时候,你们被打脸。这次,你们又被打脸。”
    “不知这连续两次打脸,你们的脸可疼否?”
    尉迟恭的嘲讽,并没有针对谁,而是在说,在场大多数人都是垃圾!
    听着他的话,在场不少文武百官都觉得脸火辣辣地疼。
    不过程咬金对此并不在意。
    他只是忍不住感慨道:
    “这小子,第一次出征就打出了这样的成绩,要是以后成长起来,那还得了?”
    “恐怕每一次出征,那战损比都是一百往上了!”
    不过,听到程咬金的感慨,这时候的李靖却突然皱起了眉头。
    尽管他也很乐意别人夸赞李秋,但是他并不希望这种夸赞到达一种失控的程度。
    他也担心,李秋是否会在这种夸赞中迷失自我,从而遭到捧杀。
    于是他想了想,说道:
    “程将军此言差矣,李秋这次能取得这般成绩,一来是因为吐蕃人的骑兵数量不多。整整十二万大军,只有两千骑兵。”
    “这样的大军,根本不是突厥那种打不过还能跑的大军可比的。”
    “李秋的大军但只有两万多人,但却有一千五百名骑兵,论骑兵的比例,论部队的机动性,这都是吐蕃大军无法比拟的。”
    对于这一点,李世民和薛仁贵深以为然。
    他们知道李秋对这次出征所带的新式骑兵的概述,龙骑兵,胸甲骑兵和骠骑兵这些和传统骑兵迥异,但又各具特色的兵种,都给了他们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他们毫不怀疑,能够提出这些新式骑兵概念的李秋,能不能充分发挥这些骑兵的优势。
    接着,李靖又说道:
    “而且,李秋之所以能打出如此高的战损比,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在挑选战场时的果断与狠辣。”
    “哪怕是老夫,也没有想过放任我大唐领土上肆虐的吐蕃大军不管不顾,一出手就卡住他们的退路。”
    “这种行为,从理性上说,确实没有问题,可普天之下,恐怕没有几个将领,有如此的魄力。”
    “老夫就不说,开战之初,尔等在听说李秋没去战场,反而跑去扼守昆仑山口时,你们都做了些什么了!”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纷纷脸红。
    没办法!
    在李秋出征之初,当在场众大臣听说李秋直奔昆仑山口的行为以后,他们的弹劾奏折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李世民的桌上。
    得亏李秋毕竟是皇家血脉。
    说句难听的,哪怕吐蕃人在西边屠城了,李世民也会给李秋压住这些弹劾的奏折,不让后方的文臣影响李秋行动。
    这要是换另一个将领?
    只怕刚到昆仑山下,还没站稳脚跟,就会接到勒令前往战场的命令了。
    哪能像李秋一样,营造出一种以逸待劳,胜券在握的姿态?
    就从这点上看,相比于其他武将,李秋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当然了!
    李秋是皇孙这件事情,毕竟只有李世民和李靖知道。
    哪怕是李秋本人,也对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情。
    在将在场那些曾经弹劾过李秋的文官,揶揄一番以后,李靖回归正题,说道:
    “李秋之所以能够歼敌六万,俘虏六万,原因就在于他选择的战场在山口处。”
    “山口易守难攻,且地形狭长,只要敌人进入战场,就很容易遭到包围。”
    “加之李秋扼守的昆仑山口还是吐蕃人返回高原的必经之路,这就更让吐蕃人无法离开。”
    “如此多的因素,才造就了李秋如今的成功。只能说,李秋这孩子,确实有才华,但各位也没必要如此吹捧。”
    听到李靖的分析,在场众大臣纷纷点头同意。
    不过他们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大部分都能听出,李靖说的这些,其实只是站在李秋家长的角度上,想让大家不要过度捧杀李秋,免得天才夭折而已。
    真要信了李靖的话,那绝对是傻子!
    www.66xu.comm.66xu.com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2/12650/74798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