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百年!

推荐阅读:从急诊科医生到最强全职国医武道追踪寻真记重伤车祸,老婆在演唱会表白白月光重生1979,身边躺着女知青听泉鉴宝:开局进秦始皇陵墓历史盘点:给始皇帝剧透二世而亡火影直播:开局剧场版鸣人之死心有灵犀:人狗情未了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重生后,真少爷回村带妻女发家致富

    父皇,我这有一些发现。却是朱标开了口。

    您瞧,这是我在《酉阳杂俎》中找到的记载。说着,朱标将一本书捧到了朱元璋面前,用手指着上面的一个段落。

    其上说,大唐天宝年间,唐宫之中尚有柑橘丰收。

    天宝年间,唐玄宗以洛阳为都。彼时的洛阳还能种出柑橘,而今日之洛阳,早就产不出柑橘了。

    唔。老朱的面容严峻了几分。

    还有。朱标继续道,拿出了另一本书籍。

    儿臣查阅了唐时太史局的记录。您看。

    玄宗在位时,长安至少有十九年冬日无雪。

    而我大明如今,长安城那是年年飘雪。若是哪年没雪,反倒算是稀奇了。

    老朱的脸色更难看了。李善长一脸懵逼,刘伯温若有所思。

    上位,这长安飘不飘雪又能如何啊?

    李善长开口问道。

    李先生还没发现吗。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不耐。这天下,是越来越冷了。

    呃

    李善长依旧不明白,朱元璋为何对区区天气如此在意。

    但老朱语气不善,他便也没有追问。只是宽慰老朱道:依老臣看,这天候时冷时暖,也是寻常。唐时长安比如今暖,那也不过只是一阵而已。

    我大明得天之佑,今后天气,必定会比唐时更加风调雨顺。上位大可不必介怀。

    这可未必。却是沉思着的刘伯温,打断了李善长的话。

    他抬起头,向朱元璋拱了拱手:上位,这天下天气越加寒冷,只怕确有其事。

    臣记得,玄宗时蜀中盛产荔枝。诗人杜牧有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言的,便是唐玄宗从蜀中运来荔枝的场景。

    而过了几年,蜀中荔枝竟无法生长。到我大明如今,荔枝早已退至了更南边的岭南生产。

    五代时,郭彦威起兵取刘知远天下,时值八月,黄河为冰雪所冻,刘氏依为天险的大河,竟成为坦途。

    无独有偶,宋时金国之乱,金兀术领大军北临黄河,那时亦是八月。突然天降大雪,黄河再冻,金兀术大军安然渡过黄河,方有了靖康之变!

    刘伯温如数家珍,这桩桩件件,竟比直接翻找史书还要清楚。朱元璋不自禁的上前两步,朱标更是放下了手中书本,咬住了下唇。

    李善长还是疑惑,他看向刘伯温,只觉得满脑袋都是问号。上位在这查气候不务正业,你刘伯温搁着填什么乱?

    怎么还在这给上位找起了论据陪着一起胡闹起来了?

    韩国公还没看明白吗。

    刘伯温叹了一口气。

    这气温,自唐时玄宗年间大降,而后五代之时又降,及至靖康之时再降!

    而这三次降温,分别对应着安史之乱五代乱世靖康之变!

    啊!李善长这才如梦初醒,整张脸惊的煞白起来。

    刘伯温虽猜出了朱家父子查气温的用意,但此时,他的心中也是暗暗心惊。没想到,此前无人注意过的这气温,竟然昭示着天下的兴衰!

    朱元璋虽不喜谶纬之学,但刘伯温,其实是精通风水相术谶纬之学的。他曾以毕生所学推演大明国运,然而谶纬始终是逆天之学,并不能真正的知晓过去未来。他竭尽所能,也只能推断出一个似是而非而已。

    但这时他方意识到,这天下国运的流转,竟是和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气温低则紫薇暗,气温高则国运盛。

    自己穷尽一生,所学的风水相术,竟还抵不过陛下今日偶然一言!

    他又想到,前些日子自己进言陛下增兵长城,陛下初时意动,但不过一夜之后,似乎便笃定了北征大军主力仍存一般,否决了增兵长城的提案。

    今早,又急哄哄的召集百官,要平灭那个听都没听说过的建州女真。

    这些异常联系到一起,刘伯温霎时一惊。

    莫非陛下这几日,发现了一个学究天人通晓阴阳能知过去未来的高人?

    这个高人,指点了陛下北征大军虽败却主力尚在建州女真日后为大明心腹之患。

    然后现在,又以天候算出了这大明的国运,即将重现五代之乱局?

    陛下!想到这,刘伯温急忙问道:陛下查阅典籍,莫非,是想验证这气温,与天下乱世是否相关?

    我大明,气温即将大降吗?

    可不是。老朱烦躁的把手上的书一丢。刘伯温学富五车,他都已经佐证了这气候与天下大乱有联系,那这些史书,自然也不必看了。

    老五所说的,竟然是真的!

    咱得知,这天下的气温,将大大降低。

    届时,这天下,只怕要连续遭好几年的灾!

    想起朱肃所形容的明末惨剧,朱元璋狠狠的握一握拳。

    果然是有高人指点!刘伯温心下暗道。若是没有高人,陛下又是从何处突然得知?

    他心中微微振奋,想不到,这世间,竟还有此等高人大才存世!

    当想方设法,求教于此人!

    这李善长也是惊讶无比。皇上竟有了此等能耐,能预知灾情?

    刚刚已经在老朱面前失了一城,是以他现在忙表态道:上位勿忧,竟然已知道了这天下即将遭灾,咱们早做准备也就是了。

    凡遇大灾,所重莫不过粮草。只需粮草齐备,以我大明之盛,天下必能安如泰山。

    还请上位告知,这天下即将受灾几年。

    我等也好预先筹谋,建起仓库。按年备好救灾粮草,自然可保我大明百姓无虞。

    必不会让五代之乱等惨剧,发生于我大明!

    老朱瞥了他一眼。想到朱肃方才说的,一股无力感顿时袭上他的肩头。

    三百年。

    低沉的声音从龙椅上传出。

    什么?李善长呆住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禁侧了侧身子。上位能否再说一遍。臣年老体衰,听得不甚清楚

    三百年!咱说!三百年!

    老朱恨恨的站起身。

    气温会连续下降三百年,而咱的大明,也将要持续受灾三百年!三百年!

    这回听得清楚无比,但李善长却整个人都听傻了。

    三百年?

    谁家粮仓,能囤上足够吃三百年的粮食?

    www.bq46.cc。m.bq46.cc

本文网址:http://www.66xu.com/xs/1/1295/11013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66xu.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