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王培安的质问
推荐阅读: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混在漫威的玩家们、超级修真弃少、史上最强炼气期、九天斩神诀、港综世界的警察、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星辰之主、红色莫斯科、龙渊剑神、
莺儿把话讲完,却见宝钗毫无所动,这让她觉得心里很憋屈。
这似乎看起来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但最本质的问题是包括莺儿在内,坤宁宫绝大部分的奴婢,都跟宝钗这位皇后荣辱与共。
所以一旦出现对宝钗不利的苗头,这些人就会自发为其留意。
当然要做到众望所归,本身也需要高超的手段,宝钗自然是能达到这一点。
“娘娘,下面可还有人说,小四爷是陛下受封太子的祥瑞,您可……”
宝钗本是靠在软榻上歇息,听了这话顿时睁开了眼,只一眼就让莺儿闭嘴了。
“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不要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也别老是盯着瑶华宫,你们把我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娘娘,奴婢等也是为您着急!”
“着急?着什么急?我的事用得着你们着急?”
接着宝钗调整了姿态,平静说道:“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别给我惹麻烦,就算是尽了忠心了!”
摸了摸自己腹部,这将是皇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孩子,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祥瑞”。
如果怀的是儿子,那就更是非同一般了。
可宝钗一想到,自己已生了两个儿子,若再来一个儿子,可不就跟上一代一样了。
“把我的意思传下去,往后不许再议论瑶华宫,违者……杖毙!”
“是!”莺儿无奈应道。
其实宝钗也知道,她这句话的作用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半年,然后便又会有人替她着急了。
替她着急的人,往往是对她最忠心的人,这便让她也不好真的处置太严,否则又会损害下面人的积极性。
如何把握其中分寸,如何维系好身边奴才,这是非常考验手段的事,而这只是皇后职责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坤宁宫这位置,没那么容易把它坐好。
莺儿退下之后,宝钗便叹了口气。
要说她没有一丝的担心,那当然也不可能,毕竟事情还未落定前,任何可能都存在。
但宝钗同时也认为,黛玉不会跟她争,且朱景洪不太可能越过嫡子,毕竟这大明传承已经够乱了。
当然,这些她都只能在心里想想,关于立储之事她绝不可能过问。
所以眼下她能做的,绝不是在这里胡思乱想,而是要尽可能让儿子们成材,这才是堂堂正正之道。
“庸人自扰罢了!”宝钗失笑。
此刻她不免联想到,比起自己过世的婆婆,自己的心胸和隐忍,确实是还是差了不少。
“说到心胸……今年下半年,待我诞下孩儿后,便该为陛下选秀了!”
选秀一可以彰显她皇后的胸襟气度,二可以用来“稀释”后宫的恩宠,对她来说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转眼间,又是几天时间过去,距二月初九的会试只有两天,所有主副考官均已确定,且三场之题目也最终确定。
其中朱景洪最看重的策问,题目乃是由他本人钦定,内容是如何看待当下朝廷清丈。
这一次的科考,对朱景洪来说意义非凡,他必须要从其中选出典型,为乾盛一朝开个好头。
正月初八,朱景洪来到了上林苑,这里有一支混编军队,等候着他来检阅。
这支军队共有五千人,乃是从侍卫亲军和京营选拔而来,专门做会试时的“号军”,即每个考试隔间的监考员。
如今做了皇帝,朱景洪每日要么案牍劳形,要么是接见官员大臣,和军队直接接触的机会其实不多。
虽然他对军队的掌控力超强,但他还是觉得时不时见见,可以巩固自己的威望。
作为站在权力顶峰的人,此刻他已不可避免患上了,害怕失去权力的这种病。
接见军队,少不了是阅兵训话,一番操作下来之后,士兵们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心中发誓一定要按照皇帝嘱托,当好这次考试的监考员。
而朱景洪在训话之后,则是与一众将领返回皇宫,在弘德殿举行了闭门会议。
参与会议的将领级别都高,除了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还有在京的侍卫亲军诸卫指挥使、京营各营总兵、副总兵及各卫指挥使,这些人都是军队中的实权派。
而这次议事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分析,当前大明四方安全局势,并按照需求进行应对布防。
议事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最终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其一南洋海上要关注,防备西夷再度来犯;其二是西南方向依旧不稳,一旦生乱要及时介入;其三是东北面的朝鲜日本,还是不断有贼人造逆需重点防备。
总的来说,当前大明周边局势还算平稳,只是一些重点地方需要关注。
议事结束后,朱景洪又下令在武英殿赐宴,要与一众将领同乐。
转眼又是两天时间过去,乾盛年代的第一次科考开始了,冯渊这位数次落榜中年举子,再一次踏进了考场之中。
会试第一场在二月初九,然后在十二日、十五日测第二第三场。
前后一共七天,对朱景洪来说一晃就过,但对举子们来说则难熬得很。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当前会试举行之时,京城内的话题大多跟考试有关,学子们一出考场就在交流,即便回住处也会找同住之人聊聊。
冯渊也不免俗,只不过他跟别人比起来,多少要从容那么一些。
这次科考他选择了剑走偏锋,直白且激进的表达了对朝廷新政的支持,同时从庶民和朝廷大计两个方面,论述了朝廷推行新政的种种好处。
答完最后一场考试后,冯渊便回到了住处等消息,他已经做好了落榜的准备。
举子们考试完解脱了,但那些主副考官们可得忙了,将近四千五百多人的答题,要看完绝对是很费力的一件事。
首先誊抄弥封完成,就花费了四天时间,这一步那些文字不过关,以及不注意避讳的答卷,直接在这里就被淘汰掉了。
每次科考,都少不了犯低级错误的人,说来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试卷誊抄完毕后便是分送,即送到阅卷官手里进行审阅,这一步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监督下抽签分配,所以阅卷官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即副主考,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而一些责任心强的考官,则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比如此番主考官之一,都御史王培安,他就比旁人忙得多,专门找各处“落卷”进行查看。
冯渊的剑走偏锋,这一次还是被黜落了,连到同考官手中的机会都没有,他前几次科考基本也是这待遇。
总体来说,相较于那些早早蒙学,勤学苦读的举子们来说,冯渊近二十岁才发奋,底蕴上确实差了许多。
但这次他比较走运,他的卷子被王培安翻到了。
看完了冯渊的答卷,王培安便问阅卷官员道:“这份答卷,条理清晰,叙事详实,内外皆备,为何不取?”
改卷的是一位翰林院编修,也曾是前届科考中的佼佼者,在看了冯渊的答卷后,遂答道:“回禀总宪大人,此人文藻浅薄,只看其文首便知,其学问……”
这位阅卷官对王培安很畏惧,但同时又有那么一丝优越感,毕竟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而王培安只是个举人出身。
在他侃侃而谈之时,王培安目光中已有怒火,接着他便斥责道:“所以你只看了文卷开头,后面的都没看……就黜落了此人?”
被王培安这般怒声质问,这位翰林院的编修顿时被震住,以至于连话都说不出来。
“此文经义不明,论事不……”
“我问你是不是只看了开头,就黜落了此人?”王培安又问。
当然就是这样,可是能承认吗?当然不能。
依照规制,只要文字格式没有错误,阅卷官就该把文章看完,这种只看开头就黜落考卷的行为,当然是违反律令的做法。
当然,这样做的考官很多,毕竟确实很多文章只看开头,就基本可以断定是什么档次。
所以从没有人在这件事上纠结过,谁知今日遇上了王培安。
王培安确实刚正,但也知道见好就收,眼见震住了眼前这人,他便接着说道:“此卷行文质朴,所言之事鞭辟入里,且于时政见解新颖,为何不可入选?”
这算是给这位阅卷官台阶下,如果此人不识趣的话,刚才的事王培安可就不会轻轻放过。
这位阅卷官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知道王培安做得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得妥协。
“王总宪,可否让卑职重新审阅!”
“拿去,仔细的看!”
于是这人只能重看,并最终把答卷放到了“荐卷”一处,之后答卷便该被送往同考官处。
正常来说,得同考官看完之后,取中的试卷才会交到几个主考官处。
但作为主考官,王培安可以直接提走答卷,与几位主考官一同审阅,所以他毫不吝惜动用权力。
今日他看了不少试卷,即便在那些落卷中,也多的是文采斐然之卷,但王培安都没有将其提出。
只因他看的这些卷子,基本没有民生疾苦,即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冯渊这篇论述详实。
拿了卷子,王培安第一个找到了赵玉山,这位最重量级的主考官。
冯渊卷中说了很多新政的好话,也确实有其深刻见解,但其文采确实差了些,在赵玉山看来还需磨炼。
可王培安认为,此人哀民生之多艰,道出了新政对庶民的好处,虽然文采差些但瑕不掩瑜。
换言之,王培安主张将此人取中,赵玉山深思后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把其余两位主考官请了过来。
另两位主考官是大学士叶炳维,吏部尚书郑显林。
叶炳维还在细看文章时,郑显林便已支持王培安的看法,这算是他对王培安的示好。
眼见赵玉山态度暧昧,叶炳维也不再多说了,于是也赞同了王培安的看法。
最终,四位主考官达成一致,冯渊的答卷被放到了高中一栏。
转眼又是七八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二十五,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冯渊并不着急,但他的一众同乡们,已经相互招呼一起去看榜,没办法冯渊也只能跟着去。
会试放榜是在大明门外,多数举子们早早的就到了,其中老的少的都有,还有跟着他们来的仆人。
大明门外的天街虽宽,可好几千人都聚过来,便让此地仍显得拥挤。
为方便举子们看榜,在天街左右各设置了两个榜单,所以现场围成了四个核心。
“金陵宋子瑜宋老爷,高中会元……高中会元!”
才走到现场,冯渊等人就听到了这句,然后一众金陵士子尽皆欢呼。
宋子瑜原本是金陵乡试解元,如今又高中会试第一名为会元,如此看来一甲已经在望了。
如果殿试顺利高中状元,那可是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更确切的说是六元及第,这可是非同一般的祥瑞。
大明开国到现在,三百四十余年过去,前面也就两位三元及第,六元及第可谓前所未有。
所以,金陵众人与有荣焉,也是很正常的事。
冯渊当然也为朋友高兴,但此刻他更关心自己是否得中,于是便催促同乡速去看榜。
其他人的心情和他差不多,在欢呼后也更在意自身,于是纷纷赶赴榜单前。
而高中会元的宋子瑜,此番并未与他们同往,毕竟他这样有实力的人,自然是会派人前来查看,如此才算是有逼格。
且说冯渊一行,他们好不容易挤到了榜单前,果然看到了第一名是金陵宋子瑜,然后他们便开始找自己的姓名。
一路看下去,冯渊是越看越心凉,最后甚至都不想看了。
而在他周围,多的是垂头丧气之声。
参加会试的举子有四千五百余人,而本次会试只录取三百五十人,落榜本就是绝大多数。
“冯兄,你中了!”
听到同伴的惊呼,冯渊只是茫然应了一声:“啊?”
“冯兄,你中了!”
冯渊笑了笑,随后答道:“中了邪还差不多!”
以往几次科考,他也没少被人捉弄过,所以他是根本不相信。
这时又有人道:“你真的中了,不信你自己看,倒数第三行那是谁?”
连续两个人这么说,而且语气焦急不甘,冯渊这才半信半疑看了过去。
然后,他整个人就都石化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籍贯和姓名。
“我……竟真的中了!”冯渊不敢置信。
www.66xu.comm.66xu.com
这似乎看起来有些“皇帝不急太监急”,但最本质的问题是包括莺儿在内,坤宁宫绝大部分的奴婢,都跟宝钗这位皇后荣辱与共。
所以一旦出现对宝钗不利的苗头,这些人就会自发为其留意。
当然要做到众望所归,本身也需要高超的手段,宝钗自然是能达到这一点。
“娘娘,下面可还有人说,小四爷是陛下受封太子的祥瑞,您可……”
宝钗本是靠在软榻上歇息,听了这话顿时睁开了眼,只一眼就让莺儿闭嘴了。
“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不要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也别老是盯着瑶华宫,你们把我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娘娘,奴婢等也是为您着急!”
“着急?着什么急?我的事用得着你们着急?”
接着宝钗调整了姿态,平静说道:“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别给我惹麻烦,就算是尽了忠心了!”
摸了摸自己腹部,这将是皇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孩子,一定程度上也可称为“祥瑞”。
如果怀的是儿子,那就更是非同一般了。
可宝钗一想到,自己已生了两个儿子,若再来一个儿子,可不就跟上一代一样了。
“把我的意思传下去,往后不许再议论瑶华宫,违者……杖毙!”
“是!”莺儿无奈应道。
其实宝钗也知道,她这句话的作用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半年,然后便又会有人替她着急了。
替她着急的人,往往是对她最忠心的人,这便让她也不好真的处置太严,否则又会损害下面人的积极性。
如何把握其中分寸,如何维系好身边奴才,这是非常考验手段的事,而这只是皇后职责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坤宁宫这位置,没那么容易把它坐好。
莺儿退下之后,宝钗便叹了口气。
要说她没有一丝的担心,那当然也不可能,毕竟事情还未落定前,任何可能都存在。
但宝钗同时也认为,黛玉不会跟她争,且朱景洪不太可能越过嫡子,毕竟这大明传承已经够乱了。
当然,这些她都只能在心里想想,关于立储之事她绝不可能过问。
所以眼下她能做的,绝不是在这里胡思乱想,而是要尽可能让儿子们成材,这才是堂堂正正之道。
“庸人自扰罢了!”宝钗失笑。
此刻她不免联想到,比起自己过世的婆婆,自己的心胸和隐忍,确实是还是差了不少。
“说到心胸……今年下半年,待我诞下孩儿后,便该为陛下选秀了!”
选秀一可以彰显她皇后的胸襟气度,二可以用来“稀释”后宫的恩宠,对她来说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转眼间,又是几天时间过去,距二月初九的会试只有两天,所有主副考官均已确定,且三场之题目也最终确定。
其中朱景洪最看重的策问,题目乃是由他本人钦定,内容是如何看待当下朝廷清丈。
这一次的科考,对朱景洪来说意义非凡,他必须要从其中选出典型,为乾盛一朝开个好头。
正月初八,朱景洪来到了上林苑,这里有一支混编军队,等候着他来检阅。
这支军队共有五千人,乃是从侍卫亲军和京营选拔而来,专门做会试时的“号军”,即每个考试隔间的监考员。
如今做了皇帝,朱景洪每日要么案牍劳形,要么是接见官员大臣,和军队直接接触的机会其实不多。
虽然他对军队的掌控力超强,但他还是觉得时不时见见,可以巩固自己的威望。
作为站在权力顶峰的人,此刻他已不可避免患上了,害怕失去权力的这种病。
接见军队,少不了是阅兵训话,一番操作下来之后,士兵们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心中发誓一定要按照皇帝嘱托,当好这次考试的监考员。
而朱景洪在训话之后,则是与一众将领返回皇宫,在弘德殿举行了闭门会议。
参与会议的将领级别都高,除了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还有在京的侍卫亲军诸卫指挥使、京营各营总兵、副总兵及各卫指挥使,这些人都是军队中的实权派。
而这次议事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从军事角度分析,当前大明四方安全局势,并按照需求进行应对布防。
议事足足进行了一个时辰,最终得出了三个方面的结论。
其一南洋海上要关注,防备西夷再度来犯;其二是西南方向依旧不稳,一旦生乱要及时介入;其三是东北面的朝鲜日本,还是不断有贼人造逆需重点防备。
总的来说,当前大明周边局势还算平稳,只是一些重点地方需要关注。
议事结束后,朱景洪又下令在武英殿赐宴,要与一众将领同乐。
转眼又是两天时间过去,乾盛年代的第一次科考开始了,冯渊这位数次落榜中年举子,再一次踏进了考场之中。
会试第一场在二月初九,然后在十二日、十五日测第二第三场。
前后一共七天,对朱景洪来说一晃就过,但对举子们来说则难熬得很。
时间一天天过去,在当前会试举行之时,京城内的话题大多跟考试有关,学子们一出考场就在交流,即便回住处也会找同住之人聊聊。
冯渊也不免俗,只不过他跟别人比起来,多少要从容那么一些。
这次科考他选择了剑走偏锋,直白且激进的表达了对朝廷新政的支持,同时从庶民和朝廷大计两个方面,论述了朝廷推行新政的种种好处。
答完最后一场考试后,冯渊便回到了住处等消息,他已经做好了落榜的准备。
举子们考试完解脱了,但那些主副考官们可得忙了,将近四千五百多人的答题,要看完绝对是很费力的一件事。
首先誊抄弥封完成,就花费了四天时间,这一步那些文字不过关,以及不注意避讳的答卷,直接在这里就被淘汰掉了。
每次科考,都少不了犯低级错误的人,说来也是奇也怪哉之事。
试卷誊抄完毕后便是分送,即送到阅卷官手里进行审阅,这一步是在主考官、同考官监督下抽签分配,所以阅卷官员也不知道自己改的是哪位考生的卷子。
阅卷人员将初阅后中意的卷子,推荐给同考官,这类试卷叫“荐卷”。
同考官即副主考,会在他中意的试卷上批一个“取”字,批了“取”字的卷子再送给主考官,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则会在试卷上批一个“中”字。
而一些责任心强的考官,则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比如此番主考官之一,都御史王培安,他就比旁人忙得多,专门找各处“落卷”进行查看。
冯渊的剑走偏锋,这一次还是被黜落了,连到同考官手中的机会都没有,他前几次科考基本也是这待遇。
总体来说,相较于那些早早蒙学,勤学苦读的举子们来说,冯渊近二十岁才发奋,底蕴上确实差了许多。
但这次他比较走运,他的卷子被王培安翻到了。
看完了冯渊的答卷,王培安便问阅卷官员道:“这份答卷,条理清晰,叙事详实,内外皆备,为何不取?”
改卷的是一位翰林院编修,也曾是前届科考中的佼佼者,在看了冯渊的答卷后,遂答道:“回禀总宪大人,此人文藻浅薄,只看其文首便知,其学问……”
这位阅卷官对王培安很畏惧,但同时又有那么一丝优越感,毕竟他是翰林院庶吉士,而王培安只是个举人出身。
在他侃侃而谈之时,王培安目光中已有怒火,接着他便斥责道:“所以你只看了文卷开头,后面的都没看……就黜落了此人?”
被王培安这般怒声质问,这位翰林院的编修顿时被震住,以至于连话都说不出来。
“此文经义不明,论事不……”
“我问你是不是只看了开头,就黜落了此人?”王培安又问。
当然就是这样,可是能承认吗?当然不能。
依照规制,只要文字格式没有错误,阅卷官就该把文章看完,这种只看开头就黜落考卷的行为,当然是违反律令的做法。
当然,这样做的考官很多,毕竟确实很多文章只看开头,就基本可以断定是什么档次。
所以从没有人在这件事上纠结过,谁知今日遇上了王培安。
王培安确实刚正,但也知道见好就收,眼见震住了眼前这人,他便接着说道:“此卷行文质朴,所言之事鞭辟入里,且于时政见解新颖,为何不可入选?”
这算是给这位阅卷官台阶下,如果此人不识趣的话,刚才的事王培安可就不会轻轻放过。
这位阅卷官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他知道王培安做得出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所以无奈之下他只得妥协。
“王总宪,可否让卑职重新审阅!”
“拿去,仔细的看!”
于是这人只能重看,并最终把答卷放到了“荐卷”一处,之后答卷便该被送往同考官处。
正常来说,得同考官看完之后,取中的试卷才会交到几个主考官处。
但作为主考官,王培安可以直接提走答卷,与几位主考官一同审阅,所以他毫不吝惜动用权力。
今日他看了不少试卷,即便在那些落卷中,也多的是文采斐然之卷,但王培安都没有将其提出。
只因他看的这些卷子,基本没有民生疾苦,即便有也只是泛泛而谈,只有冯渊这篇论述详实。
拿了卷子,王培安第一个找到了赵玉山,这位最重量级的主考官。
冯渊卷中说了很多新政的好话,也确实有其深刻见解,但其文采确实差了些,在赵玉山看来还需磨炼。
可王培安认为,此人哀民生之多艰,道出了新政对庶民的好处,虽然文采差些但瑕不掩瑜。
换言之,王培安主张将此人取中,赵玉山深思后没有立刻回应,而是把其余两位主考官请了过来。
另两位主考官是大学士叶炳维,吏部尚书郑显林。
叶炳维还在细看文章时,郑显林便已支持王培安的看法,这算是他对王培安的示好。
眼见赵玉山态度暧昧,叶炳维也不再多说了,于是也赞同了王培安的看法。
最终,四位主考官达成一致,冯渊的答卷被放到了高中一栏。
转眼又是七八天过去,时间来到了二月二十五,今日便是放榜的日子。
冯渊并不着急,但他的一众同乡们,已经相互招呼一起去看榜,没办法冯渊也只能跟着去。
会试放榜是在大明门外,多数举子们早早的就到了,其中老的少的都有,还有跟着他们来的仆人。
大明门外的天街虽宽,可好几千人都聚过来,便让此地仍显得拥挤。
为方便举子们看榜,在天街左右各设置了两个榜单,所以现场围成了四个核心。
“金陵宋子瑜宋老爷,高中会元……高中会元!”
才走到现场,冯渊等人就听到了这句,然后一众金陵士子尽皆欢呼。
宋子瑜原本是金陵乡试解元,如今又高中会试第一名为会元,如此看来一甲已经在望了。
如果殿试顺利高中状元,那可是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更确切的说是六元及第,这可是非同一般的祥瑞。
大明开国到现在,三百四十余年过去,前面也就两位三元及第,六元及第可谓前所未有。
所以,金陵众人与有荣焉,也是很正常的事。
冯渊当然也为朋友高兴,但此刻他更关心自己是否得中,于是便催促同乡速去看榜。
其他人的心情和他差不多,在欢呼后也更在意自身,于是纷纷赶赴榜单前。
而高中会元的宋子瑜,此番并未与他们同往,毕竟他这样有实力的人,自然是会派人前来查看,如此才算是有逼格。
且说冯渊一行,他们好不容易挤到了榜单前,果然看到了第一名是金陵宋子瑜,然后他们便开始找自己的姓名。
一路看下去,冯渊是越看越心凉,最后甚至都不想看了。
而在他周围,多的是垂头丧气之声。
参加会试的举子有四千五百余人,而本次会试只录取三百五十人,落榜本就是绝大多数。
“冯兄,你中了!”
听到同伴的惊呼,冯渊只是茫然应了一声:“啊?”
“冯兄,你中了!”
冯渊笑了笑,随后答道:“中了邪还差不多!”
以往几次科考,他也没少被人捉弄过,所以他是根本不相信。
这时又有人道:“你真的中了,不信你自己看,倒数第三行那是谁?”
连续两个人这么说,而且语气焦急不甘,冯渊这才半信半疑看了过去。
然后,他整个人就都石化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籍贯和姓名。
“我……竟真的中了!”冯渊不敢置信。
www.66xu.comm.66xu.com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2/12178/70015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